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首位女会计师:张蕙生

科普小知识2022-12-02 16:50:20
...

中国首位女会计师:张蕙生

张蕙生(1894~1982年),女,浙江省平湖市人。教授,会计学家,会计实务专家,会计教育家。中国第一位女会计师,“三位一体”立信会计实业的主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一、个人生平简介

张蕙生,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县(现平湖市)一个“轮船局”老板的家庭。从小因父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影响,被待守闺中。

1912年(民国元年)春,时年18岁的张先生迎来了知识与职业生命的春天,进入平湖县淑英女子学校就读。由于她求知心切,加上天资颖慧,勤奋攻读,仅1年半的时间,于1914年秋季获得小学毕业文凭。不久考入蔡元培先生在上海举办的爱国女子中学,1917年与钱素君先生同期毕业。此时,因家道中落,无力再供她升学,便去寰球中国学生会附设小学任教,并在校外兼课和做家庭教师,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身为寰球中国学生会学校教师的她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到江湾、 浦东等地向群众作时局形势演讲, 揭露清朝*的卖国行为,呼应北京学生的革命行动。

到1920年,经过4个年头的辛苦积聚,终于攒下一笔旅费,为出国留学奠定了物资基础。是年8月,乘上“南京号”轮离开自己亲爱的祖国,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半工半读”,度过了为期7年的海外留学生活。WWW.11665.COm1927年,获得商学学士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上海。

归国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终生难以离弃的会计事业。起初,在国民*卫生署于上海设立的海港检疫管理处任会计主任,并兼任上海海港检疫所事务主任。1930年,脱离*机关,获取中国会计师资格,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1位女会计师,并加入上海会计师公会,随即开始从事*职业。一方面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会计师业务,之后再没离开过“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实业;另一方面从事教学工作,历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教授、会计系主任、副校长,沪江商学院院长等职,并兼任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东吴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讲师、教授,讲授薄记学、银行会计和铁道会计等课程。

1943年1月,同钱素君一并取道西北公路,经西安、宝鸡、成都到达重庆,协助先期从香港绕道抵渝的夫君潘序伦主持立信会计师重庆事务所的日常工作,一起重振立信会计实业。8月,被国民*教育部任命为立信会计学校总务主任。翌年3月,与钱素君一道,经国民*教育部审查教员资格合格,被定为教授。11月,又与潘序伦和钱素君组成立信会计学校教员升等委员会。1945年2月,与潘序伦、钱素君一道由国民*教育部确认为“专科以上学校久任教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离渝返沪。与潘氏和立信同仁钱乃澄、李文杰、 李鸿寿、 顾询、 陈文麟、夏高波等先生,多次参加徐永祚先生在上海以“聚餐会”形式组织的开展争取*、反对内战的革命活动。1946年前往南京,主持设立南京立信会计事务所分所,至1949年结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担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教授。同年12月,与李鸿寿、陈文麟、钱素君、余性元等人被推选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教务委员会成员。翌年10月,与潘序伦、顾询、陈文麟、钱素君、王澹如一道被聘为新成立的立信会计丛书编委会成员。1980年10月,先生晚年与潘序伦、郭森麒、李鸿寿、李文杰、施仁夫、王澹如等人一道担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务委员。

1982年12月15日,中国会计学界的一代女杰,因久病不治,口述完《忆钱素君女士》一文后驾鹤西去,和钱素君再续同学与挚友的未了之情,享年88岁。

1988年,被《中国会计史稿》(郭道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收录为民国时期76位知名会计学者之一。

2000年,作为20世纪中国会计学界名人被收入《中国会计学界百年星河图》(郭道扬,《财会通讯》2000年第1期),列入37位一星人物之中排第32。

先生与夫君潘序伦共育1女,名潘屺瞻(1921年前后出生),与著名会计学家管锦康先生结为夫妻。

二、理论主要贡献

张先生长期从事会计学和审计学的教学与研究,一生留下诸多会计论(译)著。由立信会计用品社出版的主要会计著(译)作有《审计学原理》(与钱素君合译,1934年),《*会计》(立信会计教科书,与王成杰合作,1941年),以及[美]w.a.paton著《决算表之编制》(立信会计译丛,与潘序伦合译,1949年),《基本会论文联盟计学习题》(立信会计丛书,1950年),《简易商业簿记教程》(与潘序伦合编,1951年)和《通用簿记教程》(与潘序伦、顾询合编,1951年)等。

先生发表的会计论文主要有《英译*会计名词》(《立信会计季刊》1940年第11期),

《我国*会计中之内部牵制制度》(同前1941年第13期)和《公务交代论》(《计学杂志》1941年第1卷第1期)等。

《*会计》一书为先生诸多著作中的代表作,是民国时期继雍家源先生《中国*会计论》之后的又一部具有较大影响的*会计著作。从1941年11月初版,到1951年1月近11年的时间里,连续刊行18版。可见,发行量之大,受益面之广。

全书除书末的习题和总习题外,可分为5部分。第1部分为第1章概论,介绍*会计的概念;第2部分为第2、3章,分别介绍预算的概念、预算的实务;第3部分为第4章公库制度;第4部分为第5章~12章,分述会计科目及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分会计与财物会计;第5部分为第13章~16章,介绍决算、交待及审计。

通阅张先生的《*会计》,在学习有关*会计理论与知识的同时,从教材编写的角度考量,有以下几点让人受益匪浅。

一是内容设计精当。该书作为一本主要适用于高中商科及高级职业学校的教材,在内容安排上颇具匠心,既以*各机关单位会计为主,又辅之以整个*会计。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而对于*会计的历史等问题,因非必要,故予舍去。

二是理论实务兼备。全书从篇章结构上,既有专述会计理论的章节,更有讲解会计实务的篇目;具体内容介绍方面,更是理论与实务兼备,理论阐述清晰,实务举例详尽,且图文并茂,书中仅会计用表就列有68张之多。

三是紧扣会计法规。会计是一门社会科学,会计处理必须以会计法律法规为准绳,会计教材的编写应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该书编写于1941年,书中所援用的法律法规均以1940年颁发的最新法令为标准。

四是教学目的明确。书中《例言》介绍,该书的主要适用对象为高中商科及高级职业学校学生,专科以上学校也可用作教本,各机关会计人员可以此为参考。对于高中商科及高级职业学校学生,“务使读毕本书,力能充任各机关会计人员”。这既是对本书编写提出的要求,更是对课程教学明确的目标。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主张在*会计中推行内部牵制制度的只有雍家源、卫挺生等为数不多的会计学者。张师为我国较早系统阐述*内部牵制制度的会计学者之一。1941年,她发表的《我国*会计中之内部牵制制度》一文,是当时一篇较早专门论述*会计内部牵制制度的文章,很见份量。文章中,她将卫挺生创立的联综组织理论从*会计的角度进行了阐释,称联综组织为“*会计中的内部牵制制度”,并一改过去研究联综组织单项内容的做法,对联综组织的整个系统进行了综合研究。她指出,这一制度的确立以1931年12月*四届一中全会通过的改善财政方案为嚆矢,依此方案为基础设计的财政制度,包含有连环性的4个联立系统,彼此互相牵制。紧接着,她对联综组织的各个联立系统的内部牵制组织,以及机构设置与职掌,展开了详细讨论,并着重就其相互牵制关系进行了说明。

张氏在文章最后说,在现行制度下,预算、会计、决算、统计事务由地位超然之主计人员办理之,其事前与事后审计及稽察事务由审计部就地办理审计稽察事务人员办理之,其出纳由统一之国库机关及其所委托之代理银行办理之,致使机关行政、主计、审计、出纳人员的组织成为4个各有其主脑的组织,因而各机关的人员分之则成纵的系统,合之则各成一横的办事机关。此乃*会计中的内部牵制制度——联综组织也。

从上可知,张先生对会计一科,不仅擅长于*会计理论研究,而且对*会计中的内部牵制问题也颇有探求,真是治学之严谨,学问之精细,钻研之深透,体现出一代大师应有的精神风范。

另外,先生与钱素君教授合译的《审计学原理》,是我国继吴应图先生编撰《审计学》之后,较早出版的审计学专书。为民国时期传播西方审计知识,培养会计与审计人才,探索我国审计学科建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1939年,她作为当时的会计界名流,受潘序伦推举,与黄组方、顾准、钱素君、袁际唐、薛迪符、徐永祚、李鸿寿、杨汝梅(予戒)和闻亦有等人一道,成为国立编译馆会计名词初步审查人员,为民国时期会计名词的规范化做了不少工作,为促进会计学术交流,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三位一体”立信会计实业主要贡献

张教授一生致力于立信会计实业,参与立信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查账、企业顾问工作,承担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的教学与总务主任等管理工作,支持和参与立信会计出版工作;全力支持夫君潘序伦先生发展壮大立信会计实业,使之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一个单纯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成为集事务所、学校与出版社“三位一体”的会计实体,开创了中国近代会计事业的新局面。

张师是“立信”会计实业的终生支持者。据潘序伦(1984)回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成立之初,只用了一个计核员作为助理,这时不得不扩充人员,钱乃澄、顾询、许敦楷、郭驹、张蕙生、钱素君、李鸿寿、蔡经济、王澹如、陈文麟、王逢辛、唐文瑞、施仁夫、管锦康等会计师……先后来我所工作。”自此,未曾离开过“立信”。起先,她还曾担任上海暨南大学与复旦大学教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辞去多所高校教职,全身心地投入到“立信”会计实业之中。1943年便同钱素君一并取道西北公路,经西安、宝鸡、成都到达重庆,与潘氏一起重振立信会计实业。在渝期间,与潘氏等人一道,兴办会计师事务所,复办立信会计教育,出版“立信会计丛书”,使“立信”会计在兵荒马乱之年得以延续。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随夫君复员上海,继续担任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总务主任,负责管理学校的日常后勤工作。1940年代后期,年过半百的先生前往南京开设“立信”分所,担任主任会计师,主持日常事务;担任新组建的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董事,对学校建设擘画经营。新中国成立后,被推选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教务委员会成员,并被聘为新成立的立信会计丛书编委会成员,继续服务于“立信”。1980年,一生心系“立信”的张师,在耄耋之时与潘序伦、郭森麒、李鸿寿、李文杰、钱素君、施仁夫、王澹如等人一道担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务委员,为“立信”续写辉煌,奉献余热。

张师是立信会计教育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先后担任总主任6年,是国民*教育部审定的该校“专科以上学校久任教员”,即终生教授。作为教师,长期讲授簿记学和银行会计等专业课程,为“立信”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辛勤劳作。不仅如此,作为教授和老教师,通过与年青教师编写教材的方式,培养和提携他们。前述《*会计》一书,就是出自她与当时的年轻教师王成杰之手。像王成杰这样经过她慧眼识拔,精心培养的青年老师很快成长为“立信”的副教授和会计师,为“立信”实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身为总务主任,在办学人员少的情况下,除做好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外,还协助校长潘序伦、教务主任钱素君先生从事教学管理,经常检查学生的早操出勤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师是“立信会计丛书”的主要编著者。“立信”办学过程中使用的绝大多数教材都是由他们的教师自行编写,张蕙生先生是其中的主要作者之一。正如潘氏(1993,1994)所言:“在立信最初建校的十二三年间,所用教本,都是由我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同仁顾询、钱乃澄、顾准、李鸿寿、陈文麟、钱素君、张蕙生、王澹如、施仁夫、唐文瑞、王成杰等编著的。”“截至1936年底,我们编译的各类簿记、会计和审计书籍共有50余种。”其中,由张师独著和与他人合著了会计、审计教材就有上10种,既满足了立信会计学子的求知欲望,也为发展壮大立信会计教育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张先生对“三位一体”立信会计实业的贡献,不仅是追随潘先生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立信”;而且与潘氏一道,为着共同的目标——发展与壮大“立信”,一生勤俭节约和无数次地慷慨解囊,为“立信”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一方面,他们夫妻日常生活简朴,在家居斗室“一床一几一柜一桌四椅”的生活环境下,多次谢绝*分配的新房;另一方面,他们对会计事业和“立信”却是十分大方。1937年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开办之初,他们捐出积蓄6万法币和版税17.5万法币,之后每年向学校捐赠收入版税2万元。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立信会计学校由重庆迁回上海一时无地办学,他们捐出私宅五开间三层楼房一幢,继而又捐出美金万元,为学校建造体育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政策,潘先生得到*期间被抄财物的赔偿款8万元,半数捐给刚建成的上海市会计学会作事业费,又捐赠给正在恢复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按3.5万元作奖学基金。他们的善举,体现了一对会计大师的高风亮节和对中国近代会计事业的不解情缘。

对于张师在立信会计实业中的贡献,可用会计学者葛文菊(1983)回忆张师的文章中的一段话予以概括:“张蕙生同志生前,同潘序伦、钱素君同志一道,为培养我国的财会人才、推进会计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则仍将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为人们所怀念。”

张蕙生,平湖闰秀入女中,留美加州商学士;中国注会第1女,与夫共兴“立信”事;民国知名会计家,执业教学两相宜;会计理论颇建树,著书立说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