长汀县
长汀县是中国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是闽、赣两省的边陲要冲,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有200多处新石器遗址。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建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长汀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长汀县通行闽西客家语长汀话。县人民*驻汀州镇。长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与湖南凤凰一起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之一”。长汀县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保存有诸多文物古迹和体现客家文化的古城,也是中国*的重要历史纪念地。1994年获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012年获“中国十大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称号。
中文名称:长汀县
别名:汀州
行政区类别:县级
所属地区:福建省龙岩市
下辖地区:汀州镇、大同镇、河田镇等
*驻地:汀州镇
电话区号:0597
邮政区码:366300
地理位置:福建西部
面积:3099平方公里
人口:2010年,41.3万(户籍39万)
方言:客家语
气候条件: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著名景点:唐代古城墙、汀州试院等
火车站:长汀火车站、长汀南站(在建)
车牌代码:闽F
行政代码:350821
1、历史沿革
建制沿革
长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有200多处新石器遗址。
282年(西晋太康三年)为新罗县境。
长汀县
长汀县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福建经略使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742年(天宝元年),改汀州为临汀郡,758年(乾元元年),复名汀州,时县治已附于州郭,后随州治迁至东方口(宋名县基岭)县治仍附州郭。769年(大历四年)。又随州治迁白石村,即今县治所在。
893年(景福二年),王潮克福州,称留后,长汀县属王潮。909年(后梁开平三年),潮弟审之为闽王,933年(后唐长兴四年),闽王王延钩称帝,改元龙启,长汀县仍属闽。943年(闽永隆五年),闽富沙王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944年(天德二年),长汀县属殷,945年(天德三年),殷亡,长汀县属南唐。975年(宋开宝八年),南唐亡。县人宋版图。985年(雍熙二年),长汀县属福建路。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改汀州为汀州路,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为囊加真公主赐地。1282年(元至元十九年),福建、江西二行中书省合并,置福建宣慰使司,长汀县属福建宣慰使司。
1398年(明洪武元年),改汀州路为汀州府,1399年(明洪武二年),置福建行中书省,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1407年(明洪武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长汀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长汀县始终为汀州、郡、路、府属县。
长汀县1913年(民国二年),废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隶福建省。1919年八年(民国八年),闽军与护法军协议,长汀县属护法区。公元1925年(民国十四年),复录福建省。
1929年3月,红军入长汀,建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为闽西、赣南第一个红色县组政权,苏维埃*于涂坊,属闽西苏维埃*。1931年10月,建立汀州市苏维埃*于城关。12月,以南阳、才溪、通贤、畲心、涂坊、中屋村、水口、三洲、濯田等区建新汀县,县治设于濯田。以河田、四都、古城、长汀附城、汀东、童坊、张地等地为长汀县,县治设于河田。市、县均属西苏维埃*。1932年3月,建立福建省苏维埃*于汀州市;与此同时,撤销新汀县。才溪、通贤划归上杭县,南阳划归新泉县,其余各区并长汀县。10月,分长汀县东北部分地建立汀东县于馆前;1933年9月,分长汀县近汀州市部分地区建立兆征县,县治设省苏维埃*内,均属福建省苏维埃*。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红军作战略转移,撤离*苏区。长汀复由国民*统辖,改用民国纪年,仍合称长汀县,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驻汀。翌年改隶省第七区解放军接管长汀县。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至1997年,隶龙岩地区专员公署。
1997年5月后,隶属地级龙岩市。
境域变迁
建置时,县境东接沙县,西接江西省于都县,东南接龙岩县,西北接江西省虔化县,东北接宁化县,西南接广东省海阳、程乡二县;包有现今长汀、武平、上杭、连城四县及清流西南部分地。东西南北相距皆四、五百里。
长汀县
长汀县北宋淳化五年(994),划南境地益上杭场、西南境地益武平场分别置上杭、武平二县。元符元年(1098),又划东北境地。宁化的麻仓团里置清流县。
南宋绍兴三年(1133),划莲城堡、古田乡六团里置莲城县(今名连城)。县境东西距145里,南北距235里。东至宁化县150里,以杉木堠(今名恩坊)80里为界;西至江西省瑞金县80里,以新路岭(又名隘岭)60里为界;南至上杭县240里,以桑溪岭(今名张屋铺)140里为界;北至江西省瑞金县80里,以黄竹岭50里为界;东南至连城县140里;以野狐垅130里为界。西南至武平县255里,以黄公岭(今名黄温岭)105里为界;西北至江西省瑞金县80里,以石脑岭(今名溜凸)60里为界。西北至江西省石城县,以铁长乡鸡公过峰凹为界,距汀于53里。历经元、明、清均无变动。民国二十八年(1939)划出县东南飞地贴长乡纵19公里,横32公里属上杭县。随即土地编查,测定全县东西距60公里,南北距86公里,周320公里。面积3934.9公里。面积居全省第一。
建国后,1951年4月,划四堡区及罗坊属连城县,计面积144.6平方公里。1956年3月,划宣和区属连城县,计面积100.42平方公里。1958年1月,划三平区分属上杭、连城县,计东西宽15公里,南北距47.5公里。现县境东部童坊乡白沙岭、南山乡松毛岭、马当山、观音石与连城县交界;西部四都乡梅子岭与江西省瑞金县交界;南部宣成乡龙山顶与上杭县交界;北部庵杰乡大悲山与宁化县交界;东南部涂坊乡大欧与上杭县交界;西南部红山乡石水牛与江西省瑞金县交界,赤土村大乾凹与江西省会昌县交界;东北部馆前吊子岩与宁化县交界;西北部古城乡与江西省瑞金石城县交界。全县东西宽66里,南北长80公里,面积3099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五大县。
2、资源
长汀物产资源丰富,世界五大名鸡之一的河田鸡肥嫩鲜美,善斗称雄,唐代曾选送长安,列为斗鸡之一;“汀州八干”之首的豆腐干,加工精细,代代相传;圆金柑甘甜可口,被列为优质水果;玉扣纸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具有500多年历史,被誉为“济世圣品”的“惊风化痰丸”远销东南亚;红娘酒、毛边纸、红菇、香菇、笋干、板栗、咸梅、柿饼、蚊香等特产,更是名不虚传。
3、地理环境
位置
长汀县位于北纬25°18′40″~26°02′05″之间,东经116°00′45″~116°39′20″,地处武夷山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这里千山竞秀,群峦叠嶂,是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是福建的边远山区。
地势
长汀属武夷山南段,区内支脉纵横交错向腹地延伸,形成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自北向南倾斜的地势。西部以低山为主,东部、北部以中山为主,山峰连绵,构成东、北部屏障。千米高峰有19座。全县最高点是白砂岭,海拔1459米,最低点是汀江河口,海拔238米,两者高差达1221米。
长汀县
根据地貌划分基本原则,按海拔高度和形态特征,全县地貌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阶地五个类型。以低山为主,低山、丘陵占全县总面积71.11%。地势北高南低,周围高,中间低;地形破碎,岭谷相间;山中有丘,丘内有山,平地狭,盆谷相间。
气候
长汀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18.3℃,年降水量1685.6毫米,无霜期年均260天,四季分明。夏季盛吹偏南风,冬季盛吹偏北风。随着冬夏季风环流的转换,形成夏长冬短、春秋对峙,垂直气候明显,干湿两季分明。
境内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海拔200~400米为温暖区,年均气温18~19.5℃,年雨量1550~1750毫米。常年2月下旬始回暖,霜雪少,增温快。大雾、大暴雨少,日照充足。海拔400~600米为温和区,年均气温17~18℃。年雨量1700~1800毫米。回暖比温暖区偏迟10~15天。霜多雪少,雨量充足,大暴雨次于温凉区,强度大,日照不足。海拔600~800米为温凉区,年均气温15~17℃,回暖比温暖区偏迟15~20天。年雨量1800~2000毫米。霜多、雪多、雨量充沛,常见大雨暴雨,强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4、经济
农业
全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9亿元,增长4.4%。共获得10个绿标、12个无公害使用标志,成为全省拥有绿标和无公害食品使用标志最多的县。远山公司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扶贫龙头企业、省级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远山”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推广“牧-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全县已拥有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个、面积达1866.67公顷,标准无公害生猪规模养殖场23个,年提供无公害瘦肉型商品猪8.7万头,河田鸡养殖大户315户,出笼无公害精品河田鸡189万羽。全县种植粮食作物3.44万公顷,总产量16.29万吨。增长2.6%。种植烤烟0.60万公顷,收购烟叶22.6万担,实现税收2400万元,烟农收入达1.2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工业经济
全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20.6亿元,增长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1.6亿元,增长44.9%,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6.3%,获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第一名。纺织产业被列入省第一批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名单,2005年实现产值11.8亿元。全县现有纺织企业190家,拥有20万纱锭、2万线锭、2500台织布机、1.6万台针织机、1.7万台电平车,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稀土产业完成产值5379万元。机械产业初具雏形,落户凯鲍汽车、舒驰电动车等项目7个,全年完成产值1亿多元,增长73%。
旅游业
全年全县共接待各类游客7.9万人次,旅游收入2032万元,分别增长3.3%、12.3%。红色旅游线路被列入国家30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省苏维埃旧址等7个景点被列入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功举办龙岩市第三届旅游节·长汀红土地文化节大型活动,并获得“中国客家菜之乡”称号。
社会事业
完成职专新校区建设和搬迁。县“120”急救中心大楼及县疾病防控中心相继建成。全年建成投产水电站7座,装机容量1.3万千瓦。城区电网改造完成投资2480万元,农村电网改造面达到95.3%。投入资金2000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226公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明晰产权面积15.69万公顷,占任务的99.4%。农村路网建设完成200多公里,再创历史新高。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067公顷,实施土地整理1537.93公顷,新增耕地215.13公顷,连续6年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全县7939户、20673名农村贫困人口列入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实施农村劳力各类培训1.6万多人次,新增转移就业1万多人。
5、自然资源
长汀主要矿产资源:金属矿有稀土、钨、铁、锡、金、银等,其中稀土储备量居全省之首;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辉绿石、玄武石、高岭土、叶蜡石,钾长石、硅质石、黄铁石、磷矿、煤、矿泉水、温泉等,其中高岭土、花岗岩、辉绿石、玄武石、钨矿等资源较为丰富,有较好的开采和利用价值。
长汀县
林地面积17.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林木蓄积量1000多万立方米。
全县可开发水资源10万千瓦,截止2008年,已开发4.2万千瓦,水资源开发潜力大。
境内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河田温泉属国内罕见,温度高达80℃,日流量达4000吨以上。
6、民间文艺
长汀的传统文化由于中原文化的播衍输入,历代外来文化的渗透以及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长汀客家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民间文学:长汀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诙谐有趣,语言流畅,性格明朗。神话传说故事主要有《河龙布雨》、《牛的传说》、等;人物故事主要有《解晋的故事》、《定光伏虎故事》、《胡瞎哩的传说》、《九斗冇的故事》等;地方故事主要有《水漫天一楼》、《钱财与人意》、《太平军在汀州》等;寓言笑话主要有《人为财死》、《三个傻哥》等;革命故事主要有《毛委员的故事》、《老伙夫》、《商人不是敌探》、《枪的故事》等。
长汀县
长汀民间歌谣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长汀客家语言色彩和风格。主要有长篇叙事歌《赵玉林与梁四珍》、《孟姜女》等;中短歌有《手提灯笼送郎归》、《十二月长工》、《苦情歌》、《怨娘歌》、《长工苦》、《讲了要恋就要恋》等,以及大量的革命歌谣。长汀民间谚语大致可分为外来谚语和本地谚语两类。外来谚语大多与各地通用。本地谚语是长汀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世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典型的长汀地方文化特点。
长汀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舞龙灯、踩船灯、高跷、抬阁、打花鼓、花灯、角子灯、十番、长锣鼓、公嫲吹、南词北调、客家山歌、汉剧、楚剧、采茶剧、木偶戏、民间剪纸、根雕、竹编、铁画等。这些民间艺术秉承中原汉族遗风,融合地方色彩,形成特有风格,深受客家人的喜爱。
客家山歌是长汀最广泛流行的民间音乐,是汀州客家文化艺术的结晶。它既融和了粤东、赣南等地山歌的特点,又富于闽西特有的风格,歌词明白晓畅,朴实无华,大多采用比兴手法。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对唱,在山野田园间一唱一和、一问一答,或抒情、悠扬、缠绵,回味无穷,或叙事、高吭、激越,一泄无遗。爱情是客家山歌永恒的主题,但情歌不是客家山歌的全部,劳动、历史、传说、儿歌、童谣等等都是山歌表达的对象。公嫲吹是一首著名的长汀民间器乐曲。它是以演奏乐器中其中二件乐器“公吹”和“嫲吹”命名的。乐器形似唢呐,但比唢呐长三倍左右。“公吹”音色低沉,浑厚,音域宽广;“嫲吹”音色柔和,圆润,清亮。“公吹”和“嫲吹”之间的关系是纯五度的复调关系。演奏中以“公吹”和“嫲吹”为主要乐器,配以二胡、扬琴、三弦、中胡、大堂鼓、大堂锣、小锣、闹钹等乐器。
“公嫲吹”曲调扣人心弦,振憾人心。时而旋律舒展优扬,似一对老夫妻在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时而交替吹奏,互问互答,象这对老夫妻在倾诉各自的心声;时而缓慢低沉,缓缓吹来,象这对老夫妻在抚摸自己的白发,叹息岁月的无情;突然乐器齐鸣,震人魂魄,分明是相依相伴几十年的亲人突然去世后悲愤交加、撕心裂肺的哭声;转而呜咽声声……
“公嫲吹”的作者和创作年代无从查考,由民间艺人历代相传保留下来。“公嫲吹”的曲调内涵及吹奏水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1985年由长汀民间艺人赴省演奏,被评为优秀节目。福建省民间音乐研究机构及专家高度评价了“公嫲吹”的艺术价值。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文化中的一颗闪亮明珠。现在只有长汀还保留演奏,成为八闽绝响。
7、城市交通
长汀陆路交通由唐代古道发展为近代民间大道(石砌路)和现代公路,历时一千余年。建国前,县内仅有公路1条,全长84.75公里。建国后,公路建设不断发展,至1987年,全县有各类公路128条,总长1040.51公里,为建国前的12倍。
陆路运输由人畜力运输发展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运输。1949年,县内有汽车22辆,年汽车客运量29万人次,货运量4730吨。1987年,全县共有客车120辆、货车294辆,年客运量达316万人次,货运量达33.95万吨。
汀江水运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有舟楫之利。20世纪50年代前,汀江为长汀通往上杭、永定、潮州、汕头等地的主要交通运输线,县内通船河道达121.5公里。60年代后,因公路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和汀江沿河筑有3处栏河坝,未顾及通船配套设施建设,致使水上运输逐年萎缩,至1987年,县内仅剩水口至上杭回龙30公里通船。
民国时期,长汀建有飞机场。民国三十三年(1944)至抗日战争胜利时,长汀飞机场为内地重要空军基地之一,除军事用外,兼负空运军需民用紧缺物资和邮件运输任务。
截至1987年,长汀交通落后状况基本改变。但全县255个行政村仍有133个占52.16%的村未能通公路。
进入21世纪,龙赣铁路、龙长高速公路、319国道和省道洋万线在城区交汇,直达赣、湘、鄂、川和福建各地,承西启东的交通枢纽作用日益突出。长汀至厦门港350公里,距连城机场81公里,长汀至广州、深圳当天可达,特别是长汀至京九铁路140公里,龙赣铁路与京九铁路相接,已开通“铁海联运”,2006开通了龙岩直达北京的“海西号”,长汀至北京只要23个小时。龙长高速公路与福、厦、漳、泉相通,2012年龙厦铁路的通车,长汀成为闽南、粤北与内陆省份商品流通和经济走向的“黄金通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