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世恩
康世恩(1915年—1995年),河北怀安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工业战线杰出的*、新中国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石油工业部部长。他是*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中顾委常委。他还担任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姓名:康世恩性别男出生日期1915年4月20日逝世日期1995年4月21日民族汉族籍贯河北
姓名:康世恩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15年4月20日
逝世日期:1995年4月21日
民族:汉族
籍贯:河北
1、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康世恩
康世恩早年就投身学生运动。1935年,在“河北省立北平高中”读书时,就参加了“一二·九运动”。第二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并参加了中国*领导的外围学生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还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救国会”的常委。这年10月,康世恩正式加入中国*。
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康世恩跟随*组织,投身革命。曾历任八路军第120师*部工作队队员,晋西北区党委警卫连指导员,山西朔县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县委统战部部长,山西决死四纵队游击六团组织股股长,牺盟会太原中心区组织部部长,晋绥八分区专员等职。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晋绥雁门军区政治部主任、一野三军九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保卫延安和榆林战役、瓦子街战役以及解放兰州的战斗,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积极贡献。
建国初期
*成立后,康世恩“重操旧业”,用从清华园学来的知识,为中国的发展寻找能源。他先是以“军事总代表”的身份被派驻玉门油矿,开始了前后近四十年的“石油生涯”。此后,康世恩历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北京石油管理总局局长,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等职。
1956年10月,晋升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后又兼任大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总指挥、华北石油勘探会指挥部指挥等职。到“*”开始前,康世恩已经是中国的石油工业部的实际主要负责人;曾先后组织、领导了大庆、胜利、大港、辽河等几个油田的开发建设。“铁人”王进喜就是他和余秋里在大庆油田建设中树立的劳动模范。
“*”开始后,康世恩受到冲击;在1967年至1969年间,*停止工作。1969年初,渤海海上一品油井受流冰冲击,随时可能出现险情。在*的支持下,康世恩开始复出工作,被派到渤海指挥抢险;随后,*又派他到湖北组织“江汉石油会战”,并出任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2年后,康世恩奉调进京,开始主持燃料化学工业部的工作。在1975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燃料化学工业部”被撤销,组建了新的“石油化学工业部”,康世恩被任命为部长。
*后
康世恩,20世纪90年代
1979年11月25日,渤海湾的急风巨浪将几十吨重的一艘石油钻井船掀翻了,72名工人遇难。**书记处和国务院的联席会议认为,主管副总理康世恩对事件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决定给予他记大过的处分。这使得康世恩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中,受记大过处分的第一人。两年后,通过对打捞上来的沉船进行科学鉴定,才发现事故并不是石油部的责任,而是船体本身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于是,1982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撤销了对康世恩的记大过处。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原油产量开始下降。康世恩奉命,再次担任起石油工业部部长职务。他开始致力于推动中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1982年,国务院领导机构改组,康世恩出任国务委员;并在1983年的第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连任。1987年11月,康世恩进入**顾问委员会,并当选为常委。此后,他还担任过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等社会性职务。
1995年4月21日,康世恩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寿80岁。
2、主要功绩
1962年6月,余秋里和康世恩陪同*视察大庆油田
解放初期,在旧中国石油工业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康世恩同志领导恢复和发展玉门油矿生产,把玉门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
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面对所谓“中国贫油论”的影响,康世恩同志在国内进行了多次地质调查,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运用多种手段,对全盆地进行综合勘探、整体解剖的方针。相继在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松辽盆地和华北地区开展区域勘探,并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次突破。
20世纪60年代初,康世恩同志参与领导和直接指挥了大庆石油会战,为我国石油自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坚持“两论”起家,提倡“三老、四严”作风,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石油队伍,并在油田开发和油气集输等方面独创了一套新技术、新工艺,使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企业的道路。大庆油田的发现,开创了陆相地层寻找大油田的先河。康世恩同志对这一重大地质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继大庆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康世恩同志又先后组织指挥了沿渤海湾地区的胜利、大港、辽河等几个油田的石油会战。他从这个地区特殊复杂的地质结构出发,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提出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的科学概念及相应的技术方针,使我国石油产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康世恩
康世恩同志为建立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倾注了心血。在*、叶剑英同志的大力支持下,他积极筹划和组织海洋石油对外开放,提出对外合作的方针、政策和主持立法工作,积极吸收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海洋石油成为我国最早大规模引进外资和对外开放的行业,迅速形成了一支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装备精良、素质较高的海洋石油队伍,在海上石油勘探和油气田开发上取得重要成果,成为中国石油工业新的生力军。
由于百万石油职工的艰苦奋斗,我国原油年产量从解放时的12万吨发展到1994年的1.45亿吨,这其中凝聚着康世恩同志的胆略卓识和大量心血。
康世恩同志一直十分关注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他大力支持自力更生地建设现代化炼油厂,发展炼油新工艺、新技术,对老厂进行挖潜、革新、改造。他一贯强调从严治厂,倡导在炼油化工企业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科学管理和质量要求。他主持制定了充分利用1亿吨石油的规划方案,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益。他亲自领导和大力支持13套30万吨合成氨和5套30万吨乙烯装置的引进规划和建设,提倡石油资源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精细化工,对增强我国石油化工实力起了重要作用。
3、个人作风
廉洁奉公
1988年,康世恩(左三)在辽河油田考察。
康世恩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儿孙在参军热、出国热、经商热等方面赶浪头、搞特权。他对自己吃穿从不提特殊要求。
康世恩嫉恶如仇,痛恨贪污腐败,针对1993年石油行业发现的几起大的贪污案,他说:“要使*明白,只要是*员,就必须把岗位工作干得好上加好,必须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出表率。要鲜明地反对贪污腐败,不能把工人的血汗钱让少数人糟蹋了,要对历史负责任。”
关心工人
康世恩与石油工人在一起
4、婚姻家庭
1936年,康世恩的结发妻子因病去世,他们的儿子康卫平当时只有一岁。
1939年,康世恩和杨华甫结婚,杨华甫一直没生育,对康卫平视如己出,并收养有一女。
康卫平:康世恩唯一的儿子,中*员,工程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原石油工业部基建局副局长,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在石油战线30多年,主要从事国内外石油、石化工程项目建设。
5、纪念活动
纪念康世恩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座谈会上回顾了康世恩同志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强调要学习他理想信念坚定、对党无限忠诚的革命意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并指出要继承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出席座谈会。国务委员王勇主持座谈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