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原镇
汤原县辖镇。县*驻地。1945年为第一区,1956年建汤原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位于县境西部,汤旺河与松花江汇合处。面积56.5平方公里,人口4.8万。绥佳铁路、哈萝公路过境并设站。松花江通客货轮。汤原镇全境地势西高东低,北部为丘陵漫岗地带。全镇总面积56.5平方公里。
中文名称:汤原镇
行政区类别: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镇
人口:4.8万
1、汤原镇简介
汤原县辖镇。县*驻地。1945年为第一区,1956年建汤原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位于县境西部,汤旺河与松花江汇合处。面积56.5平方公里,人口4.8万。绥佳铁路、哈萝公路过境并设站。松花江通客货轮。
全镇辖1个街道18个居委会和兴华、得胜、永胜、兴胜、西凤鸣、中凤呜、东凤呜、荣升、西庆生、东庆生、东江11个村委会。
企业有水泥、造纸、大理石、毛皮、木材加工、农具修配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大豆,盛产甜菜、白瓜子。
2、历史沿革
汤原镇名源于县名。原名“汤旺河口”。清末,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于汤旺河口设置汤原县,勘定城基,并修衙署,时属宅中乡境内。1910年(清宣统二年),修筑城墙,并掘城壕,设置第一区。中华民国成立后,1921年县知事以交通窒塞为由,请准将县城迁至松花江岸“柈场子”地方(今汤原镇南江沿),勘划城基,建造新县署房舍。南迁后,称老县城为“北街”或“旧街基”。后因新县城地势低洼,常受水患,1923年4月又将县署迁回“北街”原县城。东北沦陷后,1939年改称汤原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第一区,1948年11月改为县城区,1950年改为第一区。1955年设置汤原镇。1958年8月,将向阳乡并入改称汤原镇人民公社。1961年6月,将部分生产大队划出成立向阳公社。1980年,复称汤原镇。
3、行政区划
230828104汤原镇
230828104001121文化社区
230828104002121建设社区
230828104003121东风社区
230828104004121胜利社区
230828104201122德胜村
230828104204122兴华村
230828104205220西凤鸣村
230828104207220东凤鸣村
230828104209220东庆升村
230828104210220东江村
230828104211220向阳村
230828104212220东大桥村
230828104213220北靠山村
230828104214220正阳村
230828104215220福民村
230828104216220合作村
230828104217220石场村
230828104218220长青村
230828104219220南向阳村
230828104220220新胜村
230828104221220红民村
230828104222220宝山村
230828104223220宝合村
230828104224220解放村
230828104225220西大桥村
230828104226220北向阳村
230828104227220仙马村
230828104501220汤原县石场沟林场
230828104507220汤原正阳林场
230828104514220汤原县种猪场
4、地理环境
汤原镇全境地势西高东低,北部为丘陵漫岗地带。
全镇总面积56.5平方公里。县属较大工厂多集中于镇内。镇办工业有木材加工、制砖、食品加工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364万元。镇郊有耕地2.6万亩,兼种粮食与蔬菜。
全镇共辖1个街道和兴华、得胜、永胜、兴胜、西凤鸣、中凤鸣、东凤鸣、荣升、西庆生、东庆生、东江等11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万人;朝鲜、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镇*驻于镇内。
5、附近景点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我省东部小兴安岭南麓汤原县大亮子河红松母树林场境内,总面积7171公顷,始建于1987年,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为*森林公园,是国内建园最早的*森林公园之一。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区大亮子河森林公园地处小兴安岭南麓,
距县城37公里,总面积7171公顷,森林覆盖率86.5%,是国内建园最早的*森林公园之一。公园内有驰名中外的原始红松母树林、瞭望塔、巨树岛、神木鸳鸯湖、抗联密营、望松楼、盘石松、千年古树、百年大鸟巢、野生动物展馆、原始猎屋等自然景观。
汤原县抗联遗址
抗联遗址位于大亮子河公园东部,著名的抗日将领赵尚志、李兆鳞、冯仲云、夏云阶、陈雷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这里是东北抗联六军军部机关所在地,也是三军、六军主要的休整、后勤补给及作训基地。
1979年7月,汤原县亮子河林场工人发现抗联六军所属的军械修配所遗址,该遗址分布在一处山泉东南侧的山梁上,遗址有南北两座房基(原系木楞房屋)。1987年11月,林业作业中,在亮子河林场东南发现抗联六军军部遗址,面积1500平方米,有抗联军政*学校、医院、校军场等。2004年,在汤原县团结林场西南,绿野仙舟度假村南2公里吉兴沟确定为东北反日联合军政扩大会议会址。
1936年春,抗联六军成立,1936年秋开始,在汤原亮子河沟里创建了几座密营。亮子河密营包括了这座军械修配所,还有一个被服厂,两座小型医院(一个战士医院,一个*医院)。密营建立之后,为抗联部队修造武器、治疗伤病员,培训*战士,修补被服,提供给养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后改为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赵尚志兼任校长、张寿篯、侯启刚先后任教育长。雷炎、张德、王玉升、张文廉先后任政治、军事教官。六军被服厂1935年,汤原抗日游击队经过发展壮大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1935年夏,打掉汤原县的一个大地主,缴获一大批白布和两架缝纫机,由裴成春、李在德和李桂兰等同志组建了抗联六军被服厂。当时他们都不会做衣服,地方组织派来一位支持抗日的老裁缝到密营教他们使用缝纫机、裁作衣服。他们用树皮和艾蒿煮的水将白布染成黄不黄、绿不绿的颜色,开始为部队做衣服。做什么样的衣服,裴成春找六军领导夏云阶、冯仲云、张仁秋商量,因为冯仲云是从南方来的,就介绍了工农红军穿的衣服样子。裴成春根据当时战士们所喜欢的马裤和冯仲云介绍的工农红军穿的衣服样子,剪裁了军服。不久,冯仲云来到密营被服厂传达满州省委对做军服的意见和指示,并确定了服装的式样。从此东北抗日联军有了自己的军服。虽然当时条件差,环境恶劣,但是他们坚持为部队做军服,直至1939年部队西征。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授旗地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经过多年的游击战争,开辟了汤萝绥反日游击区,建立了太平川抗日游击根据地。1936年1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夏云阶任军长、张寿篯(即李兆麟)代政治部主任。军部下辖四个团:第一团团长王秀芝;第二团团长戴鸿宾,政治部主任裴敬天;第三团团长冯治纲,政治部主任周云峰;第四团团长张传福,代政治部主任徐文彬。各团下辖二至四个连,连下辖二至三个班。军部直辖保安连,连长朱××(后为李凤林)。建军初期已达近千人,主要活动在汤原、萝北、绥滨、通河、依兰、桦川、富锦七县。1936年1月3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授旗仪式在汤原县太平川温家屯隆重举行。张寿篯(李兆麟)代表抗日联军总司令部、联军总政治部在全军指战员队列前发了军旗,并宣读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成立宣言》,郑重宣告:“四年多被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东北民众,不但没有在被奴役中屈服,没有甘心作-奴,反而激起了全东北反满抗日的怒潮……”最后表示: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要为实现东北各族人民的解放、收复失地而战斗到底!因此我们继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四、五军之后,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