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
涪陵区为重庆市下辖的一个远城市辖区之一,是重庆第三大城市。涪陵位于重庆主城区的东部,三峡库区腹地,四川盆地东南缘,乌江和长江两江交汇处,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也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都”。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是重庆主城区连接渝东南20个区县的城乡经济走廊,涪陵港和集装箱码头功能及运力居重庆前列,已实现江海联运,直通海外。涪陵是三峡工程主要淹没区之一。
中文名称:涪陵区
外文名称:FulingDistrict
别名:涪州、中国榨菜之乡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重庆市
下辖地区:李渡街道、百胜镇、武陵山乡等
*驻地:兴华中路66号
电话区号:023(+86)
邮政区码:408000
地理位置:重庆市中部
面积:2941.46平方公里
人口:116.66万人(2012年)
方言:西南官话-重庆方言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石夹沟景区、周易园、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火车站:涪陵站、涪陵北站(李渡)
现任领导:书记秦敏、区长李洪义
1、区情概览
涪陵,即涪陵区,是重庆市下辖的一个远城市辖区之一,是由原四川省地级涪陵市的枳城区、李渡区两区合并而来,于1997年并入重庆市。涪陵位于重庆主城区东部,乌江和长江两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以“榨菜之乡”著称。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水底碑林白鹤梁、程朱理学“点易洞”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涪陵区地处四川盆地和盆边山地过渡地带,境内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横跨长江南北、纵贯乌江东西。地势大致东南高而西北低,西北--东南断面呈向中部长江河谷倾斜的对称马鞍状。海拔最高1977米,最低138米,多在200~800米之间。
2、历史沿革
春秋中后期属巴国*地。战国中期为楚地,后期为秦巴郡地。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置枳县。东晋穆帝永和3年(公元347年)置涪郡(又名梓城郡)。隋置涪陵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涪州。宋置涪州。元、明、清亦置涪州隶重庆府。中华民国置涪陵县隶东川道,民国17年直属四川省。
1950年1月置川东行署涪陵专区,辖涪陵、南川、丰都、石柱、武隆、彭水、长寿7县。1952年9月酉阳专区及所辖黔江、酉阳、秀山3县并入涪陵专区。1953年垫江县划入涪陵专区。1958年长寿县划归重庆市。1968年涪陵专区改为涪陵地区。1983年撤销涪陵县设立涪陵市(县级)。1988年分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5县,设立黔江地区。1995年11月,撤销涪陵地区和县级涪陵市,设立地级涪陵市,辖垫江、武隆、丰都、南川3县1市和新设立的枳城、李渡2区。1996年9月涪陵市划归重庆市代管。1997划归重庆直辖市管辖。1998年6月撤销涪陵市及所辖枳城、李渡两区,改设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李渡区域。垫江、南川、丰都、武隆划归重庆直接管辖。1998年3月23日,涪陵市枳城区江北街道办事处驻地从黄旗口迁移到点易村。
2000年,涪陵区辖5个街道、18个镇、22个乡。2002年4月30日,涪陵区龙塘乡更名为武陵山乡武隆县。2002年底,涪陵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63个居委会、356个村委会。2003年10月21日,将涪陵区丛林乡杉树湾村5组划归珍溪镇管辖。调整后,丛林乡面积75.813平方千米,总人口13928人;珍溪镇面积52.128平方千米,总人口26551人。2008年,涪陵区进行了新的行政区划改革只保留了26个乡(镇)。
3、自然地理
地理区域
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北纬29°21′至30°01′,东经106°56′至107°43′之间,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丛林乡红墙院,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
地形地貌
涪陵区地处四川盆地和山地过渡地带,地势以丘陵为主,横跨长江南北、纵贯乌江东西。地势大致为:东南高而西北低,西北-东南断面呈向中部长江河谷倾斜的对称马鞍状。涪陵区海拔最高1977米,最低138米,多在200~800米之间。最低处龙驹乡三块石海拔138米,最高处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米。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部地势较低,多为河谷丘陵、低山,东南部较高,多为丘陵山地。由于岩性和地质构造上的差异,区境呈现两类迥然不同的地貌景观。西北部碎屑岩广泛分布,属盆东平行岭谷范围,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河谷为宽谷;东南部大片出露炭酸盐地层,属南北经向构造体系,以岩溶地貌为主,河谷多为窄谷。
气候特征
涪陵区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影响突出,常年平均气温18.1℃,年均降水量1072毫米,无霜期317天,日照1248小时。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区土地面积共2941.46平方公里(现统计局数),其中:耕地面积65649公顷,林地面积96189公顷,内陆水域面积13406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89亩
矿产资源
涪陵区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最具优势的是石灰石资源,表内储量4亿吨以上,含氧化钙52%以上,适宜建设大型水泥厂和高标号水泥。涪陵区主要矿产有煤、天然气、石灰石等。原煤储量3071万吨,石灰石储量4亿吨,天然气储量17亿立方米,铝土矿储量54万砘。
动物资源
涪陵区境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带农田动物群和盆地南缘中低山地带亚热带森林农田动物群的过渡地区,其特点是:南(中低山区)北(岭谷区)方种类均有,以南方为多,但稀有珍贵种少,有不少有代表性的亚种;兽类方面有穴居、生活在岩石上的多种蝠类。涪陵区有无脊椎动物30余种,主要有水蚂蝗、蜗牛、卷叶螟、瓢虫等;鱼类有7目12科52种,主要有青鲤、草鱼等;两栖动物有中华大蟾蜍、黑斑蛙等6种;爬行动物有乌龟、鳖、乌梢蛇等11种;鸟类有苍鹰、白鹭、赤麻鸭、鹰鹃等30余种;哺乳动物有蝙蝠、黄鼠狼、鼬獾等30余种。其中,保护动物主要有金钱豹、云豹、华南虎、箭鱼、、苏门羚、太阳鸟等。
植物资源
区境植物因环境有利而终年生长,以常绿植物为主。农作物可四季栽培,粮食作物可一年两熟和两年五熟。因自然地理环境比较复杂,植物种类丰富,类型多样。涪陵区境内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330余科1500余属400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0余科100余属500余种;裸子植物有7科18属26种;被子植物有180余科1100余属3000余种。木本类有杉、柏、桉树、千丈、泡桐等;草本类有红苕、玉米、小米、花生、芝麻、等;菌类主要有蘑菇、黑木耳等栽培食用菌。
5、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末,涪陵区辖8个街道、12个镇、6个乡。街道:李渡街道、敦仁街道、崇义街道、荔枝街道、江东街道、江北街道、龙桥街道、白涛街道。镇:百胜镇、珍溪镇、清溪镇、南沱镇、蔺市镇、石沱镇、义和镇、新妙镇、焦石镇、马武镇、青羊镇、龙潭镇。乡:罗云乡、大木乡、同乐乡、大顺乡、增幅乡、武陵山乡。
6、经济发展
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0.5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03亿元,可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86.83亿元,可比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201.67亿元,可比增长14.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57793元,按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换算,达到9155美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1.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2%。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6.7:62.1:31.2调整为6.7:61.3:32.0,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提高。涪陵经济在重庆直辖时划入之“新重庆地区”中,处于较领先的位置,其中太极集团、重庆乌江实业集团为上市公司。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贸易。
7、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到2013年底,涪陵区有高等教育学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普通中学50所、小学106所。专任教师达规定学历数10023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1156人、中等专业学校128人、中等职业学校535人、普通中学4055人、小学4149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完成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8.4%,初中升高中升学率达99.1%;高中升大学升学率达75.3%。全区报考大学人数10071人,上线人数7873人,录取人数7588人。2012年人均受教育年限9.9年,比上年提高0.1年。
科技
2012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8%,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年末拥有科研事业机构2个(农科所、信息所),从事科技活动人员94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及机构18个;技术创新机构38个,其中国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区级技术创新机构27个。拥有科技成果(引进)122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7.54%,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创新型企业59家、重点新产品11个、高新技术产品88个。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技术发明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755件,其中个人630件、工矿企业124件。
文化
全区拥有博物馆2个,档案馆1个,文化馆(站)27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74.75万册,其中,电子藏书4.62万册。有线电视台1个,无线电视台1个,村村通广播、电视。2012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0.8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5.67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7.24%。
体育
截至到2013年底,全区拥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游泳池(馆)18个,有固定看台灯光球场8个,篮球场657个,运动场72个。全区有塑胶运动场28个,面积7.57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158.8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36平方米。全年参加各类运动赛获奖243枚,其中,荣获*金牌16枚、银牌10枚、铜牌6枚;荣获市级金牌71枚、银牌65枚、铜牌75枚。
卫生
2012年末有卫生机构21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个体诊所113个,医务室18个。卫生机构有床位4877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777张,妇幼保健院100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570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670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85人,注册护士1729人。每万人拥有床位41.83张(按平均户籍人口算,下同),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0.06人。中心医院内科大楼建成投用,新增6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市级卫生城区通过复核验收。
交通
已建成水路、公路、铁路交通枢纽。区内水泥公路总长1477公里,有直抵主城区的渝涪高速公路,渝怀铁路2005年通车。规划中的渝长(沙)高速公路及南涪、渝利两条铁路贯穿全境。长江横贯东西,乌江纵穿南北。至2013年底,涪陵区公路里程达47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30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168公里。营运船舶386艘。
公路:长涪高速公路直通重庆主城,另有南川—涪陵高速公路、涪陵—丰都—石柱高速公路,涪陵—南岸高速公路。
铁路:现有渝怀铁路、南涪铁路、渝怀铁路重庆—涪陵段二线、渝利铁路。另规划有重庆沿江铁路、广安—涪陵铁路、涪陵—凯里—柳州铁路。
水路:现有23个港口,年客运量1162万人,年货运量212万吨,大型新建黄旗集装箱码头已投入使用,为重庆第二大港口。
公交线路:采取部分大中城市公交线路编号通用原则,实行3位数编号,百位数代表运行方向:1代表东西方向走向,2代表南北方向走向,3代表环线;十位数和个位数代表具体线路序号,东西走向18条、南北走向10条、环线5条。
8、景区景点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存题刻165段,是世界唯一的一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1988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
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涪陵区国有大木林场,主要景区面积25000亩。
周易园
周易园原名点易洞,位于长江北岸,与涪陵城隔江相望。中心景点为一长400米、高20米的摩崖石刻,上有黄庭坚、朱熹、陆游、王士祯等历代名人书法手迹80余幅。
大木花谷
大木花谷位于涪陵区大木乡境内,属高山花卉主题公园,占地10000余亩。
涪陵白鹤森林公园
涪陵白鹤森林公园也称为南湖公园,位于涪陵江南片区。公园分为北部片区和南湖片区两大核心景观片区。
9、名优特产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也称为青菜头,原料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质环境、气候中孕育出来的,主要产于丰都县高家镇至巴南区木洞镇附近200公里长江沿岸地带,其中涪陵系中心主产区。
涪陵青菜头
涪陵青菜头是重庆市涪陵区的着名特产,涪陵青菜头具有肉质肥厚、嫩脆少筋、品质优良、营养物质丰富等特点。它不仅是加工成品涪陵榨菜的优质原料,而且是营养丰富的特色时鲜蔬菜,无论以煮、炒、腌、泡等方式调制食用均鲜香可口,深受各地老百姓喜爱。
涪陵白茶
涪陵白茶于2013年晋级为重庆市十大名茶,也是涪陵独获此殊荣的地方创新名茶。
涪陵红心萝卜
涪陵红心萝卜也称为胭脂萝卜。主产涪陵,周边区县有栽培,四川、贵州也有生产。
涪陵油醪糟
涪陵油醪糟用猪油炒制,色泽乌黑,入选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