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广
疏广(?-前45),字仲翁,祖籍东海兰陵人。其曾祖迁于泰山郡钜平(今宁阳县西部)。西汉名臣。疏广少时好学,习惯用读、记、背、研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拓宽知识面,精于研究《论语》、《春秋》。乐于创办私学,治学严谨,注重学生的德学兼优。本始元年初,宣帝征其为博士郎、太中大夫。地节三年(前66)封疏广为太子太傅。
1、生平
二疏故里
2、侄儿
疏受(?-前48),字公子,是疏广兄弟的长子。疏受少时跟其父和叔疏广学儒家精典,对孔子少时演礼的事特别崇拜,常效孔子演礼,至精至勤,为人恭谨。疏受才思敏捷,言辞逻理缜密,且善演讲。天子每朝,都让其进见与天子群臣策对应答。他成为太子的师傅后,孜孜不倦,因人施教。太子12岁能通《论语》、《诗经》,精《礼》、《尚书》等,教绩垂史。刘询封他为太子家令。
疏广、疏受在中国历史上称为“宁邑二疏”。初元元年(前48)刘爽继位,成为汉元帝,疏广总结历史上的为臣之道,认为见好就收才是俊杰。他对侄疏受说:历“史经验是知足的不受辱没。做人功成名就之时,就应审时度势,急流勇退。人的事业正如太阳月亮,日中而偏,后来居上。我们叔侄今已名成功就,我害怕不乘此时辞朝还家,以后会悔祸无穷啊!”疏受听后,十分赞成叔父的意见。于是,两人同时上表,以年老多病为由辞官,乞准还家,颐养天年。宣帝见疏家叔侄确实年事已高,且长期为太子学习殚思竭虑,还常带太子徒步跋山涉水,已积劳成疾,很快便恩准两人请求。
回到家乡,两疏虽然年老体弱,但很愿为家乡做点好事。他们用赐给的金银广设学馆,从不收取学子分文。有位好友曾劝他说:“仲翁公,您居官多年,四海扬名,皇上、太子赐金谢教谕情。你家丁人口众多,子孙满堂,也该广置良田,扩建家宅,使后世子孙永庇皇恩祖德,免致吃食无着之困。”疏广听后说:“故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说,我看不尽然,若人人都为己而活,那才要天诛地灭哩。我在有生之年,要做点公益之事,死而安乐。再则,惠及后世要有道,不能教他们坐享其成。如是此,好日子也是一阵子,家败则长远。”疏广看了看长空,又望了望他那处旧宅,继续说:“要使后代荣昌发达,不是给他们留下多少钱粮家园,应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求生、如何创业,教其艺胜于授与币啊......”。在办学期间,疏广疏受白天兢兢业业授教,夜间辛辛苦苦挑灯备案,乡邻无不称赞。
疏广、疏受辞世后,宁侯为了纪念这两位宁邑先贤,将其故里分别命名为“东疏”和“西疏”。300年后,陶潜路过宁邑时,赋五言《咏二疏》:“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游睚汉庭中,二疏复此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