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老黑山镇

科普小知识2022-12-13 15:39:32
...

老黑山镇隶属东宁县管辖。位于东宁县西南部,是全县唯一的革命老区镇,西南与吉林省汪清县毗连,距汪清县153公里,距珲春市57公里。全镇总人口15610人,其中农业人口11673人。辖区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镇域11个森工林场。

中文名称:老黑山镇

行政区类别: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老黑山镇

人口:15610人

1、老黑山镇简介


老黑山镇隶属东宁县管辖,位于东宁县西南部。是全县唯一的革命老区镇,西南与吉林省汪清县毗连,距汪清县153公里,距珲春市57公里。全镇总人口15610人,其中农业人口11673人。辖区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镇域11个森工林场。

老黑山镇党委下设2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95人。辖16个村委会(27个自然屯):老黑山村、南村、太平沟村、阳明村、西崴子村、黑瞎沟村、上碱村、下碱村、和光村、万宝湾村、二道沟村、奔楼头村、头道沟村、罗家店村、永红村、黄泥河村。镇*驻地老黑山村。

2、历史沿革

老黑山镇,因位于老黑山下得名。“老黑”,满语,汉译为“刀”,因山尖如刀状得名。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管辖。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设置绥芬厅,属由义社辖区。中华民国成立后,1917年隶属东宁县第二区。东北沦陷后,1934年改为第五区,设老黑山保,1939年改设老黑山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老黑山区,1948年10月改为第六区。1956年5月撤区划乡,成立老黑山人民公社。1983年进行政社分开试点,改为老黑山镇。

3、行政区划


231024103老黑山镇

231024103201220信号村

231024103202220黑瞎沟村

231024103203220阳明村

231024103204220上碱村

231024103205220下碱村

231024103206220太平沟村

231024103207220和光村

231024103208220二道沟村

231024103209220奔楼头村

231024103210220罗家店村

231024103211220永红村

231024103212121老黑山村

231024103213220万宝湾村

231024103214220西葳子村

231024103215220南村

231024103216220黄泥河村

4、地理位置

老黑山镇位于黑吉两省交界处,是东宁县的南大门,北距东宁、绥芬河口岸分别为50公里、100公里,南距珲春口岸147公里,是黑吉两省货运物流中转站,交通便利通达,206省道纵穿全镇南北,东宁—吉林珲春、南村—吉林道芬两条高等级省际公路全线贯通。

5、特色资源

老黑山镇辖区地处老爷岭山脉北麓,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最高海拔798米,最低225米,地势东南向西北倾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不但风景秀美,空气清新,而且具有丰富的物产资源,主要矿藏有煤炭、大理石、石英石、碳酸钙、金、铜等矿产资源,且个别资源储量巨大,极具开采价值,特别是煤产业占全县三分之二,现有23家煤炭企业。水能资源丰富,黑瞎沟河、寒葱河两大河流流经全镇注入绥芬河,已建成老黑山水电站和永红水电站,总投资2.1亿元的罗家店水电站正在建设中。山产品物种繁多,盛产松茸、蕨菜、榛蘑、冻蘑、桔梗等等,特别是松茸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产量居全县之首,远销日本、韩国等地。

6、经济现状


黑木耳和烤烟两大主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已建设完成老黑山、和光两个绿色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烤烟是我镇税收支柱产业,是川渝中烟烤烟基地,我们一直在探索烤烟提高品质和整体利用率的新路子,重点在推进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在老黑山村建成全市首家标准化烘烤小区,新建老黑山标准化烟叶收购站,建设并投入使用了阳明烤烟基地单元建设项目。我镇酿酒历史悠久,已建成奔楼头、亿达和西崴子三家地产酒业,其品牌影响力正逐年扩大。同时,重点打造了太平沟鲜菇、西崴子木灵芝种植和西崴子村二代野猪繁育生产示范园区,主要销往牡丹江、绥芬河及我县的超市和农贸市场。

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通过引资上项,以特增收,全力以赴促转型,千方百计惠民生。2014年,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1193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4527元;财政收入完成指标任务;招商引资完成4.04亿元,固定资金投资额7.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向上争取资金1350万元。

7、城乡发展

通过展开大量的调查研究,确定我镇城镇化发展思路,以“一心、三点、六区”为重点,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即:以小城镇建设为核心,建成老黑山、南村、上碱三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筹建太平沟等六个新型农村社区。高标准推进公共文化示范服务区建设,全镇全部完成图书室和活动室建设,农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老黑山镇将按照“有特色、有创新、有成效、有影响”的“四有”工作要求,坚持以创优环境、提升人气、增强活力为突破口,狠抓机关建设、*素质、对外形象三个重点,以加快建设富裕秀美和谐幸福老黑山为抓手,为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东宁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全面深化改革、争当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排头兵贡献全部力量。

8、附近景点

东宁要塞群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后,在我国东北三省中苏边境的战略要地上修筑了17处庞大的秘密军事要塞,在东宁就有10处,目的是永久占领东北,攻占苏联的梦想。

东宁要塞是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群。一是规模最大、沿线最长的一处军事要塞。东宁要塞南起大肚川镇干河子沟,北至绥阳镇的阎王殿,正面宽110公里;东起三岔口镇麻达山,西至老黑山和光村,纵深五十多公里。隐藏在密林深处中,处在极神秘的隐蔽状态。其中野战阵地45处,永备工事400多处,84个地下野战弹药库,多处反坦克壕。三是屯兵最多。侵华日军在东宁县屯兵达13万人之多。其中:中将2人,少将11人。全县屯兵3个师团,一个“国境”守备队。

东宁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战场。二战时期,随着1945年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的失败已成定局。8月7日,斯大林签署命令,苏军九日开始向中国边境的日军发起进攻。苏联强攻近18个日夜,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而当时日军四周重兵围困,没有接到投降的命令。后经已投降关东军总司令部----牡丹-河野贞夫到东宁要塞传达了天皇《终战诏书》和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命令。1945年8月30日,东宁要塞中901名日军放下武器,拖带着105具尸体走出要塞,向苏军投降。至此,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在东宁要塞胜哄山结束。

东宁要塞是中国最大集中埋葬中国劳工的场所。二战时期,在修筑东宁要塞时,日本关东军在国内共抓了17万劳工修筑东宁要塞,这些劳工只有极少生还,绝大多数都被残害致死集中埋葬。劳工坟遗址位于东宁大肚川镇老城子沟村北1.5公里的山岗上,占地2万多平方米,共有8000余名中国劳工的尸骨埋在这里,象这样的劳工坟在东宁就有10几处。

根据上述显著的特点,东宁要塞已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级景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利用这个最真实、最生动的实物教育国人,勿忘国耻,激发全国人民强化爱国热情,教育国人激励斗志,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悲剧,不忘国耻,清醒地了解那段耻辱历史和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丑恶嘴脸。东宁要塞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的铁证,也是揭露当前日本阴谋政治扩张的活教材,更是对日本右翼*的有利抨击。

东宁要塞位于东宁县三岔口镇南9公里处,宽约119公里,纵伸50公里,是侵华日军在亚洲修筑的最大的军事要塞,被称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东方首屈一指的“北满永久要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战场。东宁要塞是侵华日军修建的军事防御设施,是在中国留下的历史罪证。近年来,东宁县委、县*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保护性开发建设沉睡了近60年的侵华日军东宁要塞,积极发挥基地示范教育作用。目前,东宁要塞已被批准为国家AA级景区,省级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和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排山城遗址

东宁县五排山城遗址位于道河镇五排村,距道河镇15公里,距东宁县城65公里。是隋唐以前所筑。山城经历了几千年,虽有所破坏,但仍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1986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2006年5月被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

五排是因早年伐木人在绥芬河里放木排,一下子能放下五个木排而得名。现居住着30几户人家,方圆几十里内没有其它村屯,由于人烟稀少,这里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环境都保护的很好。绥芬河环绕着景区流过,河两岸奇峰突起,怪石林立,古树参天,著名景点有大峡谷、鹰嘴峰、乌龟石等。在古城遗址至小地营村约十几公里的水域段非常适宜开发漂流,林业公路至五排村水泥硬质路面今年开工修建。五排的上游是古山城遗址,山城修筑在青山群峰之中,沿V形山脊延伸,地势十分险峻。城垣在制高点以南段落多为石筑,一般都在3米高左右,在制高点以东多为土筑和土石混筑,北面城垣中部地势较为平缓有一门址,城内北部近垣处有许多土坑,为古人穴居址。地池平面略成V形,城墙全长1900多米。据《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五排山城记录档案》记载,绥芬河流域旧中国至两汉时期为沃沮人之地,魏晋时被南下的勿吉人所占有,隋唐时属勃海国之城,从史料记载和东宁地区考古发现,五排山城是沃沮人防御挹娄人进攻而修筑的。

神仙洞景区

神仙洞位于东宁镇西南1.5公里的绥芬河南岸。洞外双峰耸立,高约百米,双峰间灌木杂陈,西峰崖石间有百年老树丛。崖半腰有野鸽筑巢,游人攀上崖顶,野鸽、白云在脚下飞动。北面、西面崖下是湍急的绥芬河水蜿蜒而过,水深处数十米,双峰、古树皆如画般倒映水中,崖壁峥嵘,游人不敢俯视。西南面崖下岩石向里凹进数米,崖顶如伞盖般罩住崖下,雨雪天游人在此观神仙洞景致,雨雪不能落在身上。从西崖下顺青草地直走,爬梯或攀岩即可到神仙洞口。洞口迎面石壁有信奉者刻一高数米的“仙”字,另刻小字“头上三尺有神明”云云。进洞内,开始可直立,行数米,需弯身,再行,则头顶石壁不可再行,洞多深尚不可知,投石有滚动声渐滚渐远,不知滚落何处。相传此洞曾有神仙居住,由此得名,至今信奉者仍时常供奉香火。神仙洞南河岸有一数百米方圆沙滩,夏日是游泳者理想天然浴场,再向西则是垂钓者乐园。

神仙洞南山满山遍野是天然玫瑰,北岸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果园。鲜花盛开季节,南岸玫瑰花红得似火,北岸苹果、梨花白得似雪,绥芬河水被映照得一半红一半白,游人至此,如在鲜花丛中穿行。

上一篇:努格罗霍

下一篇:汤原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