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化——计算机技术应用带来的变革
一、问题的引出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是对会计数据的解释。根据决策有用理论,会计系统的基本目的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质量特征要求的会计信息。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的诺比模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要素共同构成了会计概念结构的基础层次,这说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显著重要性。进一步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出具体要求和解释的,则是fasb所发布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要于决策有用,要具备两种主要的质量,即相关性和可靠性。”如果这两个特征中的一个完全不存在,信息就不会是有用的,这一点早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然而,在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下,会计系统已经越来越不能够象人们期望的那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严重不完整,缺乏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及迅速发展,使得会计系统成为一个全新的利用信息处理技术讨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和存储的信息系统。许多在手工程序中无法解决或者相当繁琐的会计问题在计算机环境中迎刃而解。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解决会计信息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问题的一个自然而有效的途径。下面,本文将从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出发,阐释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将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性优化。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成因
会计信息在微观管理、宏观调控及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WwW.11665.coM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的失真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令人担忧。要想解决问题,只有从问题形成的原因出发,才能寻求有效的解决的途径。目前会计学界对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探讨很多,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第一,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会计制度所规定的程序、方法不熟悉,从而不能完全照办;第二,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不遵守现行会计制度等等。这些观点虽然也正确,但很明显并不全面。会计信息之所以越来越难以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以至于遭到信息使用者众多的批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会计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现行会计制度及手工会计环境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成本原则的缺陷传统会计的资产计价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这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以提供历史成本信息为主,这种信息实际上只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它并没有告诉人们该项资产现在的真正价值,而这才是可靠的资产价值信息应有之义。尤其是在物价剧烈变动时期,历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资产信息的可靠性会大打折扣。只要财务会计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以名义币值作为计量单位,它的信息质量就肯定达不到使用者所要求的相关性。而在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下,试图改变财务会计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的所有努力大多未见良好成效。
2、货币计量原则的缺陷传统会计仅把资金运动作为企业会计的核算对象,这存在两个不可否认的缺陷,即计量手段的单一性和计量内容的片面性,使得会计信息难以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揭示,从而导致信息使用者难以获得与其决策相关的充分、有效的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出现了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全新的会计领域,因而企业现在所能提供的会计信息实际上很有可能遗漏了相当重要的部分,这样的会计信息怎么能是相关的,又怎么能是可靠的呢?然而。在手工会计系统下,受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扩展会计核算对象的可实现程度是很低的。
3、会计核算事项的缺陷自从14世纪会计产生以来,会计核算的内容就确定在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上,会计活动也只是揭示过去经济活动的历史信息。而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调查,信息使用者已由过去仅对历史信息的关注转向到对历史信息与未来信息的关注,他们更注重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企业能够提供有关未来经济活动和有助于预测、评估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然而,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受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会计人员难有精力去提供这些“额外信息”。
4、定期报告制度的缺陷本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和日益普及,以及信息高速通道的建设,人类社会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了重要的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信息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时效。因此,在信息时代,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更高。而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是一种定期报告制度,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及时性方面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试想,在定期报告制度下,如果信息使用者欲在本年5月作出某项决策,而他所依据的只能是上年末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必定令人质疑。
三、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对策的产生
1、计算机的发展将促进物价变动会计的应用,改观历史成本原则的缺陷在物价变动条件下,局限于历史成本的传统会计反应迟钝、单调、片面,所取得的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但现在历史成本原则仍然使用的原因是,手工条件下物价变动会计在可靠性方面具有难以弥补的缺陷。因为在手工条件下使用物价变动会计,相关数据的取得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可核性较差;同时,物价变动会计信息的提供较为复杂,而提供信息必须考虑到其带来的效益要大于信息成本,如果事无巨细,都刻意求精,就会浪费财力和物力,因此,物价变动会计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约束。但是,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远程交易的大量进行,公共数据库的广泛应用,物价指数、资产的现行成本多可以从网络上查到,只要在报表上注明数据出处,就能较大程度增加物价变动会计的可核性。另外,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也有效地降低了信息取得的成本。首先,数据都是通过互联网从公共数据库取得,取得成本将大为降低;其次,整个报表编制可以通过系统软件完成,复杂繁琐的运算不再需要会计人员来进行;第三,报表报送也将通过软盘、网络进行,在传统报表基础上追加物价变动报表为附表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2、计算机技术将改变单一的货币计量手段,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信息技术时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处理及传输、存储能力为会计对象的扩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随着会计对象的范围由资金运动向非资金运动领域的扩展,客观上已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改变传统会计采用货币这种单一的计量手段。而且,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使得传统会计计量的困惑获得顺利解决,货币和非货币计量单位都可以作为会计计量的单位得以实现。
3、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确认的范围将进一步延伸,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增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使信息处理能力不再成为影响会计人员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充分、有效信息的制约因素。企业未来的经济行为,未来的经济利益或未来的机会和风险等与信息使用者高度相关的信息也将进入会计确认的范围,这会大大加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4、计算机的应用使报表的及时报送不再成为问题在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之前,传递会计信息需花费较高的成本和相对较长的时间,所以,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企业只能定期编制财务报告,这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严重影响。而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出现,正好弥补传统人工会计系统的这一局限性。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在任何时点,企业都可将已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信息使用者则可从网络上随时获得动态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某个会计期间结束才可获得。这种实时处理、随时提供信息的特点是以往的人工会计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上一篇:关于商务谈判的八大技巧
下一篇:走进自然,“观”爱鸟类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