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
《甲午大海战》又名《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由冯小宁编导,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联袂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讲述了甲午年间我们的先辈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该电影于2012年7月6日在*上映。并获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奖。
中文名:甲午大海战(2012)
外文名:TTheSino-JapaneseWarAtSea1894
导演:冯小宁
编剧:冯小宁
主演: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
类型:剧情/历史/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2012-07-06(*)
片长:120分钟
又名: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1894·甲午大海战
时长:100分钟
1、剧情简介
甲午大海战
1867年,李鸿章(孙海英饰)上书,清*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邓世昌(陆毅饰)前来报考,得刘步蟾兄妹相助,一鸣惊人。1877年,邓世昌送同学们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4年之后,邓世昌代表朝廷迎接同学凯旋。他在伦敦街头偶遇刘步蟾妹妹(龚洁饰),并教训了挑衅的洋人。毕业会上,邓世昌、刘步蟾与伊东佑亨(夏雨饰)、东乡平八郎的对话,为日后两国海上交锋埋下伏笔。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向光绪帝(郭家铭饰)启奏向英国定制的铁甲舰,得到了慈禧太后(吕丽萍饰)准奏。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号召朝野捐俸也购得了铁甲舰,伊藤博文还奉上了侵略的奏章。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杨立新饰)率刘步蟾、邓世昌等“镇远”号、“致远”号将士出访日本,遭遇长崎事件,大战一触即发……
2、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Actor | 角色Character |
---|---|
陆毅YiLu | 邓世昌 |
杨立新LiXinYang | 丁汝昌 |
夏雨YuXia | 伊东佑亨 |
孙海英HaiyinSun | 李鸿章 |
吕丽萍LipingLv | 慈禧太后 |
郭家铭JiamingGuo | 光绪帝 |
马光泽GuangzeMa | 刘步蟾 |
职员表
甲午大海战
导演Director
冯小宁
FengXiaoning
编剧Writer
冯小宁FengXiaoning
摄影Cinematography
冯小宁FengXiaoning
剪辑FilmEditing
冯小宁FengXiaoning
原创音乐OriginalMusic
捞仔ZaiLao
视觉特效VisualEffectsSupervisor
冯小宁FengXiaoning
3、上映日期
中国
China
2012年7月6日
4、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1.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2.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3.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
5、获奖情况
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12)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冯小宁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配角孙海英
6、幕后制作
甲午大海战
《甲午大海战》冯小宁筹备22年
《甲午大海战》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后期,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带领下,邓世昌、刘步蟾等海军精英怀揣保家卫国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战舰,与日本海军在黄海海域上展开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铁甲舰队大决战。
导演冯小宁透露,他在22年前曾经拍了电视剧《北洋水师》,“那时候我就已经把电视剧的剧本浓缩成了一个电影,就是这部《甲午大海战》,只不过这中间好莱坞拍了一部也是海上题材的《泰坦尼克号》。(笑)”
冯小宁说,海战片是一个罕见的片种,“我之前遇到了吴思远,他说这个电影填补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空白,正是因为没有任何人拍过,所以我们才做了这样一次尝试。”据冯小宁透露,该片将被制作成巨幕版本,于7月6日上映。
《甲午大海战》开拍冯小宁挑战海战特技
冯小宁执导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近日在广东中山影视城开拍,开拍当天完成了“李鸿章马关遇刺”、“中日长崎港冲突”等镜头。由于天气原因,剧组一直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冯小宁导演希望该片能够通过镜头准确地反映那段历史,给海战电影迷一个很好的交代。
因为拍摄前连续的低温阴雨,剧组从到达广州之后,一直在焦急地等待,到开拍之时,大量宝贵的时间已经白白浪费过去。所以从开拍开始,《甲午大海战》剧组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剧组连续长距离转场,从中山到番禺、从广州到泉州、从厦门再杀到惠州。冯小宁导演表示,要在最有限的时间里,把童年、内景等内容赶出来,然后3月份进入到最大规模的海战特技拍摄中,这部分的内容占了整个影片篇幅的2/3。
冯小宁希望将《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拍成一部经典的海战片:“当年的《北洋水师》播出后,我最不满意的就是海战特技。自此,我一直在不停地摸索,从《黄河绝恋》到《紫日》,我都在做各种特技制作的准备和尝试,即便是在非常娱乐化的《举起手来》系列中,海空特技都是我的着力点。经过了这么多的准备,配合最先进的数字合成技术,我一定会给海战电影迷一个很好的交代。”
虽然这是一部商业大片,但是冯小宁表示,追逐市场并不代表着放弃思想:“这部影片拍的是一场中国人打败了的反侵略战争。我们希望大家通过影片了解这段历史以及它连带的各种事实,比如,钓鱼岛的归属和对方在其中扮演的不光彩的角色,这在影片中都有极为具体的表现。如果说‘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会败’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学术命题,那么,我希望我的电影能够让更多的中国人明白,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中国如何能够永远不再败。”
7、影片评论
《甲午大海战》:教科书视角的再次惨败
冯小宁导演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自7月6日上映以来,遭遇票房和口碑的双重滑铁卢。本周的某专业票房榜单上,竟然没有《甲午大海战》的票房数据,而一向以文艺青年与二逼青年居多的豆瓣电影评分网站上,该片也跌至4分,普通青年团聚的时光网,也丝毫看不到该片的好评文章。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导演冯小宁的电影叙述视角还是中学历史教科书式的,没有突破,因此,已经很难取得影迷认同。
单从电影拍摄技术上来说,《甲午大海战》中规中矩,故事节奏不缓不慢,剧情的张力也基本做足,按着学院派的标准,这样的电影影像艺术功底,算是已经及格,若想高分,则需要有其它情愫上的突破。既然电影名字为“大海战”,则该部电影一大看点则为海战。影片用一半上下时间为海战做叙事铺垫,用半小时上下展开海战现场临摹,用剩下最后半小时为海战收尾(签不平等条约等)。为海战做叙事铺垫的将近一个小时的故事,略显平铺直叙,缺少故事矛盾,导致前半段没有看点,不够紧张。接下来的半小时海战,可能因为拍摄经费不足等原因,但凡炮弹打船,都是远景展现,在好莱坞大片铺面而来的时代里边,难免让影迷感觉,该片不够刺激眼球。而最后半个小时,把李鸿章的历史形象和皇帝的想有所作为但不能,都做足了,唯独对慈禧太后的关照不足,甚至把海战失败的根源归结到了慈禧一人头上,大有偏颇之嫌。
整部《甲午大海战》,无异于把中学历史教科书再次展开转化为了影像资料罢了。该片导演称自己做足了功课,尤其在历史考证等方面。但展现在该部电影中的事实是,除了一些历史事件和海战中何船沉没于何时这些信手便可翻阅的历史史料之外,别无其它有价值的信息。该片缺乏深度,甚至有把满清海战失败之原因归结于慈禧太后一人之嫌疑,大抵是日本天皇每天吃一顿饭便可以打胜仗了。这种历史观,是中学历史教科书样式的简单粗暴。一部电影如果无法超越教科书的思维模式,则从根本上便早已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战争的胜利失败原因,绝对不是少吃一顿发多建一个园子便可以轻易定性的。冯小宁导演明显没有超越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思维模式,喜欢为复杂的历史现象找一个简单的主管臆想。本来强大的北洋水师,因为官场腐败,没钱购置舰艇和炮弹而最终失败,而本来落后的日本则因为把钱花在了舰艇上,便胜利了。这种回答,在有常识的影迷看来,是不能满意的。于满清一面,慈禧为何更愿意建设自己的园子而不是构建北洋水师?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冯导没有做任何功课,敷衍了自己的影迷,最终也造成《甲午大海战》只是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水准。
战争,是两国综合实力的对抗。在《甲午大海战》中,除了跟舰艇、炮弹有关的情节之外,根本没有其它方面的关照,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被简单认为就是舰艇与炮弹的对抗,有失水准。当然,该片最大的问题尚且不是这些,而是我们以往历史教科书中最错误的宏观历史视角被该片继承与发扬了。
对比过大陆与*历史教科书的读家自然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大陆的历史教科书更像皇家历史,都是按着皇家的视角来写的,只是这个皇家已经不是历朝皇帝,而是我们高高在上的政权。这一视角,很少关照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基本上只记录皇帝、大臣、太监、皇后、皇太后之间的勾心斗角、翻开现在的历史教科书一看,其实都是这玩意。问读家一句,北宋的老百姓喜欢吃什么馅儿的包子?很多人都不知道答案。但如果问,北宋的皇帝姓什么的话,估计大伙都清楚。这就是我们的皇家历史观,看历史,都是从上边看,从来不会到下边来。*的很多历史教科书便不这么教,他们可能会比大陆全面一点,至少在告诉孩子们北宋皇帝姓赵的同时,也说说那朝的粮食问题。
大陆的历史,一直缺少底层民众的历史,或者说,生活的细节历史。从司马迁开始做《史记》,这毛病就已经犯下了。司马迁也不写最下边的生活。乃至,秦始皇为何横扫六国,一句变法就把大伙打发啦。秦一时代的底层百姓如何生活,吃煮玉米吗?做菜放辣椒吗?若想取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则难度很大了。最大多数的民众生存状态,才决定了一国在战争中的胜败。
《甲午大海战》中的冯小宁,还是按着教科书的历史视角来看待问题,讲甲午海战,说邓世昌、丁汝昌、慈禧、皇帝、李鸿章,貌似就能回答为何战败了。殊不知,这些表象的东西,业已不能满足影迷的知识诉求,既然导演自己说做足了功课,那就不能拿教科书归结的原因来打发观众。
为何大量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取得了厚重的成功?就是因为,这些小说的视角,不是皇帝历史观,而是从民间底层出发,“活着”的男主人公是怎么赌钱的,“霸王别姬”的主人公是怎么唱戏的,“白鹿原”的主人公是怎么种地的。底层历史观,看似是微观的历史观,但却用最微观的视角,回答了最宏观的问题,而且回答的清楚明白。《甲午大海战》便是失败在微观历史视角的缺失上。按着教科书来,那是教学幻灯片,可不叫电影。
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今天看了首映,电影在海战场面上没有任何问题,并不造作,并不是使用的模型道具,而确确实实的是实景拍摄。虽然比不上好莱坞投资几亿美金的史诗大片,战争场景并不是过于宏伟,但是的确是很真实,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镜头,都可以看到船员水手在每一支军舰上跑动,电脑特效部分不多,但制作的火焰很真实,不比坂上之云差。演员中演技最好的还属饰演李鸿章的孙海英,再早之前,我个人认为演李鸿章不错的有两位演员,一位是在黄飞鸿系列中饰演李鸿章的葛存壮,虽然戏份不多,但神态仪表嫣然有中堂大人的气场。第二位是在《走向共和》中饰演李鸿章的李冰,一改往日李鸿章卖国贼的形象,演的非常传神生动,可惜已离开人世。现在想来,孙海英不愧拿上海电影节男配角奖,他饰演的李鸿章开场第一句话就很有霸气,底气十足,显现的城府极深。相比孙海英,他老婆吕丽萍演的并不是非常好,把掌控中国半个世纪的慈禧,演的跟无知的家庭主妇一样,声音强调故弄玄虚,好像唱京韵大鼓的。陆毅演的还不错,尤其是一手拽着龙旗、飘散乱发、面目凶狠的撞向吉野的时候,真是感到一股民族热血涌上心头啊!其他配角演的一般,估计是因为都是电视剧演员的缘故,整体表演功底显得水平不高,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紧接着看的《搜索》的缘故(这也是部好片,毕竟大牌云集啊)。
为了避免剧透,剧情方面也粗略的提一点儿,其实这部电影有几处还是借用了冯小宁早期的电视剧《北洋水师》中的桥段,整体的故事构架也像是《北洋水师》的提纯版,但是故事比较紧凑,人物历史背景交代的比较清楚,就是在黄海大海战的段落中,导演有意回避了方伯谦临阵脱逃的真实历史,甚至没有把方伯谦刻画丰满。
摄影方面,海战部分真的很好,可有几段剧情的质感真的很像电视剧的感觉,历史环境营造的不强,群众演员素质不高,毕竟主演都是演电视剧出身的啊!
影片看到最后,不免落泪,心绪不能平静,心情激动,导演传达的民族呼声能深刻的感受到,没看过的人真的推荐你们进电影院看看,很震撼,不比《金陵十三衩》差。
那些唧唧歪歪的傻逼们,你们要想再发言,就先去电影院看看吧,要么你们没资格再辱没这部电影了,别等网上有了再看,那做法不是爷们。我不是剧组的人,只是我大学、研究生期间一直钻研甲午,对这段历史颇有感触。明天我叫我全体员工去看这部电影,集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中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多么的不容易,不能跟那些唧唧歪歪不懂就乱骂本片的傻逼一样,天天跟行尸走肉一样,就喜欢视觉冲击、娱乐、商业、艺术、玩儿、幻想暴富,一群虫!!!!
早期的期待
这是一部题材非常严肃的电影,可以想象,若有观众在观看此片时,交头接耳有说有笑,我们甚至可以站在民族的高度去批评这不尊重那段带给中华民族万分屈辱的历史的败类。
甲午中日一战,中国败得如此之惨令当时国人及世界各国瞠目结舌,此时之中国乃洋务之后的中国,国防军备大比当年,在亚洲居首。三十多年前的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僧格林沁还带着蒙旗、八旗子弟兵驰马横刀对抗英法的洋枪洋炮。而19世纪末的大清,淮军已经装备新式德配,海军已经发展四支舰队,且北洋最具规模。而此时的对手也不是当年的英法,而是被大清鄙视的日本,乍一看谁胜谁负已然明了,可为什么大清败了,我想归根到底是政治的腐败,行政机构的迂腐无能。且看这几场大规模战争:
1、平壤之战,持续一天,左宝贵、马玉昆、依克唐阿之抵抗无不英勇,日军死伤近五百而我大清仅阵亡百余人,但结果呢?昏庸的叶志超胆小如鼠,当夜狂奔八百里,沿途士兵相互践踏及遭日军伏击者两千余人,真是不败而败啊;
2、大东沟之战,持续一天,北洋水师在军舰吨位及数量占劣势的情况下仓促应战,但战斗异常英勇,将有敢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但日军赤城舰在几乎命丧黄泉的时候,中国鱼雷艇就是击不中,这难道不是北洋水师平时教育训练不够用心之缘故?日军松岛号在发生大爆炸后也有机会击沉它,但是当时北洋水师已经各自为战了,没有战术可言了,旗舰的突发事件使得根本没有代理旗舰为整个北洋水师指挥。而方伯谦的临阵脱逃又重复上演帝国军官在晚清习惯性的行为,进而为海战增添悲剧色彩;
3、海城之战更是凸显清军之无能,三万清军由老将宋庆指挥,五次反攻海城而失败,原因是大清毅军、淮军、湘军的炮少,因为在多次大溃败的逃跑时,都沿途丢弃给了日本,反而日本这个孤军深入中国东北腹地的蕞尔小国之军队的补给和装备还优于以逸待劳的清军;
4、大连湾及旅顺港的陷落,无疑又是大清官场政治腐败的杰作——赵怀业,远东第一要塞啊,重金打造却拱手送人了;
5、威海卫之战更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大势已去矣;
腐败、皆因腐败啊,腐朽的政治气息弥漫在宫廷中、在前线上,在南方手握重兵的督抚大员心中。在当时,国内的官场权术斗争似乎比中华民族抵抗异族入侵之民族存亡更为重要。
冯小宁导演早在2003年就扬言要拍摄一部反应甲午海战的电影,但后来杳无音讯了,我们看到的是《举起手来》和《超强台风》,我还以为导演就此作罢了。没想到导演十年磨一剑,一直在探索拍摄海战的特效技术。但是,不得不说,饱受好莱坞大片洗礼的当今影民们对视觉特效要求之高是苛刻的,哪怕一点视觉漏洞都会让观众感到做作、虚伪。而甲午海战乃近代世界爆发的第一次现代化海战,要想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就一定要在视觉特效上下很大的功夫,我感觉冯小宁的制作班底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我们好好想想,反应近代海战的电影在好莱坞的大片中多吗?答案是,不仅不多,而且暂时没有正面讲述海战故事的。U-571、珍珠港、怒海争锋都没有太长的舰队作战场面。冯导根本没有可借鉴的海战视觉特效,而视觉设计也要自己一幅幅的描摹。我们再谈技术,好莱坞电脑特效制作出的轮船军舰是逼真的,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而且战争场面无论陆战还是空战都经典迭出。但是我们想想,但凡好莱坞拍摄的战争史诗电影有投资相对“小成本”的吗?(好莱坞的小成本在中国已经金额不菲了)而冯导的预算是多少呢?冯导的电脑视觉团队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个团队之前是否制作过很多国产贺岁大片?当我们怀揣着诸多疑问时,我们可以看冯导近年的电影《超强台风》和《举起手来》。2008年的《超》无疑是一部高调主题电影,视觉特效乃千古奇差,比2002年的《英雄》还至少差30年了,不知导演何故能把模仿《后天》的国产电影拍成这样。而《举起手来2》中的开头的部分,导演无疑是要炫耀他近年来研究的海战特技效果,展现了一场小规模海战,但是我怎么看怎么像模型。
总之,我希望导演把这部电影拍好,若拍的假了,不仅没能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凄凉,反而使观众对这段民族危亡史感到无聊至极,就有悖你的大愿了。所以,导演量力而为,若自己的团队真的搞不好,就请个好莱坞像《异形大战铁血战士》这类算不上一流特效的公司帮你完成吧,总归比自己做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