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电视台

科普小知识2022-04-08 09:51:52
...

中国*电视台是*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电视台,英文简称CCTV。*电视台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电视传播为主业,电影、互联网、报刊、音像出版等相互支撑的多媒体宣传、广告经营和产业拓展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公司名称:中国*电视台

外文名称:ChinaCentralTelevision(CCTV)

总部地点:北京

成立时间:1958年5月1日

经营范围:信息服务

公司性质:国家事业单位

公司口号: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年营业额:220亿人民币(2013年)

员工数约:2529人

品牌价值:1682.37亿元(2013年)

台长:胡占凡

副台长:罗明、魏地春、胡恩、何宗就

区域:中国

网络媒体: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

简称:*台、央视、CCTV

1、简介


中国*电视台

中国*电视台是*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电视台,英文简称CCTV。

*电视台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是当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具有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在国际上的影响正日益增强。

*电视台现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内设16个副局级中心(室),包括办公室、总编室、人事办公室、财经办公室、机关党委、新闻节目中心、海外节目中心、社教节目中心、文艺节目中心、广告经济信息中心、体育节目中心、青少节目中心、网络传播中心、技术管理办公室、技术制作中心、播出传送中心;有3个直属处级单位,包括监察室、审计处、中国电视报社;以及新台址建设工程办公室(临时机构)。

*电视台的直属单位包括: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1983年10月18日成立,*电视制作专业机构;*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1993年划归,拍摄制作纪录影片,并为台承担节目制作;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科影制作中心),1995年划归,拍摄科教影片,并承担台节目制作,生产动画片;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1984年成立,为*电视台全资公司,业务包括影视制作、节目销售、网络传播、广告营销、旅游开发、市场调查、实业开发等;*卫星电视传播中心,1995年成立,负责卫星加扰电视运营;*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负责*数字付费电视平台运营,负责*电视台付费电视频道的市场化运营;中国爱乐乐团,2004年划归,为国内一流乐团。

此外,*电视台开办有"央视国际"网站、《中国电视报》和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电视研究》、《现代电视技术》等,拥有国内最大的广播影视音像资料馆(与广电总局共建)。

*电视台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电视传播为主业,电影、互联网、报刊、音像出版等相互支撑的多媒体宣传、广告经营和产业拓展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2、宣传状况

中国*电视台现开办有16套开路播出的电视节目,并开通一个高清晰度电视试验播出频道。16个开路频道为综合频道、经济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体育频道、电影频道、少儿·军事·农业频道、电视剧频道、英语国际频道、科教频道、戏曲频道、社会与法频道、新闻频道、少儿频道、音乐频道、西班牙语法语频道,内容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开办了12个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和28个网络电视频道。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包括风云足球、第一剧场、风云剧场、世界地理、风云音乐、怀旧经典、高尔夫·网球、CCTV-娱乐、CCTV-戏曲、央视精品、国防军事和女性时尚。网络电视频道包括新闻、央视关注、纪录、旅游、历史、英语、杂技、电视剧、综艺、相声、气象、科技、美食、小品、音乐、体育、生活、卡通王国、时尚、京剧、少儿、经济、法制、教育、游戏、话剧、魔术、人物等。

近年来,紧紧围绕*的工作大局,按照中宣部、广电总局的部署,*电视台先后组织了一系列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如1999年国庆50周年、澳门回归;2000年迎接新千年、悉尼奥运会;2001年纪念建党80周年、北京申奥成功、APEC上海会议、中国足球出线、中国入世;2002年党的十六大、釜山亚运会;2003年伊拉克战争、攀登珠峰、抗击非典、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2004年*百年诞辰、雅典奥运会、新中国成立55周年、澳门回归5周年、2005年科学发展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与*自治区大庆、“神六”飞行、“十运会”等。在这些重大报道活动中,*电视台均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组织制作播出了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电视节目,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充分发挥了国家电视台主力军的作用。

*电视台拥有近40万小时的节目资源。年播出总量为230248小时,平均每天631小时(包括北美长城平台节目,付费频道和高清节目频道);自制节目比例达73.9%。

自1999年以来,面对国内电视市场的竞争,面对*电视媒体不断的渗透,*电视台坚持推进以"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宣传改革,顺利完成了专业化的频道布局。2005年,*电视台继“专业化”后开始实施“品牌化”战略,大大推动了节目生产和频道自身建设,并初显成效。

在频道建设方面,1999年开办电视剧频道;2000年开办英语国际频道;2001年开办科教频道、戏曲频道;2002年开办西部频道;2003年开办新闻频道、少儿频道;2004年开办音乐频道、西班牙语法语频道,并将西部频道置换为社会与法频道。同时,整合频道资源,突出专业频道特色,调整频道结构,各套节目不断完善改版,加强统一的包装、编排,业已形成以第一套节目综合频道为龙头的综合频道、专业频道门类日趋齐全,专业频道特色日益彰显,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覆盖国内国际的频道格局。

在栏目建设方面,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品位、格调的基础上,以更好地服务对象群体为目标,鼓励创新,注重营造自身风格,提高栏目品质。同时在全台建立了以收视率、收视份额为基础的,科学量化的测评体系、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实施严格的栏目末位淘汰制、栏目管理公开制度。全台目前正在播出的栏目总数为390个,其中包括大量为观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制作精良的名牌栏目,并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引领着全国电视节目制作的潮流。

在节目创作方面,*电视台高度重视节目质量,鼓励多出精品,先后推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强,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节目,不仅成为观众收视热点,而且在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春节联欢晚会"、多个电视大赛等许多固定制作播出的节目已经成为著名品牌,不同题材、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主旋律的电视剧作品深受观众好评。*电视台每年均有多个节目荣获国内、国际重要奖项。

3、技术状况

中国*电视台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播出设备包括数字录像机机械手自动播出系统8套、硬盘服务器数字播出系统44套,支持18套常规频道和10套付费频道节目(含高清1套)的播出,播出文件能自动上传至中国音像资料馆归档;制作设备、设施包括:演播室29个、摄录设备总数672套(数字标清ENG设备548套、高清摄录设备15套、模拟摄录设备109套)、对编设备253套、便携编辑机60套、编辑合成系统105套、非线性编辑系统53套、三维动画创作系统7套、图像合成创作系统10套、新闻共享网络系统中精编工作站80台、粗编工作站286台,音棚2个、配音译配机房26个、转播车8辆、中继航拍直升机1架、DSNG(数字卫星新闻采集系统)8套、微波系统54套、海事卫星传送系统4套等。采录制作设备已实现全面数字化,节目播出实现自动化,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高清晰度电视、交互式电视播出试验,建设了先进的新闻共享系统。先进的技术保障体系成为确保日常节目制作和重大宣传任务安全播出的重要支柱。

*电视台的安全播出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电视台近些年来播出事故率连续下降,1998年播出事故率为31.60秒/百小时,1999年为22.17秒/百小时,2000年为19.08秒/百小时,2001年为5.09秒/百小时,2002年为8.75秒/百小时,2003年为3.86秒/百小时,2004年为2.52秒/百小时,2005年为1.49秒/百小时,屡次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4、队伍状况


中国*电视台

*电视台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各类电视专业人才,是*电视台最宝贵的财富。这支队伍在历次重大宣传报道战役中表现突出,屡次受到*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是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

目前全台和直属单位职工总数近万人(截止2005年末),台本部现有正式职工(含台聘人员)2529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1541人占61%,大学本科人员1276人占50%,拥有硕士学位人员236人占9%,拥有博士学位人员29人占1%);台本部编外人员总数490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30人占4.7%、大学本科学历2163人占44.1%);台本部离退休人员583人。2002年,*电视台进行了全员聘用制改革,全台正式职工全部改为聘用制。2003年起,*电视台对编外人员管理进行改革,在清核人员的基础上,将编外人员转为企业聘用,改为公司化管理。

*电视台拥有国内一流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深得全国广大电视观众厚爱。播音员、主持人在业务上接受台播音员主持人指导委员会指导,执行严格的出镜管理制度。2003年起,*电视台定期评选出该年度10名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给予特殊津贴奖励。此特殊奖励政策将延伸至优秀的制片人、编导人员。

*电视台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工作。目前,全台及直属单位共有党员4317人,18个台属中心党总支、4个二级党委、199个党支部。*电视台于2002年、2005年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3-2004年度获得"中直机关文明单位",连续12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和"广电总局精神文明标兵单位"荣誉称号。是全国新闻界"精神文明示范点"、"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单位"、"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北京市卫生红旗单位"、"全国新风婚育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北京市献血文明单位"、"北京市交通安全先进单位"。

5、经营创收情况

*电视台的资金大部分源于广告收入,按照国家财政部给予的包干优惠政策,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近年来,*电视台努力创新,节目质量不断提高,收视份额基本保持在全国收视市场的30%左右。同时充分重视收视市场和广告市场的调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施"抓大不放小"的方针,广告营销服务专业规范,市场反馈良好,企业广告投放踊跃。*电视台广告收入基本上也保持在全国电视广告收入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电视台广告创收的持续、大幅度增长,从另一个侧面充分证明了近些年来坚持宣传改革、栏目和节目创新的成效。

12年来,*电视台每年11月对来年第一套节目黄金段位广告招标。目前该活动已成为企业界对来年经济发展预期的展示,因而被经济分析人士评价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风向标"。2005年11月18日成功进行了2006年*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招标,招标总额达58.6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从1999年以来,*电视台的收入年年递增,每年跃上一个新台阶。1999年为51.2649亿,2000年为57.4241亿,2001年为60.9977亿,2002年为70.4179亿。2003年开始采用国际通行的统计方法,纳入企业收入,全年总收入为102.2772亿元(事业收入81亿元、企业收入21亿元)。2004年总收入约为112.05亿元(事业收入约87亿元、企业收入约25亿元)。

2005年总收入达124亿元(事业收入94亿元,企业收入30亿元)。“十五”期间,*电视台累计上缴国家税费30.9亿元,广电总局56.3亿元,两项合计87.2亿元,为广电事业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6、传播效果

*电视台节目全国人口覆盖率达到95.9%,观众超过11.88亿人(2005年统计数据)。在国内收视市场,*电视台的收视份额基本保持在全国收视市场的30%左右。据统计,2005年*电视台15个开路频道总体收视分额达34.14%,创五年新高;观众人均每日收看*电视台节目的时间为52分钟(人均每日收看电视时间为154分钟);*电视台各频道的观众满意度也占据着全国卫星频道满意度排行的前12位。

中文国际频道、英语国际频道、西班牙语法语频道信号通过卫星传送基本覆盖全球,并在北美、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和中南美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落地入户,其中CCIV-4覆盖*华语观众1500多万户,CCTV-9在*入户达到4350万户,CCTV-E&F在美国、古巴、智利、毛里求斯等6个国家实现完整频道落地,进一步扩大中国电视媒体的国际影响力。2005年2月1日,*电视台牵头联合八家地方台组成的长城(亚洲)平台正式开播,对台宣传取得突破性进展。长城(北美)平台运作一年来订户数量持续增长,突破3万户,有效扭转美国华语市场"台强我弱"的现状。与此同时,以央视网络电视互动直播平台为基础,*电视台电视节目成功进入*,充分体现对台宣传的主动性。这标志着中国电视对外宣传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电视台外宣工作在理念和运作方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7、国内外交流

中国*电视台同全国各级地方电视台和文化机构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08个媒介机构建立了业务关系。在全球共设有14家记者站,并在*地区建立了记者站点,及时报道世界各地的重大新闻事件。

8、新台址工程

在党*的关怀下,广电总局支持下,*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正稳步推进。*电视台新台址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建设的单体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配套设施之一,并将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重要的文化景观。

*电视台新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原"北汽摩厂址"),紧临东三环,地处CBD核心区,占地19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最高建筑234米,工程建安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楼(CCTV)、电视文化中心(TVCC)、服务楼及媒体公园。项目建成后,*电视台将具备200个节目频道的播出能力。

该工程于2002年1月经国家发改委〈原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经专家评审、职工投票,选定荷兰大都会设计事务所(设计师:库哈斯)的设计方案。2004年9月,项目《可研报告》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并经第62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2004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在北京市招标办的组织下,经公开招标,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获得新台址建设工程包括主楼在内的A标段的施工总承包权。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新台址建设工程B标段(电视文化中心)的施工总承包权。目前,A、B标段施工工作正按计划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电视台将秉承这一宗旨,坚持以改革发展为主线,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与时俱进,在新的世纪、新的阶段,努力建设成为亚洲一流、世界前列的电视大台。

9、发展历程

自1958年*电视台建台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电视工作者艰苦努力,开拓进取,创造了*电视台发展历程中的一系列“第一”,这些“第一”在中国乃至世界电视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1958年5月1日19时整,北京电视台(*电视台前身)试验播出,中国自己的电视播出信号第一次出现在首都北京的天空上,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了。

电视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自1936年英国正式播放电视节目起,电视便成为了20世纪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着手发展电视。1954年*主席提出中国要办电视。1955年2月5日,*广播事业局向国务院报告,提出于1957年在北京建立一座中等规模的电视台的计划。*总理2月12日批示将此事列入文教五年计划讨论。

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办电视的经验,*广播事业局派罗东和孟启予组成电视代表团,于1957年12月赴苏联和德意志**考察,1958年3月返回北京,为建立电视台进行了业务上的准备。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原广播大楼西侧四层楼上的一个60多平方米的排练厅改建成为简陋的导演控制室,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

当晚,在北京仅有的几十台电视接收机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以广播大楼模型作为背景图案,上书“北京电视台”字样的电视画面。新华通讯社为此发出电讯:“*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在5月1日开始实验广播。”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了。

创办之初北京电视台自办节目的能力很低,主要依靠电影厂和文艺演出单位的支持。当时,除纪录、科教影片以外,其他节目全是直播。

试验广播期间,每周播出两次节目,每次二至三小时。包括新闻性节目、社会教育节目和文艺节目等。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正式播出的电视节目由每周两次增至每周四次(星期二、四、六、日各播一次),同时试办了五期《电视广播节目报》周刊。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后,事业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并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从1960年1月1日起,北京电视台试行新的固定节目时间表,每周播出八次,星期日上午增加一次节目。设置了十几个固定栏目,既有面对广大观众的栏目,又有特定对象栏目;既有新闻性栏目,又有知识性、娱乐性栏目。电视的媒体功能有了进一步体现。到1960年5月,在广播大楼院内设计建设的北京电视台“新楼”落成。建设有面积分别为600平方米、150平方米和40平方米的大、中、小三个演播室,有一个电影机房和两个导演控制室。此外还有电影审看间、道具制作间、化妆间、演员休息厅等附属用房,在地下室筹建了洗印车间。北京电视台开始步入正轨。

1978年5月1日,经**批准,北京电视台正式改称*电视台,英语缩写为“CCTV”,对外称“中国*电视台”。当晚,更换后的新台标映现在屏幕上,从此,揭开*电视台新的一页。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沈力。

1958年,组建北京电视台时,沈力成为第一位电视播音员,被称作“中国荧屏第一人”。

在北京电视台初创的近两年时间里,只有沈力一名播音员,要播报新闻、社教、文艺、体育节目,甚至*节日庆祝实况、大型文艺晚会转播,样样都要干。工作了8年,创造了一个端庄、文雅、大方、诚挚的电视屏幕形象。1974年,沈力改行到社教部文化生活组当编辑,曾采访侯宝林、李谷一,编辑节目《相声大师到哪儿去了》、《心灵的歌声》,曾在全国优秀电视专题节目评选中获奖。

1982年,*电视台决定将《为您服务》栏目设为固定栏目,设立固定主持人,由沈力出任。1983年1月1日,《为您服务》以崭新的面貌同观众见面。沈力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位主持人。

1993年10月,离休后的沈力再次被请回*电视台,成为《夕阳红》栏目主持人。在短短的半年时间之内,《夕阳红》和名牌节目《东方时空》一起,成为*电视台白天收视率最高的栏目,被评为*电视台十大优秀栏目之一。

现在,沈力已经离开《夕阳红》栏目,但还时常被邀请做主持人,或出现在电视节目的嘉宾席上。她是中国荧屏事业的先行者,作为新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和第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她的形象不仅留在喜爱她的观众的脑海里,而且将永远留在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画卷中。第一次播出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

1976年7月1日,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该节目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创办,并成长为*电视台最具权威性,影响力最大的新闻节目,凝聚了电视人多年的辛劳和汗水。

试办初期,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报道面较窄,不包括国际新闻,大部分新闻节奏缓慢、冗长拖沓。为此,北京电视台新闻部于1977年分别召开华东和中南、华北和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电视台参加的三个座谈会,共同商讨如何办好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问题。与此同时,全国电视台开始定时转播北京电视台每日19时播出的新闻节目。

1978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正式打出栏目名称字幕,开始定名播出。中断了多年的播音员出图像向观众预告节目的形式,也于同日恢复。由于当时录像设备尚未引进,因此《新闻联播》创办初期以直播形式播出,播出时间为19点至19点20分。

1982年9月1日起,党*明确规定,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至*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这标志着*电视台第一次成为一个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因为《新闻联播》的发展和影响,在我国众多大众传播媒介中,*电视台作为新闻发布机构,占据了重要的一席。2003年是《新闻联播》节目创办的第二十五个年头。作为党和*的喉舌,《新闻联播》始终坚持“宣传党和*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的栏目宗旨,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继续雄居全国同行业栏目收视率第一。

1976年7月1日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串联单

·战斗在车间的党支部。5分。(上海电视台)

·小靳庄在斗争中前进。5分。(天津电视台)

·敢斗修正主义的先锋战士。4分30秒。(武汉电视台)

·朝气蓬勃的党支部。5分10秒。(北京电视台)

·陈锡联副总理会见尼日利亚青年代表团。1分40秒。(北京电视台)

·谷牧副总理会见埃塞俄比亚*贸易代表团。1分5秒。(北京电视台)

·朝鲜人民军协奏团访问红星中朝友好公社。8分15秒。(北京电视台)

2003年7月1日《新闻联播》串联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京开幕胡*发表重要讲话,14分钟

·*出席香港特区*庆回归升旗仪式,1分50秒

·*出席香港特区*庆回归六周年酒会并发表重要讲话,6分24秒

·香港民众以各种形式庆回归六周年,1分17秒

·李长春将出访古巴、阿根廷、新西兰三国,12秒

·誓言铮铮跟党走歌声嘹亮唱辉煌各地欢庆党的82岁华诞,2分1秒

·三峡电厂2号机组今天开始72小时并网试运行,1分46秒

·淮河干流全线涨水防汛形势日益紧张,1分26秒

·美国国防部公布美侦察机遭朝鲜战机拦截的录像,33秒

·俄敦促伊朗尽快签署核安全保障的附加议定书,33秒

·伊拉克费卢杰一*发生爆炸至少5人死亡,28秒第一次重大案件审判报道

1980年11月21日,*电视台第一次成功地报道了重大案件审判——“*、*反革命集团案”审判。

1980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审判*、*反革命集团案。*电视台专门组成40人的“两案”报道组进行报道。1980年11月21日,有关“两案”的报道第一次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举国上下有亿万观众目睹了特别法庭的庄严肃穆气氛和审判过程。加之每天《新闻联播》后的“两案”专题报道,使观众大有身临其境之感。“两案”报道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在一些公共场合的电视机前,常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多时竟达数百人。与此同时,我国还通过卫星向国外传送了“两案”连续报道。

“两案”报道之所以能如此吸引观众,除事件本身具有重大新闻价值外,主要是电视能利用声音、图像等多种传播符号,真实、及时地记录、传播这一历史性的场面。报道中大量的同期声利用,加之有关“两案”报道大都是播出当天的审判内容,在电视机前形成一个参与审判的氛围和心境,使观众有“眼观其人、耳闻其声、参与其事、身临其境”之感,犹如事件的直接参与者。

这次“两案”报道,一改往日只见人嘴动、不见人出声、由播音员滔滔不绝解说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法庭上的气氛和场面。这也是我国电视新闻史上报道手法的一次成功尝试。它打破了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神秘感,使观众有了一次目睹、了解重大政治案件审判过程的机会,“两案”审判报道成为人们长时间议论的话题,时隔多年,它仍能使人回忆起当时法庭上的情景。第一个大型谈话类栏目《实话实说》

1996年,《东方时空》推出一档“周日特别奉献”节目《实话实说》,第一期节目名为《鸟与我们》。此后,《实话实说》在每周日《东方时空》中播出。

《实话实说》采用了一种新型节目形式,在国外被称为“脱口秀”(TalkShow)是一种演播室谈话节目。节目形式为群体现场交谈,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展开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经过参与者的叙述或讨论,让现场观众各抒己见,从而增进相互交流和理解。《实话实说》有三种话题类型:对生活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让不同的观点碰撞,称为“争论型话题”;通过对个案的展示与剖析引发讨论,称为“讨论型话题”;还有一种话题为“特别节目类型”,将主题巧妙隐含在“群像”的展示中。

《实话实说》推动和引领了我国谈话类电视节目的兴盛和繁荣,完善了这种样式,并使它走向了成熟。“对大局的把握、对品位的把握、对技巧的把握及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是《实话实说》的成功法宝。在制作上,《实话实说》实行策划与编导分离、吸纳多学科人才介入电视,打破了传统的电视人办电视的模式。策划人员对节目的全面把握和细节控制,使得我国电视行业第一次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策划”。第一部译制片《巧入敌后》

1979年底,为满足广大电视观众对新影片的收视需求,*电视台成立了译制组,专门负责译制外国电视剧和电视影片。1979年播出第一部译制片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该片讲述了二战期间南斯拉夫游击队与德国占领军巧妙周旋的惊险故事。*电视台播出引进片,最早的一批《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美国科幻片《大西洋底来的人》1980年初开始播出,每周一集,非常受欢迎;而《加里森敢死队》则是美国的一部电视连续剧,1980年10月开始播放,并立即引起轰动。但是这部26集的连续剧播放一半时,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停播。这两部戏可以说是开了引进剧的先河。

1989年以前,译制片只在第一套节目中有一个固定的播出栏目——《电视译制片》。1989年以后,第二套节目中也不定期播出译制片。

1993年,《电视译制片》栏目更名为《国际影院》,而且播出时段逐渐扩展,风格样式日益丰富。为改变以往以美、日影视剧为主的状况,*电视台大力开掘新片源,先后选播法国《交际花盛衰记》、苏联的《春天的17个瞬间》、韩国的《爱情是什么》、墨西哥的《你,就是你》等。为介绍世界优秀文化遗产,1995年11月*电视台推出世界名著名片系列,播出了《战争与和平》等,1996年推出《世界名著名片欣赏》栏目,专门播出世界各国根据文学名著改编拍摄的影视作品,以及在世界电影电视史上有影响或者获得大奖的影视故事片。先后播出了《魂断蓝桥》、《开罗的紫玫瑰》、《静静的顿河》、《居里夫人》、《简·爱》、《白痴》等,其中反映波兰作曲家肖邦艺术生涯的影片《一曲难忘》播出后反响强烈,在社会上引发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