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基薹草
根状茎短。秆丛生,高40-70厘米,宽2.5-3毫米,扁三棱形,上部粗糙,下部平滑,中部或下部具叶,基部叶鞘无叶片,黑褐色,稍纤维状。叶短于或长于秆,宽6-7毫米,柔软,淡绿色,边缘具细齿,先端渐尖,基部具叶鞘,叶鞘腹面膜质具横皱纹;苞片下部的刚毛状,上部的鳞片状。小穗稍星状开展,雄雌顺序,上部的单生,下部的复出,常间断;穗状花序圆锥状,长3.5-5厘米。雌花鳞片卵形,长3-4毫米,淡绿色,脉绿色,芒长0.5-1.2毫米。果囊三角状披针形,平凸状,长4-5毫米,膜质,淡褐色,成熟后带褐棕色,脉明显,有光泽,无毛,上部具窄翅,边缘粗糙,基部近心形,海绵质,具短柄,喙长,喙口背面深裂,具2齿。小坚果紧包果囊中,宽卵形,平凸状或微双凸状,长1.5-1.7毫米,具短柄;花柱基部稍膨大,柱头2。花果期7月。
中文学名:海绵基薹草
拉丁学名:CarexstipataMuhlenb.
拼音:haimianjitai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属:薹草属
1、形态特征
株:根状茎短。
茎:秆丛生,高40-70厘米,宽2.5-3毫米,扁三棱形,上部粗糙,下部平滑,中部或下部具叶,基部叶鞘无叶片,黑褐色,稍纤维状。
叶:叶短于或长于秆,宽6-7毫米,柔软,淡绿色,边缘具细齿,先端渐尖,基部具叶鞘,叶鞘腹面膜质具横皱纹;苞片下部的刚毛状,上部的鳞片状。
花:小穗稍星状开展,雄雌顺序,上部的单生,下部的复出,常间断;穗状花序圆锥状,长3.5-5厘米。雌花鳞片卵形,长3-4毫米,淡绿色,脉绿色,芒长0.5-1.2毫米。
果:果囊三角状披针形,平凸状,长4-5毫米,膜质,淡褐色,成熟后带褐棕色,脉明显,有光泽,无毛,上部具窄翅,边缘粗糙,基部近心形,海绵质,具短柄,喙长,喙口背面深裂,具2齿。小坚果紧包果囊中,宽卵形,平凸状或微双凸状,长1.5-1.7毫米,具短柄;花柱基部稍膨大,柱头2。
根状茎短。秆丛生,高40-70厘米,宽2.5-3毫米,扁三棱形,上部粗糙,下部平滑,中部或下部具叶,基部叶鞘无叶片,黑褐色,稍纤维状。叶短于或长于秆,宽6-7毫米,柔软,淡绿色,边缘具细齿,先端渐尖,基部具叶鞘,叶鞘腹面膜质具横皱纹;苞片下部的刚毛状,上部的鳞片状。小穗稍星状开展,雄雌顺序,上部的单生,下部的复出,常间断;穗状花序圆锥状,长3.5-5厘米。雌花鳞片卵形,长3-4毫米,淡绿色,脉绿色,芒长0.5-1.2毫米。果囊三角状披针形,平凸状,长4-5毫米,膜质,淡褐色,成熟后带褐棕色,脉明显,有光泽,无毛,上部具窄翅,边缘粗糙,基部近心形,海绵质,具短柄,喙长,喙口背面深裂,具2齿。小坚果紧包果囊中,宽卵形,平凸状或微双凸状,长1.5-1.7毫米,具短柄;花柱基部稍膨大,柱头2。花果期7月。
2、产地分布
分布: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曰本及北美洲
产地:吉林及湖北
生境:森林草甸或山沟林下
海拔:780-1700米
3、分类文献
CarexstipataMuhl.exWilld.Sp.Pl.4:233,1805;Kukenth.inEngl.,Pflanzenr.Heft38(IV.20):172,fig.27,H.-L.1909;MackenzieinNorthAmer.Fl.18:79,1931;V.Krecz.inKom.,Fl.URSS3:152,t.11,fig.12,1935;Ohwi,Cyper.Japon.1:245,1936;Akiyama,Caric.FarEast.Reg.Asia53.Pl.20.1955;EgorovaCaric.URSSSubgen.VigneaSp.80,fig.3(10),1966;东北草本植物志11:180,图版82,图7-11,1976;中国高一等植物图鉴5:268,图7366,197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