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是由导演徐辛指导,故事主要讲述了1994年*克拉玛依友谊馆大火,一句“学生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使288名学童葬身火海,一众官员却都安然无恙。本事教育当局为了欢迎上级而设的文艺表演,最终却酿成*。十多年来,死难者家属始终领不到死亡证,官方也一直没有悼念活动,只强调注意力已从火灾转向促进发展。独立纪录片导演徐辛偏要旧事重提,寻找那些永远留在墓碑上的年轻笑容,回望遇难者省钱的录像,聆听遇难者家属与幸存伤者的不平之鸣,正视克拉玛依的烙印伤痕。关于十几年前克拉玛依那场的大火的纪录片。
中文名:克拉玛依
导演:徐辛
国家地区:中国
1、剧情简介
1994年*克拉玛依友谊馆大火,一句“学生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使288名学童葬身火海,一众官员却都安然无恙。本事教育当局为了欢迎上级而设的文艺表演,最终却酿成*。十多年来,死难者家属始终领不到死亡证,官方也一直没有悼念活动,只强调注意力已从火灾转向促进发展。独立纪录片导演徐辛偏要旧事重提,寻找那些永远留在墓碑上的年轻笑容,回望遇难者省钱的录像,聆听遇难者家属与幸存伤者的不平之鸣,正视克拉玛依的烙印伤痕。
关于十几年前克拉玛依那场的大火的纪录片。
2、职员表
导演Director
徐辛
XinXu
3、其他资料
更多外文名:
KeLaMaYi
片长:
356分钟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4、导演简介
独立纪录片制作人,1966年出生于江苏泰州,现居南京。1991年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1988年油画作品参加江苏青年艺术周;1992年综合材料作品参加广州双年展;2001年摄影作品参加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大展;2000年建立徐辛纪录片工作室,专业从事纪录片创作;2002年创作纪录片《马皮》,81分钟;2004年创作纪录片《车厢》,18分钟;2005年创作纪录片《房山教堂》,80分钟;2006年创作纪录片《火把剧团》,110分钟;徐辛的纪录片关注中国最底层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弱势群体和少数群体。对作者而言,纪录本身就是参与建构历史的一种方式。
2003年10月纪录片《马皮》参加英国SHEFFILD国际纪录片电影节;2005年11月《马皮》参加第二届广州三年展;2006年4月《房山教堂》参加在第三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2006年8月《车厢》参加柏林“中国制造-来自北京的艺术与电影”;2006年9月《马皮》参加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06年10月《马皮》《车厢》《房山教堂》被栗宪庭电影基金及宋庄美术馆收藏;2007年2月《车厢》参加柏林中国独立纪录片展。
5、相关影片
火把剧团
房山教堂
车厢
马皮
6、影片评价
还是挺讽刺的,我有电影评分记录以来,继《耳朵大有福》的第二部满分华语电影,是这部被禁纪录片《克拉玛依》。
356分钟,我估计我这辈子也不会看几部这么长的片子。六个小时看下来,《克拉玛依》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段未经过多处理的新闻素材。导演以记者的角色,去倾听和记录这些被遗忘或者被有意忽视的父母们的诉说,然后一股脑地倾倒给观众。这种采访片段串联式的纪录片,能让观众目不转睛六个小时,已经不是靠什么纪录片的电影技法了。导演做到的,已经超越了一个电影人的工作,甚至盖过了很多新闻人;这部电影,也已经很难再用电影制作的层面来评价。这种勇气、人性和执着,最终造就出来的已经是一部还原历史真相的巨著。
我没有计算影片中出现了多少组受访者,大概是15组左右。这些人里,有亲历灾难的孩子和老师,有细述经过的分析家,有痛哭不止或慷慨激愤的母亲,更多的人,是用共同的叙述为观众渐渐还原了一个明晰的真相。受访者们各有不同程度的代表性,让这部片子先悲后愤,最后悲愤交加,不显得千篇一律。丰富而直观的资料让人可以想见导演付出的巨大努力,让影片更加真实而触目惊心。最为简单的黑白影像处理,却在一黑一彩的转换中表达了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