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现有馆舍500平方米,现有藏品1846件套,另有参考标本70余柜箱,包括各个时代的各类文物标本共计2万件左右,是目前中国高校中建立时间较长、藏品较丰富的专题博物馆之一。
中文名称:西北大学博物馆
外文名称:NWUMuseum
类别:综合性博物馆
隶属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地点:西北大学太白校园文博楼
藏品数量:1846件套
总建筑面积:15000㎡
开放时间:2014年3月10日
馆长:舒德干
常务副馆长:王亚洲
副馆长:陈理娟
1、历史沿革
西北大学博物馆
西北大学博物馆是目前中国高校中建立时间较长、藏品较丰富的专题博物馆之一,它的前身是1939年建立的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文物室,以后先后更名为西北大学历史系文物室、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文物陈列室、西北大学文物陈列馆,1996年正式定名为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目前它隶属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省一校”计划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
西北大学的考古专业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考古学专业之一。陕西地区丰富的历史文物遗存,使得这个专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教学条件。半个多世纪以来,该专业师生参加发掘的著名古遗址有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周原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咸阳秦宫殿遗址等。独立发掘的重要文化遗址则有扶风案板遗址、西安老牛坡遗址、华县梓里遗址、商县紫荆遗址、城固宝山遗址、万州中坝子遗址、*东天山遗址、陕西古豳(bīn)地遗址等。
2、专题陈列
中国通史
文物
中国通史陈列的展品包括了自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典型文物标本。如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和细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和彩陶,夏商周三代的甲骨文和青铜器,秦汉的瓦当、陶文,南北朝的瓷器和陶俑,隋唐的墓志和佛教遗物,宋至明清的陶瓷器等。丰富的文物展品通过科学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陈列语言,勾画出一条完整清晰的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校园考古
西北大学博物馆
“校园考古出土文物展”具有鲜明的特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西北大学校址正位于唐长安城中的太平坊,并恰处约一坊之地。唐人韦述《两京新记》“朱雀街西第二街,北当皇城南面之含光门,街西从北第一曰太平坊”。太平坊位处唐长安城外郭城的*,是长安都城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地区,坊中且多名刹古寺。因此展室内最为重要的展示部分是属于唐代太平坊实际寺的众多佛教文物,如石佛像、铜佛像、石佛座、净水瓶、三彩器以及瓦当范、石围棋盘和棋子等。由于唐代高僧鉴真曾在实际寺受俱足戒,故这些文物的发现与陈列,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佛教界的高度关注。此外,该展室还展出西北大学校园范围内发掘出土的大量汉、唐、明、清时期的文化遗物。
考古收获
在“考古收获展”中,陕西地区各重要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形成了多个展示亮点。如华县梓里仰韶文化墓葬的成组陶器,扶风案板遗址和宝鸡石嘴头新石器时代的大量陶、石、骨器,西安老牛坡遗址和城固宝山遗址的商代陶器等,均大大丰富了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藏品的种类和数量,提高了藏品级别。其中案板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陶塑人像、喇叭口瓶,宝山遗址的商代有柄尊形杯、竹节形高柄器座、高柄豆、双錾圈足尊等,由于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而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西北大学博物馆
3、收藏与展览
历史馆
银壶
历史馆的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文物室,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成立时间较早、藏品较为丰富的历史类博物馆之一,现有文物标本两万余件。多年来,西北大学历史学科立足陕西,面向西北,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考古相结合教学科研理念,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国古代史、西北地区考古和中外文明交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史馆的展品以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历年发掘的西北地区出土文物为主,吸收考古、历史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主要展现陕西及西北地区史前文化发展与文明的起源,周秦汉唐盛世文明的风貌,中外不同民族的交往及校园考古的成果。
地球馆
化石样本
地球馆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是中国设立最早的大学地质学系之一,有“中华石油英才摇篮”之美誉,学术研究特色突出、成果显著。本馆以该学科师生有关研究成果为主要陈列内容,分秦岭造山带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古生物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三个专题展出。巍峨秦岭横亘在祖国大地*,是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旅游、矿产资源丰富,地质现象独特,也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区。本馆陈列对于认识、保护和利用秦岭,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有所裨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一直是困扰进化论学术界的悬案之一。本校学者及其他中国科学家经长期研究,首次揭示了“寒武纪大爆发”的整体轮廓,成为“对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发展”。化石中的早期动物用生命的最后剪影诉说着5.3亿年前的故事,演绎出生物进化的逻辑。脊椎动物起源于4亿多年前,至1–2亿年前成为地球霸主。本馆陈列了从鱼到人各地质阶段古脊椎动物化石样本,对研究生物的演化、分类以及古气候的分析、古地理的恢复与重建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校史馆
校史馆
西北大学位于千年古都西安,地源于陕,学源于京,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名西北大学,1923年建国立西北大学,后相继改办为西安中山学院、西安中山大学。1937年,内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等合组建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更名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之一,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要渊源。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西部大开发国家重点支持院校、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西北大学在近代中国危难深重、救亡图存的风云激荡中诞生,国事多故,创业维艰,但始终秉持“公诚勤朴”校训,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扎根西北,放眼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知识,兴学图强,为国育才。已发展成为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产生了“中国思想史学派”、“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侯氏变换”、“王氏定理”、“寒武纪早期生命理论”等重大理论创新,培养出近20万名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西北大学校史展(1902—2012)》以“肇始发源”、“百折不回”、“旧貌新颜”、“繁荣发展”、“英才辈出”、“殷切期望”等六部分内容,展现百年老校的沧桑巨变、杰出人物、丰硕成果和文明校园,写照以往,昭示未来,以期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关心西北大学,激励师生员工和校友爱校荣校,协力同心,共创西北大学新的辉煌。
生物馆
生物馆
生物馆陈列内容依托生命科学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传承学科发展优势和鲜明的地域优势,在全面反映生物多样性科学知识的同时,按照生物进化线索的主旋律,以标本实物为例证,兼顾辅助展品(图片、文字、影像、模型等)为原则,系统全面的将科学知识与精美的微生物、动植物标本展品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学科优势,集微生物、动植物标本收藏与展示、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生物多样性描述与编目为一体,全面体现秦巴山区、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地域特色、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紧密关系以及一些优势类群生物的研究特色和学科优势。成为生命科学学院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个窗口,一个生态文明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基地,一个拉近科研工作者与社会大众距离的平台。
4、价值
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太白校园文博楼,目前隶属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物馆现有馆舍500平方米,现有藏品1846件套,另有参考标本70余柜箱,包括各个时代的各类文物标本共计2万件左右。馆藏文物主要来源于本校考古专业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兄弟单位交换调拨、社会各界人士捐赠及社会流散文物征集等,其中考古发掘出土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百年高校的历史和50多年的考古实践,使得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成为目前中国高校中建立时间较长、藏品较丰富的专题博物馆之一。长期以来,该博物馆主要服务于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和文物保护技术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置身于丰富的历史文物收藏处所,对文物进行近距离的科学观察和研究,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注重实践、勤于观察的良好学风。作为西安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该博物馆同时也具备了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
5、参观指南
接待范围
西北大学师生员工以及校内有关业务单位团体。
开放时间
1.每周二、三、五上午8:30—11:30
下午14:30—17:30(夏季)
下午14:00—17:00(冬季)
2.每周六9:00—16:30(中午不闭馆);
3.闭馆前半小时停止入馆参观。
注意事项
1、本校师生员工凭工作证或学生证可免费参观;
2、校内各单位团体参观需填写《西北大学博物馆参观预约单》(http://bwg.nwu.edu.cn/?p=1067下载),并提前一天递交至博物馆204办公室;
3、校外有关业务单位团体参观由校内相应部门负责预约;
4、联系电话:029-883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