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大慧寺

科普小知识2021-08-14 09:02:53
...

大慧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东大柳树,建于明朝正统八年(1513年),为司礼监太监张雄所建。

著名景点:千手观音

气候类型:北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区

中文名称:大慧寺

景点级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未开放

1、基本介绍

大慧寺是佛教寺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因寺内有大佛,俗称大佛寺。大慧寺的大悲殿将明代的三大艺术─建筑、彩塑和绘画熔为一炉,至今仍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1957年,大慧寺被北京市人民*宣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渊源

  • 来源一、据记载,南齐永明四年(486年),石城山来了一位叫僧护的和尚。相传僧护常见仙髻岩的崖壁上有佛光出现,于是他发誓要在此岩壁上雕刻巨型弥勒佛大像。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只成造像的面幞,临终前仍发誓“来生再造成此佛”。后来僧淑续凿,但也没有成功。直到梁天监六年(507年),梁建安王肃伟派当时最著名和尚僧佑到此主持续凿工程。在僧佑的计算和指挥之下,终于在天监十五年(516年)大功告成,名扬天下,从此开始了真正大佛寺的历史。之所以人们俗称为大佛寺也是如此。
  • 来源二、传说,康熙二年(1663年)春,尚可喜自捐王俸重建佛寺,并亲自董理;翌年冬竣工;主要建筑每头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两侧建廊庑、方丈室、香积厨、斋堂、库房、僧舍、客堂。殿宇布局及制式,悉仿京师官寺。大雄宝殿坐北向南,面阔七间,深进五间,面积1200平方米,殿高18米,“庄严雄壮,观者声为!”大殿正*奉黄铜精铸的三世佛像,各高六米,重十吨,为岭南之冠,故名大佛寺。“康熙三年岁次甲辰孟冬吉日”,由“平南王尚可喜薰沐耳拜题”的《大佛寺记》石碑,至今仍保存在大雄宝殿前面左侧。另有《大佛寺题名碑》兀立于大殿右侧。大慧寺为明正德八年(1513)司礼监太监张雄创建,嘉靖时寺左增建佑圣观,时寺与观共有殿宇183间,占地28公顷。后因明世宗崇道,为保寺庙,又在寺后建真武庙。万历二十年(1592)和乾隆二十二年(1757)曾重修,仍保持原貌,光绪时寺院和道庙渐记毁。宣统元年(1909年),正红旗蒙古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继印禄出资修葺。
  • 1943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盗毁后殿铜佛做枪弹,补木胎沥粉塑像。
  • 1949年后,山门、门前照壁、东西配殿及大悲宝殿尚存。
  • 1950年代开始,山门、配殿等被拆除。
  • 1957年10月28日,大慧寺成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1977年以来,大慧寺逐渐被现代楼群淹没。
  • 1983年4月15日,因木柁上悬挂的灯泡高温起火,烧毁殿顶及天棚藻井60多平方米。
  • 1998年起开始对大慧寺重点抢救。

3、简介


大慧寺明正德八年(1513)司礼监太监张雄建。嘉靖时提督东厂太监麦某又在寺左增建了一座佑圣观。明世宗时又在寺后建了一座真武祠,借这两座道庙以保存大慧寺。当时大慧寺和佑圣观一共有殿宇183间,占地421亩。万历二十年(1592)和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曾重修。光绪时,寺院和道庙渐记毁,1949年后尚存山门、门前照壁和东西配殿以及大慧寺的大悲宝殿。山墙前高大的二十八诸天泥塑和墙上的壁画,是明代雕塑和绘画艺术的杰作。寺院初始规模宏大。万历二十年(1592)和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曾重修。光绪时,寺院和道庙渐记毁,1949年后尚存山门、门前照壁和东西配殿以及大慧寺的大悲宝殿。灰筒瓦重檐庑殿顶,两层檐之间有采光用的菱花窗,殿内伤柱插头处均安放彩色小佛。原有一尊高5丈的干手干眼观音菩萨铜立像,在日伪统治时期被劫走,后重装木胎彩粉大佛。山墙前高大的二十八诸天泥塑和墙上的壁画,是明代雕塑和绘画艺术的杰作。东首第一个东岳大帝,面上颧骨突出,两颊下陷,嘴角伸出一对獠牙,表现一副苍老而威严的人物形象。二十八尊佛像各具神态,加上服装的衬托,彩色的渲染,更显得生动逼真。山墙上的大型彩色工笔连环画,描绘一俗人终身为善、超生得道的故事,色彩绚丽,精致传神。现仅存重檐庑殿顶大悲殿,虽经清乾隆22年(1753)修葺,梁架木结构仍然保存明代风格。

上一篇:夕照寺

下一篇:隆安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