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关驿镇
武关驿镇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汉中市北部,留坝县南部。东与城固县接壤,西与勉县相邻。境内群峰耸立,沟壑纵横,林木繁茂,交通便捷。古为由秦入川之咽喉,今乃连接川陕之要道。316国道纵贯全境,210省道穿越全镇4个行政村。镇*驻地姜窝子距县城14公里。全镇总面积318.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78人。
中文名:武关驿镇
行政代码:610729102
身份证前6位:610729
长途区号:0916
邮政编码:723000
隶属政区:留坝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陕F
辖区面积:318.3km2
人口数量:约5300人
1、地方简介
武关驿镇位于留坝县南部。是姜眉公路的起点,也是姜眉路与316国道的交汇点。镇*驻地姜窝子距县城14公里。总面积319.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1513户,总人口5664人。
全镇有耕地5333亩,其中水田2186亩、旱地3147亩,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玉米、豆类等作物。2002年农业总产值7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7元。
2、行政区划
武关驿镇区划
610729102200121武关河村
610729102201220武曲铺村
610729102202220柳树沟村
610729102203220五里铺村
610729102204220姚家沟村
610729102205220铁佛殿村
610729102206220白家店村
610729102207220红岩沟村
610729102208220河口村
610729102209220南河街村
610729102211220孔雀台村
610729102212220松树坝村
610729102213220上南河村
3、地方人口
武关驿镇人口数据:
武关驿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5727
男3204
女2523
家庭户户数1488
家庭户总人口(总)5337
家庭户男2875
家庭户女2462
0-14岁(总)1283
0-14岁男640
0-14岁女643
15-64岁(总)3904
15-64岁男2264
15-64岁女1640
65岁及以上(总)540
65岁及以上男300
65岁及以上女24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346
4、物产资源
境内农林、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铁、金、铜、镁、铝等。1996年在罗家山至薄家沟一带发现稀有矿种蛇纹石,储量为5000多万立方米,尤其是豆瓣绿、网状大花绿畅销全国,供不应求。
近年来,武关驿镇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向农业综合开发转变,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以黄姜、天麻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以核桃、板栗、银杏、杜仲等主为的经济林发展都已初具规模,以316国道为主线、饮食服务为主的“古栈道”经济带迅猛发展。
5、经济建设
武关驿镇
一是鼓励就业创业促增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落实上级部门扶贫小额贴息245.4万元,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成立孔雀台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充分发挥农村产业发展互助职能。开展“农村劳动技能培训”、“雨蕾计划培训”等实用技能培训4期次,培训劳动力275人。
二是壮大特色产业促增收。依托栈道漂流景区和薰衣草庄园建设,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参与旅游服务行业和工程建设,提升改造农家乐30户。围绕旅游发展种养、餐饮、土特产销售及服务业,打造“散养土鸡”品牌,规范土鸡养殖管理和大鲵仿生态养殖繁育管理。今年全镇新增就业74人。
三是优化环境促增收。全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武上路建设20.2公里水泥路面的硬化工程,新修铁索桥、漫水桥、钢轨平板桥各1座,修复道路7条39千米、堰渠6处12千米,自来水8处,有效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稳产高产。预计2013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51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248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8632元。
6、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汉张留侯祠,俗称张良庙。是东汉末年,汉中王张鲁为纪念一代谋臣,汉初三杰之一张良而建。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人,本姓姬。秦始皇灭韩后,姬公子为报丧国之仇,重金聘求力士刺客,于博流沙欲以大椎击始皇,错中副车。事败后,避难至下邳,更名张良。
静卧于秦岭南坡紫柏山麓的张良庙,青山环抱,溪涧萦绕,实为人间仙境。曾是早期道教活动的胜地之一,陕南道教活动的中心。
经历代整修扩建,占在1.4万多平方米的张良庙如今有大小九个院落,殿、堂、楼、阁、亭、廊、桥、榭等多类古建筑,150余间房舍。主要景观有牌楼、进履桥、大山门、三清殿院、二山门、大殿院、北花园、拜石亭、迴云亭、南花园、第三洞天、草亭、云梯和授书楼等。其中屹立于大殿后山岭之巅的授书楼是庙内的最高建筑,掩映在紫柏青松间,急隐忽现于云海雾涛之中,犹如一座飘临凡界的仙阁。庙内布局匠心独运,建筑雕梁画栋,古韵依旧,香缠雾绕中似有仙踪可觅。古往今来,名人雅士皆醉心于此,对张良的惊叹和敬仰难计其祥。现存摩崖题刻51处,碑题39通,楹联40余幅,匾额面,如此丰富的人文景观亦令人叫绝。更有奇物,祠庙院内独有的拐竹可谓世间罕见。此竹主干近根部多有数节弯曲,离地三、五尽后便呈常态。倘将此幼竹移栽他处,即如普通一般,再不弯曲。
早在1965年,张良庙就被陕西省列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张良庙紫柏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紫柏山又被列为陕西省三大名山之一,成为开发汉中市旅游资源的龙头。
紫柏山风景名胜区
紫柏山风景名胜区集山岳、峡谷、洞坦、泉溪、云海、森林、高山草甸、珍奇动物、稀有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古代建筑、园林、摩崖石刻、古战场遗址、古文化风情、宗教文化于一体,形成陕南最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1993年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紫柏山风光秀丽,坑坦连片,溶洞奇特,山峰突兀,具有东险西秀,南奇北绝的特点,自古有“七十二洞、八十二坦、九十二峰”之说,相传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辟谷修道之地,也是道教活动圣地。
古褒斜栈道
始建于周、秦年间的古褒斜栈道纵贯南北,蜿蜒百里,是人类早期交通史上的一条巨龙,加之陈仓、连云栈道遗迹星罗棋布,自古有“古栈道博物馆”之称,“火烧栈道”、“寒溪夜涨”、“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历史典故流传千古;青桥驿、马道驿、武关驿等古驿站和武休关、柴关岭等古关隘遗址遍布县境,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犹如颗颗璀璨明珠。
7、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汉中梆梆面,陕西省汉中市风味食品。用上等白面粉精制而成。梆梆面源于何年何月,哪个朝代,说法不一,但名称的由来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当年刘邦封王汉中,到汉中时已近黄昏,仓促间厨师缺少厨具,使用士兵矛杆擀面,“砰砰梆梆”一阵热闹,做成面条,丞相萧何趣命为“梆梆面”。一说旧时更夫打更,饥寒一夜,“梆梆”声打到五更天时,可得到一碗面条充饥,厨师可怜更夫辛苦,在面条里加以辣、葱、姜等,为其暖胃驱寒,因故得名。
制作基本制作工艺是,将面粉用水和成硬面团,饧5分钟后盘揉,用擀杖擀成极薄面片,切成韭菜叶宽的面条。炒锅置火上倒入菜籽油,烧七成热时离火,凉至五成热时,放入辣椒面,制成辣油。生姜捣成汁,大葱切成葱花,酱油、醋分别熬开。在碗内加适量酱油、醋、精盐、辣椒油、姜汁、花椒粉、葱花等,加入少量面汤。
其特点是,酸辣鲜香,利湿暖胃,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又含有一定脂肪、维生素B和钙、磷、铁的而今面食小吃。正宗的梆梆面,条宽,极薄,既筋且光,以胡椒、姜、葱、醋为主做成汤料,浓而不腻,加上鸡丝或切碎的蛋饼、香菜等点缀,吃起来很光滑、柔软,有筋性,风味特别,直诱人垂涎。
汉中米面皮子
汉中米面皮子是陕南的著名小吃。它不仅在陕南各县驰名,就是在关中地区的县市和繁华的西安古都,随处可见悬挂“汉中米面皮子”招牌的小吃摊。汉中米面皮子胜过户县秦渡镇面皮子。
汉中盆地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丰腴,盛产稻米,素有“鱼米之乡”称誉。汉中米面皮子就是以当地盛产的优质大米为原料,头天将大米淘净,浸泡磨成浆,浆不可过稠过稀,以薄糊状为宜,然后以特制的白铁皮平底圆锅盛浆,置滚水中,稍烫便熟。提出平底锅,凉水中略浸,以筷头顺锅沿一旋,反扣,一张雪白柔软的面皮子便成了。将面皮抹点熟油,叠折后用刀切成指头宽的面条。这面皮柔韧平常,入口绵软,光滑细腻,口感极佳。当然,面皮离不陪衬,一般加点黄瓜丝或滚水氽过的豆芽,豇豆,多为爽脆之物,彼此相得益彰。此外,绝少不了调料:酱油、醋、蒜泥、味精、辣椒、芥末、芝麻酱、香港、一一俱全。尤其辣椒。是最上味的调料,倘缺少了红油辣椒,便少了魂。
吃面皮不分节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均有做有卖,随时可得。米面皮子是汉中人待客的上等饭食。大小宾馆,上席便金樽美酒,山珍海味,决不可少一大盘面皮,而且这面皮准定最受欢迎,最先吃净的。即使那病得茶饭不思的人,也想吃碗米面皮子,开开口胃。现在,汉中米面皮子已遍布全省各地。
槟豆凉粉
槟豆凉粉是汉中人夏天吃凉粉消暑解渴,冬天则爱吃热凉粉,称热打铁,加上各种调料,吃了回味无穷,味口大开。凉粉是以槟豆、豌豆凉粉为上品,米凉粉次之。汉台区铺镇的槟豆凉粉更为可口。
由于汉中人吃腻了凉粉,于是独出心裁变个形式,趁凉粉没有冷却之前佐料热食,便称为吃“热凉粉”。吃法比较讲究,在同一盆中的凉粉可分为两种,即块片和糊状,可任选其一,或兼而食之。
热凉粉的调料与凉粉调料迥然不同。事先要配制,熬好调料汤,把大香、花椒、胡椒等加水煮沸,再加入油盐和少量干粉,熬成稀糊。食用时不用盐、酱、醋,只要在热凉粉碗里浇上红油辣椒和调料汤就行了。味香色佳,经济实惠。尤其冬日之晨吃一碗热凉粉,顿神志清爽,一身轻松,余味无穷。
槟豆这东西外地就很难找到了,貌似汉中周遍原先的野生物,没什么人专门去种植的,当然其他的作物也可做为凉粉材料,主要淀粉多就对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