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爱德华·希斯

科普小知识 2022-12-10 10:31:05
...

爱德华·理查德·乔治·“泰德”·希思爵士,KG,MBE(SirEdwardRichardGeorge'Ted'Heath,又译奚斯,1916年7月9日-2005年7月17日),英国军人和政治家,生于肯特郡的布罗德斯泰斯(Broadstairs),1965年至1975年英国保守党党魁,1970年至1974年英国首相。他经历了保守党内的重要转变,希斯的前任大多都是地主和贵族出身(如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而后继者却来自所谓的“精英管理阶层”(如撒切尔夫人和约翰·梅杰)),作为木匠的儿子,他扮演了两个时期之间的过渡角色。他在任内的最大贡献,是成功推动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EEC:EuropeanEconomicCommunity)。2005年7月17日于威尔特郡萨利斯堡去世,享年89岁。

别名:希思

国籍:英国

出生地:布罗德斯泰斯

出生日期:1916年7月9日

逝世日期:2005年7月17日

职业:首相,政治家,音乐家,军人

毕业院校:查塔姆楼文法学校,牛津大学

主要成就:促进保守党重要转变

成功推动: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嘉德骑士MBE勋衔

主要成就:促进保守党重要转变成功推动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嘉德骑士MBE勋衔

1、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希斯于1916年7月9日生于肯特郡的布罗德斯泰斯(Broadstairs),父亲是一位木匠,而母亲则是一位女佣。他早年就读于拉姆斯盖特(Ramsgate)的查塔姆楼文法学校,希斯1935年入读牛津大学的贝利奥尔学院,修读哲学、政治及经济学。入大学前,他曾两次申请奖学金,但都遭到拒绝,因此他的学费主要由父母和肯特郡教育委员会的贷款提供。希斯是一位音乐天才,曾在第一段学期获得书院的音乐奖学金。在1939年,希斯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另外,希斯在大学的时候已十分热心于参与保守党的政治活动,但他却极力反对斯坦利·鲍德温和内维尔·张伯伦所推行的绥靖政策。而在1938年的牛津市国会补选中,希斯更反对保守党的官方候选人奎尼汀·霍格(QuintinHogg),转移支持独立进步党(IndependentProgressive)的林赛博士(Dr.Lindsay)。在同年11月,希斯在贝利奥尔学院的赞助下,以抵制绥靖政策为政纲,当选为牛津辩论学会(OxfordUnionSociety)的主席。


爱德华·希斯

据了解,希斯之所以反对绥靖政策,是因为他曾在1937年出席过纳粹党的纽伦堡大会,并曾在党卫队的鸡尾酒会中见过赫尔曼·戈林、约瑟夫·戈培尔和海因里希·希姆莱等纳粹党*。当中,希斯在后来回忆道:“希姆莱是我见过最邪恶的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斯在皇家炮兵队服役,炮兵队遣散后,他于1946年8月加入荣誉炮兵连,并获擢升为指挥官。另外,希斯又一度获民航处聘用,成为公务员,但他因为有意参选国会而旋即于1947年11月辞职。辞职后,希斯曾成为《教会时代》的编辑,又在正式参选前在布朗与席普利公司(Brown,Shipley&Co)当过银行家。在1950年,希斯以133票之差,击败对手阿什利·布拉莫尔(AshleyBramall),成为下议院*,代表贝克斯利(Bexley)选区(希斯与布拉莫尔在大学辩论队时代已经是对手)。

国会生涯

在1951年2月,希斯获丘吉尔聘任为反对党党鞭,随后,保守党在1951年大选后重新上台,希斯虽然留在党鞭办公室,但他仍得到多番擢升,并在1955年12月获安东尼·艾登起用为党鞭长(ChiefWhip)。由于党鞭无须在国会发言,因此当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希斯未有受牵连。至于在安东尼·艾登宣布辞去首相一职后,希斯提交了一份报告,收集保守党*对艾登继承人的意见,这份报告得到麦美伦的欣赏,更帮助他成为首相,因此麦美伦在1959年大选后,立即任用希斯为劳工大臣。

希斯一直强烈支持英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入共同市场。而在1960年,他被麦美伦改任为掌玺大臣,负责就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进行谈判,但是谈判最后以失败告终。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爵士上任首相后,希斯被改派为贸易委员会主席和工业、贸易和地区发展大臣(SecretaryofStateforIndustry,Trade,andRegionalDevelopment),任内见证著零售业价格管制的废止。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爱德华·希斯

保守党在1964年大选落败后,道格拉斯-霍姆决定辞去党魁一职,并在辞职前通过更改党魁选举规则,只让国会*拥有投票权。党魁选举在翌年举行,结果希斯以150票意外当选,他的热门对手雷金纳·麦德宁(ReginaldMaudling)只得133票,而另一对手埃诺奇·鲍威尔(EnochPowell)亦仅得15票。希斯当选后,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保守党党魁,虽然保守党后来在1966年大选再次落败,但希斯没有宣布请辞。在1970年,大选临近的时候,保守党在塞尔斯登公园酒店意外泄露一份政策文件,内容大约指出保守党将会任用颇激进的货币主义者,推动以*市场为方针的政策,去解决国内的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消息传出后,工党左翼首相哈罗德·威尔逊立即指出保守党的政策失当,并以“塞尔斯登人”(SelsdonMan)来取笑保守党的政策反动保守。尽管当时舆论一致认为工党的威尔逊将在大选胜出连任,但希斯带领的保守党却出乎意料地在1970年大选中击倒威尔逊,希斯遂成为首相。

首相生涯

希斯与其他1970年代的英国首相一样,经历了十分艰难的日子。他甫上任后不久,财政大臣伊安·麦克劳德(IainMacleod)即于1970年7月20日遽逝。麦克劳德的死,使很多原先计划好的经济政策(包括把税制由直接税改为间接税)都*暂缓实施,而“塞尔斯登文件”也在1972年搁置起来。另外,改革工会成为了当时的一大难题,在以往,不论是保守党还是工*,都未能成功对工会进行改革,而希斯上任首相的时期,工会更日益变得激进好斗。结果,希斯对工会的改革变成为长时间的政治角力,但通胀和失业情况却愈益严峻。到了1973年,全球又正值陷入了能源危机,希斯唯有对工厂实行三天工作周,以减低能源消耗。总言之,这些事件已经使希斯*的声望大大下降。


1970年与英国女王欢迎到访的尼克松夫妇

希斯*又曾削减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他的教育大臣撒切尔夫人,除了取消向学童免费供应牛奶外,又削减对公开大学的拨款。但如果比较日后撒切尔夫人的*,希斯在这方面已显得较仁慈了。

北爱尔兰问题在希斯任首相期间急剧恶化,并在1972年爆发了著名的血腥星期日。当日,伦敦德里(Londonderry)举行了非法游行,英军向群众开火,结果有14名手无寸铁的人被击毙,而希斯在2003年的一个听证会上,声明自己没有推广或同意在北爱尔兰使用任何违法的武力。事后在1972年7月,希斯指派他的北爱尔兰事务大臣威廉·怀特劳(WilliamWhitelaw)与爱尔兰共和军的代表在伦敦举行非正式的会谈,但会谈没有达成共识,希斯*唯有接触一些较温和的北爱尔兰党派,并成功在1973年12月9日年发表了《桑宁代尔协议》(SunningdaleAgreement)。不过,《桑宁代尔协议》一直被爱尔兰共和军杯葛,而不少统一论者也对协议大表不满,这引致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UnionistParty)后来不再支持保守*,使希斯*的声望进一步受挫,更成为他*的伏笔。

希斯任内较大的成就,是在1973年成功使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到了1974年2月28日,为了巩固国民对保守党的支持,希斯决定举行大选,但选举的结果却是非决定性的。虽然保守党在选票数量上取得相对多数,但由于失去了北爱尔兰统一党国会*的支持,工党在议席数量上却得到了相对多数。希斯曾企图寻求与*党组成联合*,不过却遭到拒绝。结果在1974年3月4日,希斯宣布辞去首相一职,由工党的威尔逊组成少数*,复任首相,并在同年10月再次举行的大选中,取得了些微的多数。至于《桑宁代尔协议》则在1974年5月28日,即希斯卸任首相后废止。

基思·约瑟夫爵士(SirKeithJoseph)与撒切尔夫人在1974年成立了政策研究中心(CentreforPolicyStudies),继承了希斯的“塞尔斯登文件”,提倡激进的*市场政策。

卸任首相以后

在希斯多年带领下,保守党多次在大选失利,在国会的议席也逐渐减少,这种情况使不少保守党*和报纸编辑,也开始视希斯本身为保守党的一个不利因素。但由于希斯常表示自己希望可以组成一个令全国团结一致的*,因此他仍得到了普遍选民的同情。


晚年的爱德华·希斯

落选首相后,希斯在前坐*的支持下,仍旧出任党魁一职。但由于在当时,根据党规,党魁选举只会在党魁一职出缺的情况下才会举行,而党规却不容许党魁指派接班人,或接受其他党员的挑战。因此当时希斯仍备受压力,迫使他在1974年底宣布重新检讨党规,以便举行党魁选举,让党员向他作出挑战。最初,希斯相信自己不会被成功挑战,因为他过往的竞争对手埃诺奇·鲍威尔早已*,而另一热门人选基思·约瑟夫爵士又在控制生育的议题上备受批评。可是,始料不及的是,保守党的后坐*一直对希斯表示不满,而他们的代表艾瑞·尼夫(AireyNeave)更决意物色一位有份量的人选挑战希斯,最后他找到了有份创立政策研究中心的撒切尔夫人,遂揭开了党魁选举的序幕。

除了让党员挑战党魁外,新的党规又列明,胜出的候选人若未能取得多数而指定的票数,就要进入第二轮选举。撒切尔夫人最初被外界视为掩护性候选人(stalkinghorse),但她的竞选经理艾瑞·尼夫其后却认为撒切尔夫人有足够能力击败希斯。最后,选举结果在1975年2月4日公布,撒切尔夫人以130票击败希斯的119票。而希斯在第一轮选举落败后,决定退出选举,并以他心目中的接班人威廉·怀特劳出选。但撒切尔夫人仍然在一星期后,以146票击败怀特劳的79票。至此,撒切尔夫人正式接替希斯,成为保守党首位女性党魁。

晚年生活

希思被击败后,一直对保守党的新方向和新理念予以评击。随后,在1979年大选后,保守党重新上台,希思获委任为英国驻美国大使,但他却加以拒绝。一直至1981年的保守党大会,希思仍被党内部份左翼人士视为象征性的领袖。

希思在晚年仍活跃于国际舞台,曾参与过布兰特委员会(BrandtCommission)。另外,他又一直对旧同僚埃诺奇·鲍威尔表示憎恶,而鲍威尔在1998年逝世后,希思一直拒绝对其家人表示同情。

在1974年第二次大选的时候,希思曾表示期望可以组成一个由各党派参与的“联合*”。不少评论员认为,希思这种想法是希望国家政局出现危难的时候,自己可以以“较老练的政客”的身份,出掌一个类似的“联合*”。然而,这种机会一直也没有来临。

希思卸任首相和党魁后,以后坐*的身份继续在下议院供职,并代表伦敦的旧贝克斯利和西德卡普选区(OldBexleyandSidcup)。在2001年,希思从下议院退休,而他早在1992年已获授予嘉德勋章。另外,希思是任职下议院*和拥有“下院之父”名衔时间最长的人,见证过不少下议院议长的任免。

在2003年8月,希思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旅游时患上了肺栓塞,此后一直留在索尔兹伯里(Salisbury)休养,最后在2005年7月17日因肺炎病逝,享年89岁,遗体随后安葬于索尔兹伯里大教堂。

在2006年1月,有消息指依据遗嘱,希思生前留下了5百万英镑,但由于他终生不娶,没有后嗣,所以当中绝大部份的遗产,均捐赠予一个以自己的名称命名的慈善基金,而该基金主要是为他那幢在18世纪建成的宅第进行保育(宅第名叫Arundells,位于索尔兹伯里大教堂旁)。另外,希思将20000英镑遗赠予他兄长的遗孀,而希思的管家则获分到2500英镑。

2、个人嗜好

希斯是一位出色的帆船运动员。他在1969年购入了首部属于自己的游艇—“MorningCloud”,并在同年于悉尼至荷伯特帆船大赛(SydneytoHobartYachtRace)中胜出。其后,他又在1971年和1979年的海军上将杯(Admiral'sCup)带领英国队参赛,当中更在1971年胜出。

希斯也特别钟爱于古典音乐,曾将一台施坦威三角钢琴搬到首相府唐宁街10号。1970年到1974年在位首相期间,他成了世界最为著名的业余指挥家,指挥过伦敦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卡拉扬亲自邀请),芝加哥交响,费城管弦与克利夫兰管弦等,还出过密纹唱片。与他合作过的音乐家有梅纽因,斯特恩,克尔钟(CliffordCurzon)等。1963年他成为伦敦交响基金会的第一批委员,1974年被任命为乐团的荣誉团员。此外他还与当时的德国总理,也是钢琴家的赫尔穆特·施密特一起演奏莫扎特《双钢琴协奏曲》K365。1972年恰逢作曲家威廉·沃尔顿70大寿,他举行了隆重的寿筵,邀请到了英国皇太后和伦敦小交响乐团现场演奏。

希斯曾写有三本与政治无关的书,主题分别是航海、音乐和旅游。此外,他又写有一本自传,名为《TheCourseofMyLife》。

3、希斯与中国

希斯在1974年卸任首相后,首次访问*,并与当时的**和*等人会面,此后在27年的时间里,他访问中国达25次之多。在希斯的支持下,英国与中国成功在1972年建交,并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交往。及后在1980年代,希斯又多次与*会谈,协助中英双方,就香港的前途问题展开谈判。

希斯自己又曾经认为,“一国两制将可在香港成功落实”;而香港主权移交予*,是“对中国、香港、英国和全世界的最好交代”。在2002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对希斯颁赠“友好证书”和勋章,并授予他“人民友谊使者”的称号,以答谢他多年来对中英关系所付出的努力。在他死后,内地的《人民日报》和英文报章《中国时报》都引用*的话,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oldfriendofChina)来形容他。

4、趣闻轶事

“泰德·希斯”(TedHeath)和“泰德”(Ted)是希斯最广为人知的绰号,

自从希斯于1962年11月,就英国在共同市场的食品价格问题上进行谈判后,《PrivateEye》杂志便开始称呼他作“杂货店主”(TheGrocer)或“杂货店主希斯”(GrocerHeath)。最初这绰号并不常用,但希斯在1970年大选承诺减低杂货价格后,这绰号再被该杂志广泛使用。

希斯对自己被撒切尔夫人击败,一直感到丢脸和不满,这股怒气在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的时候也没有退减,因此希斯又被戏称为“难以置信的怒汉”(TheIncredibleSulk)。后来,希斯在他的回忆录发行会上打趣地说,“怒气已不复存在”(Thesulkisover)。

少数的欧洲怀疑主义者会以“卖国贼希斯”(TraitorHeath)来称呼他,因为他们认为希斯带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是出卖英国利益的行为。

5、获得头衔

爱德华·希斯中校(1945年-1946年)

爱德华·希斯阁下(1955年-1992年)

爱德华·希思爵士阁下(1992年-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