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蹦板调

科普小知识2021-08-21 06:43:32
...

蹦板,亦称蹦蹦、碰板,是清末形成于冀东北农村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后来评剧在清末民初的形成与发展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蹦板这一艺术形式,于民初由东北或京津等大城市流人保定地区北部一带的农村。如新城县的西娘娘庄,定兴县的平禵、云寓等。演出剧目如《王小赶脚》等一些“三小(小生、小日、小丑)”戏。

1、简介

蹦板流入保定一带的农村后,因受当地河北梆子等戏曲艺术的影响,从表演和音乐上都有了一些发展变化。有的与其它剧种合台演出;有的则在音乐唱腔上变化改革,在其基础上又形成了新的唱腔体式,如西娘娘庄的蹦板就形成了“碰板调”,贤寓的蹦板形成了“贤寓调”等。音乐伴奏形式也一改它原来的面貌,成了河北梆子的伴奏形式了。剧目来源有的是原有传统剧目,有的则是评剧或者其它剧种移植过来,还有一些是自编的。

2、碰板调剧团

碰板调剧团是1912年新城县(高碑店市)西娘娘村杨大仙(1878年~1962年)组建的。时有京东名叫小老公的,率一碰板剧团到该县何其营、太平庄等庙会演出,杨见此调动听,便在本村组织戏曲爱好者,跟随该剧团演出学唱腔。碰板调唱腔简单,通过三四个庙会基本掌握了此调,杨即在本村组建了碰板调剧团,排演了《送情郎》、《拾万金》和《法门寺》等几出小戏,很受观众欢迎。

剧团活动范围有通县、房山、丰台、长辛店、天津市、杨柳青,以及易县、涞源、涞水、定州、雄县、容城、固安、霸州、永清等地。并将此调传给该县的驸马庄、定兴的西幸、霸州仁庄子、固安渠沟、涿州三城和二站,以及天津李家房子等地。

3、版式

碰板调的主要板式有头板、二板、哭板、散板、顶板。伴奏乐器,文场以板胡为主,另有二胡、三弦和笛子。武场用苏家伙。解放初期改为西路评剧,后改现在的评剧。

4、剧目

剧目有40出,有自己根据小说改编的连台本戏《混元盒》(从金花圣母点将起至收六怪蛤蟆精、蝎子精、狐狸精、红蟒精、蜻蜓精、蜈蚣精)止。还演本戏《刘公案》、全部《走雪山》、《九更天》、《王少安赶船》、《桃花庵》、《大名府》、《铁弓缘》、《秦香莲》、《杜十娘》、《玉堂春》、《法门寺》、《夜审周子琴》等移植的剧目。新中国建立后,排了现代戏《小女婿》、《二兰记》、《艺海深仇》及配合中心工作的小型剧目。

上一篇:唐剧

下一篇:十不闲莲花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