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嵩草
根状茎短。秆密丛生,高10-25厘米,基部具淡褐色宿存叶鞘。叶短于秆,线形,宽不及1毫米。穗状花序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圆柱形,长2-3厘米;雌花序圆柱形或长圆状圆柱形,长1-3.5厘米;支小穗多数,密生。雌花鳞片窄长圆形,长5-6.5毫米,先端钝或圆,纸质,淡褐色,具宽白色膜质边缘,中间黄色,3脉。先出叶囊状,长圆形或窄长圆形,长4-6毫米,膜质,下部黄白色,上部淡褐色,腹面边缘连合至顶部,背面具微粗糙2脊,顶端渐窄,口部斜裂。小坚果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扁三棱状,长约2.5毫米,褐色,无柄,无喙,不伸出先出叶外;花柱短,基部不增粗,柱头3。退化小穗轴扁,长为果1/2。花果期5-9月。
中文学名:不丹嵩草
拉丁学名:KobresiaprainiiKukenthal
拼音:budansong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属:嵩草属
1、形态特征
株:根状茎短。
茎:秆密丛生,高10-25厘米,基部具淡褐色宿存叶鞘。
叶:叶短于秆,线形,宽不及1毫米。先出叶囊状,长圆形或窄长圆形,长4-6毫米,膜质,下部黄白色,上部淡褐色,腹面边缘连合至顶部,背面具微粗糙2脊,顶端渐窄,口部斜裂。
花:穗状花序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圆柱形,长2-3厘米;雌花序圆柱形或长圆状圆柱形,长1-3.5厘米;支小穗多数,密生。雌花鳞片窄长圆形,长5-6.5毫米,先端钝或圆,纸质,淡褐色,具宽白色膜质边缘,中间黄色,3脉。
果:小坚果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扁三棱状,长约2.5毫米,褐色,无柄,无喙,不伸出先出叶外;花柱短,基部不增粗,柱头3。退化小穗轴扁,长为果1/2。
根状茎短。秆密丛生,高10-25厘米,基部具淡褐色宿存叶鞘。叶短于秆,线形,宽不及1毫米。穗状花序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圆柱形,长2-3厘米;雌花序圆柱形或长圆状圆柱形,长1-3.5厘米;支小穗多数,密生。雌花鳞片窄长圆形,长5-6.5毫米,先端钝或圆,纸质,淡褐色,具宽白色膜质边缘,中间黄色,3脉。先出叶囊状,长圆形或窄长圆形,长4-6毫米,膜质,下部黄白色,上部淡褐色,腹面边缘连合至顶部,背面具微粗糙2脊,顶端渐窄,口部斜裂。小坚果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扁三棱状,长约2.5毫米,褐色,无柄,无喙,不伸出先出叶外;花柱短,基部不增粗,柱头3。退化小穗轴扁,长为果1/2。花果期5-9月。
2、产地分布
分布:不丹
产地:四川西部及*
生境: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草甸
海拔:4100-5300米
3、分类文献
KobresiaprainiiKukenth.inBull.Herb.Boiss.2Ser.4:50,1904etinEngl.,Pflanzenr.Heft38(IV,20):40,fig9,C.1909;Ivan.inJourn.Bot.USSR.24:500,1939;*植物志5:386,1987.——Kobresiaprainiivar.ellipticaY.C.YanginFl.Xizang.5:387,fig.217,198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