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陇阳镇

科普小知识2021-11-18 09:36:08
...

位于县境中部偏东,距县城17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公路通县城。辖陇阳、庆阳地区、车家坪、王家坡、周家店、水泉、水池、张湾、党家岔、三合、胜利、陆义、车家岔、中庄14个村委会。

中文名称:陇阳镇

行政代码:621121200

长途区号:0932

邮政编码:743000

隶属政区:通渭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甘J

辖区面积:106km2

人口数量:约1.5万人

人口密度:142人/km2

1、地方简介


陇阳镇

陇阳镇位于甘肃省通渭县县城东北部,四面与平襄、碧玉、陇山、陇川、寺子、北城等乡镇毗连。总面积10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71633亩。乡*所在地陇阳村(旧称吕阳铺)距县城16公里,通静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陇阳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2350米,最低1840米,年降雨量450毫米左右。陇阳镇共辖14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3249户16301人。境内群山起伏。乡镇企业有地毯、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小麦、豌豆、马铃薯,盛产胡麻。2006年陇阳镇人均纯收入1617元。

2、历史沿革

陇阳镇属通渭县辖乡,1949年设陇阳镇,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偏东,距县城17公里。辖陇阳、庆阳、车家坪、王家坡、周家店、水泉、水池、张湾、党家岔、三合、胜利、陆义、车家岔、中庄14个村委会。

3、行政区划

陇阳镇区划

陇阳村

庆阳村

车坪村

新合村

周店村

水泉村

水池村

党岔村

张湾村

三合村

胜利村

中庄村

车岔村

陆义村

4、社会事业


陇阳镇

陇阳镇2000亩的退耕还林,1000亩的荒山造林,2000亩的补植补造工程让黄土高坡披上了绿装。计划生育、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成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塘坝建设,优质牧草、小杂粮、洋芋种植,圈舍改造及良种牛引进,村文化室建设及农民科技培训。已完成优质牧草、小杂粮、洋芋种植工作,改建标准化暖棚圈舍120座,养牛132头,发放铡草机20台,新建84平方米的培训室一座,完成农民培训420人次。上堡子塘坝正在建设之中。精心部署,广泛宣传,深入开展“平安陇阳”创建活动。结合“五五”普法工作,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召开会议等形式,努力在陇阳镇范围内营造创建“平安陇阳”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迅速掀起了建设“平安陇阳”的高潮。

5、经济建设

近年来,陇阳镇紧紧围绕县委、县*确定的实施“五大战略”、培育“四大产业”、创建“四大基地”、推进“四大工程”的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今年制定了“1246”总体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主题(农民增收),大力实施两项建设(项目建设和法治建设),着力培育四大产业(玉米、马铃薯和中药材、草畜、劳务),全力推进六项重点工作(民生保障、综治维稳、基层党建、社会事业、安全生产、生态环境),进一步依托区位、交通、生态等有利条件,克难攻坚,蹈厉奋发,着力打造形象显魅力、经济有实力、发展现活力的一流强乡,努力把陇阳镇建成通渭县东北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6、地方特产

通渭荞麦


通渭荞麦

甘肃省通渭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生态条件差,属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区。荞麦是我县主要的复种作物,其抗旱、耐瘠性强,生育期短,营养价值独特,不仅是一种备荒救灾作物,而且还具有开发保健食品的广阔前景。长期以来,荞麦被视为小宗作物,由于对其科研与生产不重视,致使品种混杂,耕作粗放,产量一直低而不稳,加之荞麦的深加工和出口商贸滞后,荞麦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低,生产没有形成规模。

通渭红豆草

通渭特产红豆草被称为“牧草皇后”,是豆科红豆草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抗寒抗旱能力强,产量高,种子成熟早,营养成分齐全均衡,牲畜喜食,一次种植可利用4——6年,最大特点是牛羊食后不得鼓胀病,根瘤可以固氮提高土壤肥力,有效阻碍水土流失,具有花工少、投入低、见效快等特点,国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甘肃红豆草在草业专家王素香的精心指导下,在通渭县陇阳镇申家山试验示范获得成功,使红豆草在众多牧草中脱颖而出,当时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通渭县的牧草种植取得突破性发展,牧草留床面积达32万亩,通渭一度成为全国的红豆草种植中心,成为全省牧草最大的县,曾向*、宁夏、内蒙古等24个省区提供种子近万吨,有力的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通渭县把草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把红豆草更是当作通渭的当家草种。畜牧部门发挥职能作用,与水保、林业、扶贫等部门相互配合,建立示范基地,进行技术培训,仅2003年上半年,全县新秀种红豆草4.2万亩,留床面积达14.3万亩.是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向全国各地提供种子达280吨左右,销往四川、*、青海、内蒙等地,青青小草已成为通渭的又一产业。

通渭豌豆

通渭特产豌豆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苏、青海等十多个省区。通渭县种植豌豆的历史悠久,产地环境环境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种植技术由甘肃省技术监督局审定发布为地方标准,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种类多,商品率高,除以籽粒直接销售外,还生产加工豌豆淀粉、豌豆粉丝、粉条、味精等产品,销往省内外市场。豌豆种子的形状因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为圆球形,还有椭圆、扁圆、凹圆、皱缩等形状。颜色有黄白、绿、红、玫瑰、褐、黑等颜色。

7、附近景点

渭水长虹灞陵桥


渭水长虹灞陵桥

渭水长虹灞陵桥座落在渭源县城清源河上的灞陵桥,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是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臂拱桥,全长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宽4.8米,底部以并排10根粗壮圆木并列11组,从两岸桥墩逐次递级,飞挑凌空,宛名渭水长虹,又似天桥楼台,享有渭水第一桥的美誉。近代和当代名人左宗棠、蒋介石、于右任、林森、杨虎城、何应钦、汪精卫、启功等人纷纷为此桥撰写了牌匾和对联。清代诗人杨景的“闻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源探鸟鼠关山月,窟隐蛟龙秦地秋。远举斜阳光射雁,平沙击石浪惊鸥。一帆风顺达千里,东走长安轻荡舟”更成了千古绝唱。灞陵观潮和君山夕照相映成趣,成为渭源县城的一大旅游胜景。如今灞陵桥已成为定西地区的旅游标志。

陇上神泉

通渭县温泉,位于甘肃省中部通渭县县城西南8公里处的汤池河谷中,历史悠久,饮浴效果独特,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其水温高、水量大,水质优而居西北温泉之首,有“陇上神泉”之美誉。

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

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县城南34公里处,自古以来就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工景观享誉陇上,以其良、秀、奇、多、凉等特点著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沉积,构成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渭河源森林公园分为莲峰山、首阳山、天井峡、石门水库四大景区建设期限3年,其中:首阳山景区主要围绕伯夷、叔齐双冢进行建设,建陈列馆、管理房、石拱桥一座,祭坛一处,白薇园2亩,莲峰山景区是主景区,建古典民居式山庄,仿古石雕祭坛1处,建休息长廊400平方米,艺术式公厕50平方米,修溢流坝1座,艺术山门1座,简易停车场3处4000平方米,建引种圃50亩,河堤衬砌1500米,新修公路80公里,维修公路4.4公里。天井峡景区以保护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优雅的自然风景为主,建聚贤山庄500平方米,坤窑整修塑像1处,休息长廊200平方米,维修及新建公路28.5公里,帐篷10顶,简易停车场2000平方米,山门1座,溢流坝60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