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管清友

科普小知识2022-01-11 08:53:40
...

管清友,男,经济学者、能源学者。山东诸城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指导教师张宇燕),曾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同时还是经济观察报、民生财富、太湖金谷研究院(全国股转系统委托服务机构)新浪智库等多家重要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多个地方*以及中关村股权协会、广东创投协会等机构的金融顾问。现任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1、人物简介

管清友,男,山东诸城人。经济学者、能源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指导教师张宇燕)。曾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担任国情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


管清友

2008年9月,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一等资助。

2008年12月,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首批特别资助。

曾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宏观处处长、调研处处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高级研究员,财政部发改委ppp专家库双库专家,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中心学术委员,工信部工业经济运行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

同时还是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学术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研究院研究生合作指导教师,中国泛海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导师。

最早在国内提出并系统阐述“*经济学”和“*常态”(Pinormal)概念,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出版多部专著,代表作有《石油的逻辑—国际油价波动机制与中国能源安全》、《后天有多远?—通货危机、石油泡沫和气候变化》、《刀锋上起舞—直面危机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经济》等。

2012年加入民生证券,2014年提出政经新时代,2015年提出从钱荒到资产荒,2016年提出“一个泡沫都跑不了”,2017年提出“迟到的出清”等研究观点。

2016年7月8日,管清友还以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的身份参加了*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

2、职务变动

2017年12月11日,民生证券原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在其微博表示,已经从民生证券辞职,开启个人独立搭建智库平台和投资平台的“创业”,现担任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3、人物荣誉

曾获得2008年度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合作导师胡鞍钢)。

荣获新京报2013年“十大青年经济学人”、“中国青年金融学者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等荣誉称号。

4、人物影响

学术影响

管清友博士长期从事经济与金融理论研究,在宏观政策与改革、金融市场、世界能源格局、能源安全和能源政策、油价波动周期、气候变化以及碳货币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是国内最早系统论述石油-美元计价结算体系及其影响、减排与碳货币问题的学者之一,最早在国内呼吁中国公开承诺减排责任。


管清友

管博士善于把握宏观经济和政策大势,最早在国内提出并系统阐述“*经济学”和“*常态”(Pinormal)概念,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受邀在清华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担任特约研究员与合作导师。出版多部专著,代表作有《石油的逻辑—国际油价波动机制与中国能源安全》、《后天有多远?—通货危机、石油泡沫和气候变化》、《刀锋上起舞—直面危机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经济》等。

政策影响

管清友博士是深入国家政策咨询与建议,曾数次受邀为全国人大财经委、证监会、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及多个省市做政策咨询和经济分析。

与此同时,管博士还广泛参与了陕西、浙江、河北、广东、*等地方*的政策咨询,尤其在产业规划与区域发展领域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并被广泛采纳。

社会影响

管清友博士长期从事能源、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曾先后获得“中国青年金融学者奖”、新京报“十大青年经济学人”、“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宏观上榜团队”,和讯“中国最佳宏观研究团队”等殊荣,并受邀为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FT等权威媒体撰写专栏。

管清友博士还广泛参与各类企业和行业的决策咨询,曾多次受邀为银行、石化、环保、造纸、电子、汽车等行业论坛或峰会发表主题演讲。其创办的公众号和高端交流圈"清友会",被腾讯财经“壹克自媒体联盟”评为最具价值智囊号,目前已聚集超过3000名来自*、金融、企业界的会友,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圈之一,定期举办的线上线下活动。

市场影响

管清友博士专长于宏观政策与经济周期把握,在金融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他最早提出“克强经济学”概念,系统总结新*宏观管理思路,指出未来宏观管理将从大投资、宽货币转向定向投资、稳健货币。他最早提示“钱荒”,系统梳理“全球金融危机第三波”从中心国家到次中心国家再到外围国家的演进逻辑。他最早提示2013年三季度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的拐点,提示投资者把握机遇。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各方解读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媒体转载最多、电话会议人数最多、解读最为及时、专业和全面的经济学者。2014年,他又全面总结中国在“三期叠加”之下的“*常态”(Pinormal),在国内最早、最系统的梳理了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速、结构和政策三大方面的核心特征,在社会和市场上引起广泛反响。

与此同时,管清友博士担任上市公司及知名企业顾问,其任首席经济学家的如是金融研究院便是由浙江上市公司俱乐部发起成立,莱茵体育、新和成、康恩贝、南都集团、美都能源、中恒电气、久立特材、海康威视等十二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皆为研究院的常务理事;其任首席经济学家的金谷研究院是由民生证券与太湖金谷发起成立。民生证券是首家在新三板研究领域提出投研一体化的证券公司。

5、主要作品

代表作有:

《后天有多远?——通货危机、石油泡沫和气候变化》(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和浙江大学出版社)

《刀锋上起舞——直面危机的中国经济》(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和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胡鞍钢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石油的逻辑——国际油价波动机制与中国能源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

《新常态经济》。

6、发表论文

张宇燕、管清友: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世界经济2007(9)


管清友

管清友、何帆: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合作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11)。

胡鞍钢、管清友: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四大可行性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胡鞍钢、管清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的贡献当代亚太2008(4)

王颖、管清友: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理论、现实与选择当代亚太2009(1)

管清友:中国气候政策新动向《中国与世界观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09(2)总第15期。

管清友:奥巴马新政:能源改变命运《绿叶》,2009年第3期。

王颖、管清友:碳货币本位设想:基于全新的体系建构《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12)

管清友:碳货币猜想《中国外汇》2009(19)

管清友:加入预期因素的多重均衡模型:权力结构与市场结构——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1)

管清友:国际油价波动的周期模型及其政策含义国际石油经济2008(1)

管清友、张明: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研究国际经济评论2006(7/8)

管清友、张弛:美联储及其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评论2008(3/4)

7、课题研究

国际石油市场形势与中国能源发展BP中国公司2009年5月


管清友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波动周期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资助一等)2009年5月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2009年5月

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和全球治理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2009年5月

中国低碳经济之路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3月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A类2006年12月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美国福特基金会2007年7月

国际油价变动机制研究国家能源办2009年3月

中国减排的目标和行动计划研究CIDEG重大课题2009年6月

国际油价波动与金融投机关系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特别资助)2009年5月

8、学术成果

1、管清友、何帆: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合作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11)


管清友

中国的能源安全应当包含四重含义:可获得性、价格波动、运输安全和环境安全。中国保障能源可获得性的措施面临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对油价波动缺乏足够的抵抗能力。运输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构成了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内忧外患。对于中国来说,国际能源合作的目标是在可接受的价格水平下保证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但中国目前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能力较弱,在主要国际组织中的声音不高。因此,拓展能源合作的空间和领域就成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必要途径。

2、张宇燕、管清友: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世界经济2007(9)

通过对油价波动和世界能源格局演变历史的总结和回顾,认为油价波动既是国际市场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大国"关于石油利益分配的政治安排。世界能源格局的演进反映了两大国家集团之间"权力"的消长。借助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从世界能源格局及其变动的角度探讨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为能源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3、管清友、张明: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为什么是美元?国际经济评论2006(04)

充当国际石油交易计价货币的国家可以获得铸币税、影响和控制油价、维持或提升该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等好处;石油美元计价机制的建立背景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为了维系美元的霸权地位而与沙特达成的秘密协议;欧元的诞生对石油美元计价机制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但是美国决不会轻易将这一特权拱手相让,因此,石油交易计价货币的选择从根本上而言是个政治问题。石油美元计价机制客观上被国际投机利益集团所利用,相继制造石油危机、美元危机和发展中国家货币危机。为了改善全球治理机构,一个可行的做法是切断石油美元计价机制。这需要一次深重的美元危机来完成救赎。

4、王颖、管清友: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理论、现实与选择当代亚太2009(1)

本文从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的现状出发,基于碳交易的商品属性,有形商品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选择的经典理论和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于碳交易计价和结算货币选择,碳交易市场份额、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和碳信用额差异性等是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系统论证了碳交易市场计价和结算货币的现状。本文认为,碳交易的兴起将是助推货币多元化格局的绝好契机,与"货币稳定三岛"的演进方向趋同,也顺应了重塑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诉求。

5、胡鞍钢、管清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的贡献当代亚太2008(4)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由于成本和收益分担不均等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面临很大困难。总体而言,减排的成本损失有限,但收益显而易见,而不减排的成本却相当高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调整其经济结构承担减排义务。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积极参与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世界做出绿色贡献。

6、管清友:流动性过剩与石油市场风险国际石油经济2007(10)

美元未来走势、流动性过剩下投机资本的盛行给石油市场的未来增加了不确定性,石油-美元计价机制面临的挑战、衍生工具风险的影响和次级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也预示着石油市场风险增大。次级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表明,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是完全可能逆转的。由于虚拟经济的膨胀,全球经济环境与以往大为不同,局部的金融危机很可能引发全球性的危机,而这种全球性的危机很难被补救和控制。一旦流动性出现逆转,对石油市场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7、管清友:加入预期因素的多重均衡模型:权力结构与市场结构——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1)

通过改进后的多重均衡模型讨论权力与市场两个因素的关系,并对油价波动的原因做出解释。国际市场是权力主导下的规则体系。油价波动既是国际市场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大国关于石油利益分配的政治安排。油价波动反映了国际市场的供求结构,也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权力结构。权力介入市场进一步放大了供求双方的矛盾,扩大了石油“风险溢价”的区间,甚至引发石油危机和能源恐慌。预期因素是市场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反映。权力结构决定了市场结构。由于权力的介入,国际市场存在着超额需求和投机需求,从而使油价波动偏离正常的供求关系,波动周期也大大延长。

8、王颖、管清友:碳货币本位设想:基于全新的体系建构《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12)

作者从碳排放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属性出发,提出碳的"商品信用本位",突出其优于以往货币本位制度的特殊属性,对"碳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合理性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展开碳货币本位的系统设想,包括碳货币总量和碳货币发行权,碳货币完整的流通域与现行系统兼容的可能性以及碳货币本位下的汇率制度和超国界管理机构等。尽管碳货币本位设想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是它为理解全球碳交易体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货币视角。

9、管清友:从*经济学到*经济学,《商业周刊中文版》2013.4

*时代的改革,是以增量改革为主,存量改革为辅,而*时代的改革则需要存量改革为主,增量改革为辅。简而言之,中国已经到了依靠利益分配引导资源配置的时代。*调整利益,市场配置资源,看得见的手引导看不见的手。*的施政思路需要从受管理的市场化向全面放松管制的市场化转变,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向国家制度建设为中心转变。说到底,这是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的必由之路。*

经济学的要义不在于强调*要做什么,而是强调*不做什么,其基本特征是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

10、管清友:《*常态(Pinormal):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大趋势》,《华尔街日报》中文版,2014.5

*总书记强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我们称之为“*常态”(Pinormal)。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三期叠加”,我们总结了“*常态”的核心特征: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三是宏观政策的新常态,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11、管清友:《全球金融危机第三波已拉开序幕》,《华尔街日报》中文版,2013.5

全球金融危机大体经历了两波集中爆发期。第一波是银行业危机,发轫于中心国家(美国)的私人部门,第二波是主权债务危机,发轫于次中心国家(欧猪五国)的公共部门。沿着这个脉络,第三波危机很可能从外围国家(新兴市场)的对外部门爆发,而我们现在很可能正处于危机的酝酿阶段。

上一篇:理查德·塞勒

下一篇:薛兆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