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柯庆施

科普小知识2022-04-05 08:53:38
...

柯庆施(1902年10月10日—1965年4月9日),安徽歙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建国初期中国**之一,*第八届*委员,第八届*政治局委员(八届五中全会增选),曾任*江苏省委书记、南京市市长、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国务院副总理。1965年4月9日,柯庆施在成都病逝。

姓名:柯庆施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02年10月10日

逝世日期:1965年4月9日

民族:汉族

籍贯:安徽

1、人物经历

成长经历


柯庆施

柯庆施,1902年生于安徽歙县南乡水竹坑。柯庆施的父亲柯日昌,是个小有文化的开明人士,读过一些书,但无意于仕途,长大后便在合肥本家表姐家中当管事(表姐系李鸿章的儿媳妇)。大约25岁时回到水竹坑,从此不再外出。

1910年,由父亲柯日昌牵头创办的“竹溪私立继述小学”开张,8岁的柯庆施成了这里最早的一批学生。从这时起,一直到1917年柯庆施到休宁万安“省立第二师范附小”高级部就读止,“继述小学”一直是柯庆施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由于他生母早逝,继母待他不好,所以,他那原本应该是天真快乐的童年时代,经常蒙着阴影。后在安徽省立第二中学(现安徽省休宁中学)读中学,因从事学生运动被开除,1920年转学至南京。

革命经历

1920年同*早期主要*之一的罗亦农取得了联系,并且书来信往,同年结识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通过陈独秀的介绍,加入了中国*青年团,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青年团工作。

1921年冬赴苏联莫斯科参加远东民族会议,受到了列宁的接见。

1922年转为中国*党员;1923年被派到安庆,1924年春调到上海**秘书处工作。同年冬赴苏联海参崴做华工工作。

1926年春回国,任*安徽省党部秘书长,发展中国*及共青团组织;

1928年起任*上海闸北区委书记;1929年秋被**派到鄂东南从事兵运工作;同年12月起任红五军第五纵队政治部主任、秘书长;

1930年6月起任红三军团八军政治部主任;1931年夏起任**秘书长;

1933年任*河北省委前线委员会书记,同年10月起任*河北省委军委书记;

1934年春回上海任*上海*执行局军委书记,同年冬改任*河北省委军委书记;

1935年6月起任**北方局组织部部长、军事工作负责人。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延安**党校副校长、*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起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民政处处长、复员委员会副主任、财经办事处副主任,1947年11月任河北省石家庄市市长,并在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上创造了被*誉为“新中国的楷模”的石家庄经验。

1949年5月起任南京市副市长。

新中国成立后


柯庆施与*

1949年10月*成立后,历任*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江苏省委书记、**上海局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市长、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华东局第一书记、**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期间,柯庆施于1954年秋由江苏省委调上海,接替陈毅主持*上海局,至1965年4月去世,前后整整10年。柯庆施到上海后,很快得到*的赏识,1958年5月任**政治局委员。1965年,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1965年4月10日,**发布讣告:柯庆施同志因患重病治疗无效,于1965年4月9日下午6时30分在成都逝世,终年63岁。新华社连日报道了为柯老举行的隆重追悼仪式;11日中午,骨灰由成都送抵北京,13日上午在首都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柯庆施追悼大会,国家主席*主祭;讣告中称他是“*同志的亲密战友”,系当时*政治局委员一级的规格。

2、个人特征


柯庆施

由于柯个子长得高,鼻子比常人大,在延安时人们叫柯庆施为“大个子”、“大鼻子”、“老柯”。南下后,柯地位升迁很快,加上他一脸严肃,不苟言笑,走路蹒跚,背又有点驼,人们又改称他为“柯老”,连*在*开会时也对他戏称“柯老”,从此“柯老”就成了对他的尊称,其实那时他只有五十多岁。

柯庆施虽身处高位,但并非政客、官僚型的人物,也不是不学无术、吹牛拍马的人,他有政治头脑,考虑大事,善于遇事作分析,尽管受“左”的思想体系的羁绊,但和庸庸碌碌、忙于事务的人不能相比。

柯庆施的生活比较简朴,除香烟不离手,偶尔喝几口老酒外,没有什么更多的嗜好。成天开会,找*谈话,也从不到宾馆酒楼和娱乐场所。除了按规定,他享有一些烟、油、肉等特殊供应外,应该说他是廉洁的,不像有的领导*讲排场,搞宴请,下乡时大吃大喝。

3、名言轶事


柯庆施与*

1958年3月8日至26日,**在成都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史称“成都会议”。*在会上讲话,谈及个人崇拜问题,提出了“两种崇拜”的观点。就在这次会议上,“凡事‘左’三分”的柯庆施“紧跟”*,说出了这么一段“名言”:“我们相信*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我们服从*要服从到盲从的程度。”

据陈丕显之子陈小津表示,柯庆施那句“名言”,其实是当年陈公博对汪精卫说的,周佛海在抗战前曾吹捧汪精卫说:“相信主义要做到迷信的程度,服从领袖要做到盲从的程度。”柯庆施只是把“汪主席”换成了“*”而已。陈小津以为,这样的话只有张春桥才可能知道,提供给柯庆施。

当时,正处于“*”岁月,柯庆施还有一句“名言”:“*员不说三分大话不算数,有三分大话,七分可靠就行了。”正是这一类“大话”,刮起了1958年的浮夸风。

1963年1月4日的上海元旦联欢会上,他利用这一次对上海文艺界讲话的机会,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具有独创性的口号:“大写十三年!”本来,这样一段话,也没有什么大错,但是,他继续加以发挥,那就走向了“左”的极端:“今后在创作上,作为领导思想,一定要提倡和坚持‘厚今薄古’,要着重提倡写解放十三年,要写活人,不要写古人、死人。我们要大力提倡写十三年——大写十三年!”柯庆施的“大写十三年”,一下子把历史题材以至革命历史题材,全都一刀砍光。不光是“古人”、“死人”不能写,连“活”的“洋人”也不能写。

4、死因之谜


1961年5月1日,*在上海出席各界庆祝五一劳动节联欢晚会,右二为柯庆施

1964年4月20日柯在上海华东医院做了手术,切除了有癌灶的那一叶肺。当时*专程来上海,柯庆施做手术时在医院守候了3个小时。9月,柯庆施由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陪同去北戴河养病。天气渐冷,10月23日起去广州养病,逐渐复原。1965年3月,柯庆施在广州经过仔细的体检,确认手术治疗是成功的,准备回上海主持工作。

在广州疗养时,应西南局书记李井泉的邀请,于1965年3月23日与贺龙元帅、聂荣臻元帅同机飞往成都,视察三线工作,住在金牛坝招待所。不料半个月后在成都病逝。

1965年5月8日,柯庆施之女柯六六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忆爸爸,学爸爸,做坚强的革命接班人》一文,是当时报刊上唯一透露了柯庆施之死点滴情况的文章:“您这次得病,来势非常厉害。当您处在昏迷状态时,说话已很不清楚了,但您还是关心着国家大事,还在断断续续地询问工作情况……”

1967年夏天,一条爆炸性的“新闻”通过传单、大字报、红卫兵小报、*派“战报”,传遍了全国,惊心动魄的标题为:《谁是谋害柯庆施的凶手?》、《揭开柯老被害的内幕》、《柯老被害之谜》,原文称:“柯老是被那些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害死的。*开展以来,成都、华东等地的革命*派根据揭发出来的大量事实证明,柯老的死是严重的政治陷害。”

根据叶永烈的文章记载,他曾两度采访了当时参加抢救柯庆施的上海高干保健医生方兆麟,厘清了柯庆施之死的真相:1965年4月5日,正值清明节。四川省委的李井泉、李大章、廖志高等人晚上设宴招待正在成都的朱德、董必武、贺龙、聂荣臻、柯庆施。本来,柯庆施有病,只能吃清淡饮食,忌油腻,夫人遵医嘱,很注意“管制”他的饮食。那天,男女宾客分座,没有了夫人监督,柯庆施尽兴而食,从晚六时入宴,至晚九时才回招待所卧室。柯庆施回屋后,看了些文件。临睡前又吃了一把炒花生米。夜十二点多,柯庆施腹痛,保健医生胡允平马上前来诊治。

清晨六时,因柯庆施病情加重,经请示,当天中午,一架专机载着第一流的上海医疗小组飞往成都。作为上海高干保健医生,方兆麟也随机前往。四川医生的诊断结果为“胆囊炎并发胰腺炎”。上海医生经过仔细诊查,认为:“第一为胆囊炎,第二为胰腺炎。”因为柯庆施在1964年曾患胆囊炎,是由他们诊治的,当时的症状跟这一次相似。于是,这一次主要按照胆囊炎来医治,也虑及胰腺炎。

4月7日下午,于文兰向上海医生反映,柯庆施由于连日无法入眠,情绪烦躁不安。上海医生经过讨论,决定注射镇静剂。下午3点,方兆麟给柯庆施注射镇静剂“硫苯妥钠”之后,薛邦祺守候在柯庆施床前。柯安然入眠,发出轻微鼾声。入夜,柯庆施的病情陡然转危:呼吸急促,呈喘息状,立即输氧,蓦地,柯庆施心跳停止。医生立即做胸外心脏按摩,渐渐地,柯恢复呼吸和心跳。医生们通宵不眠,不断为柯庆施做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直到9日下午6时30分,柯庆施已毫无起死回生的希望,抢救工作这才歇手。正在成都的朱德闻讯赶来,贺龙也赶来,表示深切悼念。朱德还写了一首悼诗。

柯庆施去世后,根据彭真电话指示,对柯庆施遗体要进行解剖,以查明死因。当晚,柯庆施的遗体被运往成都医学院病理解剖室,做了仔细的解剖。著名泌尿科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吴阶平主持了讨论。北京、上海、四川的医生根据柯庆施病症及尸体解剖结果,一致认定:柯庆施死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中权重一时的张春桥曾派专人调查过柯庆施之死,也因查不到任何疑点而罢休。那一针镇静剂是方兆麟打的,注射之后柯庆施病情转危,为此方兆麟受到严厉的审查,也未查出任何“谋害”的证据。而方兆麟当时写的“交代”,成为记录柯庆施之死最翔实的历史文献。

5、人物评价


1957年,*在柯庆施陪同下视察

关于对柯庆施的评价,特别是对其在*取得政权后政治生涯的评价,存在较大争议。

有人认为,*前后,他在农业政策、工业政策和公共食堂等问题上都过于激进,对*的决策起了错误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公共食堂问题上鼓吹“敞开肚皮吃饭”:三年困难时期,由于上海在中国的特殊地位,粮食供应得到保障,未出现较大规模的饥荒;但他所代表的激进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饥荒造成重大影响。

也有人认为,柯庆施为1949年以后上海等城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逝世在*以前,尽管他晚年非常欣赏张春桥等人,但不能把张春桥等人后来的问题算到他的头上。

1958年,在上海“反右补课”中,柯庆施执意要划傅雷为右派,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作协党组书记周而复则认为傅雷属于“可划可不划”的范围,恰逢周扬赴上海听取意见,柯庆施同意了周而复、周扬的意见。但正当傅雷做了检讨,准备放下包袱时,阴谋家柯庆施却变卦拍板把傅雷定为“右派”,导致傅雷夫妇自杀。

6、家庭成员


1958年,柯庆施与家人

夫人:于文兰

子女:有一子三女,其中,柯六六,女,1949年生,现于中直机关任职。写有一些回忆柯庆施的文章,收录于《红星照耀的家庭》。

上一篇:胡乔木

下一篇:康世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