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杭州市萧山区

科普小知识2022-12-15 13:05:06
...

杭州市萧山区,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公元2年始建县,始称余暨,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现名,一直沿用至今。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撤县设市,2001年3月25日,撤市设区。全区总面积1420.22平方公里,2013年末总户籍人口124.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59万人。现辖有11个街道、15个镇。区委、区*驻地北干街道。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在境内。景点有湘湖风景区、钱江观潮等。

中文名:杭州市萧山区

外文名:HangzhouCityXiaoshan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杭州市

下辖地区:11个街道、15个镇

面积:1420.22平方公里

人口:124.38万人

车牌代码:浙A

*驻地:北干街道金城路685号

地理位置:钱塘江下游南岸

著名景点:湘湖风景区、钱江观潮

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火车站:杭州站

电话区号:(+86)0571

邮编区码:311200

1、行政区划

杭州市萧山区辖11个街道、15个镇:城厢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靖江街道、南阳街道、义蓬街道、河庄街道、新湾街道、临江街道、前进街道、楼塔镇、河上镇、戴村镇、浦阳镇、进化镇、临浦镇、义桥镇、所前镇、衙前镇、闻堰镇、宁围镇、新街镇、瓜沥镇、益农镇、党湾镇。

2、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会稽郡,萧山属会稽郡地。西汉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间,始建余暨县,属会稽郡。“余”为越语,越人称盐为“余”,因当时萧山产盐,又临暨浦,所以称“余暨”。属会稽郡。汉末童谣:“天子当兴东南三余(指余姚、余杭、余暨)之间”。所以孙权在黄武元年(222年)改余暨县为永兴县。属会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并永兴入会稽县,唐仪凤二年(677年)复置永兴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永兴为萧山,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杭州市萧山区

关于萧山县境范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南宋《嘉泰会稽志》,当时全境东西宽62里,南北长90里。东至山阴县界50里,以西小江中流为界,自界至山阴县53里;西至临安府钱塘县界23里,以浙江中流为界,自界至钱塘县30里;南至诸暨县界60里,以劳岭为界,自界至诸暨县65里;北至临安府钱塘县界35里,以浙江中流为界,自界至县47里。东南到山阴县界51里,西南到临安府钱塘县48里,东北到山阴县界49里,西北到临安府钱塘县界15里。这一境域经元、明直至清中叶,县境范围,无重大变化。

1949年5月5日,萧山解放,为省直属县;6月底划归绍兴专区。

1952年起萧山复为省直属县。1957年划归宁波专区。1959年改属杭州市。

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萧山县,设立萧山市(县级)。

1988年1月1日,萧山市正式挂牌成立。

2001年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3号)同意撤销萧山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3月9日浙政发12号通知);3月25日,杭州市萧山区正式挂牌成立。

3、地理环境

地势


杭州市萧山区

地处浙江南北要冲,临江近海,在浙西低山丘陵东北缘,宁绍平原西端。地势南高北低。

河流

浦阳江流经南部入钱塘江。浙东运河和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的水上运输在此交汇。

气候

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南缘,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8.3℃。降水量1402.5毫米,常年无霜期248天。

4、区位交通


萧山区交通地图

地处浙江南北要冲,临江近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钱江一桥、二桥、三桥、五桥、六桥和九桥飞架钱塘江南北。浙江第一条水底高速公路——钱江通道和庆春隧道贯穿钱江两岸。浙赣、萧甬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104国道、省道杭金公路和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杭甬运河和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也在境内汇流。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规模在华东地区列上海的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之后,位居华东地区第三位。

5、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

全区平原约909平方公里、山地约259平方公里。2013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6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50.52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1.17亿元,增长5.0%;畜牧业产值29.77亿元,增长8.8%;渔业产值11.11亿元,增长7.2%。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进一步加快。畜牧、水产、蔬菜、花木和茶果五大特色产业增长势头迅猛,实现产值84.7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8.6%,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钱江枢纽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钱塘江外八至外十工段标准塘提标改造等工程,水利工作获省大禹杯金奖。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0.3万千瓦。据水利普查数据显示,全区有效灌溉面积66.08万亩,有效灌溉率继续保持100%。


钱塘江滩涂围垦

围垦钱塘江滩涂是萧山人民的一大创举,自1965年以来,先后围涂30次,至2000年底,围垦造地面积达52.62万亩,累计投工7900余万工,完成土石方66.6多亿立方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誉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工业经济

工业是萧山经济的支柱,截止2013年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04.76亿元,比上年增长5.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728.95亿元,增长5.5%。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294.43亿元,增长4.7%;实现销售产值5235.47亿元,增长4.8%。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99.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

创新能力再上台阶。2013年,全区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954.63亿元,比上年增长8.6%,占规上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18.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开发区级以上新产品899项,市级以上创新项目65个。全年累计实现新产品产值1442.74亿元,增长17.9%,新产品产值率达27.3%,提高3.1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有所提升。全区179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480.80亿元,比上年增长9.2%;实现利税总额326.45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06.62亿元,分别增长3.1%和1.7%;亏损面由上年的13.7%缩小到12.1%;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3.1%;工业销售利润率为3.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8.36万元/人,增长3.8%。

6、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推进风情大道改造及南伸、九堡大桥南接线、临浦快速通道等道路建设,启动通惠路、市心路等城市主干道路整治工程,西山道口工人路匝道、青年路南段等关键节点取得突破性进展。地铁2号线萧山段实现“三通”。新开发地下空间138万平方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启动6个美丽乡村精品特色区块、4条精品线路和13个精品村建设。完成25个中心村的建设任务,3个村被列为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落实农村洁化、序化、绿化、亮化长效机制。开展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融合”协调发展试点工作。明确中心城区“三城三区”发展格局,完成瓜沥小城市“三镇合一”,空港新城·南阳街道“城街合一”。

7、城市建设


萧山区行政中心――北干

城市面貌继续改善。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3%,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园林绿地面积803公顷,增长8.2%,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862公顷,增长2.2%;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4.93平方米。

公用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06.9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1%。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94亿千瓦时,增长35.8%。全年完成500千伏萧浦变等12个电网建设项目。新增农村变压线路1156.03公里。全区自来水最高日供水量达到98.16万吨,全年供水量达到30779万吨。完成16万户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完善城区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公交优先,优化公交线网,发展小区巴士,新投放公交车辆50辆。年末全区公交线路达到180条,比上年末增加3条。新建公共自行车租车服务点84个,扩容18个,新增自行车3250辆,全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总数增至273个,公共自行车达到8500辆。新建公共停车场21处,建成泊车位2163个;配建停车场15处,增加泊车位6037个。

8、环境保护

启动“清水治污”专项行动。完成城乡河道整治604条(段)1601公里,新建区镇两级污水管网99.17公里、泵站7座,新增截污量2.04万吨/日。完成公路边、铁路边、河道边整治463.76公里,推进8家矿山整治,拆除黄沙码头5个,新增绿化1.58万亩。关停、取缔企业246家,整治提升124家。

实施重点节能项目141个和减排项目120个,全面完成14家企业脱硝治理和45个煤改气项目。淘汰“黄标车”4215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出台“九个一律”惩治措施,立案查处364起,责令174家企业停产整治,采取停电、取消政策扶持等措施79家。

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23.1%,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省级生态区创建通过现场考核验收。

9、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萧山三中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创建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年末,全区共有中小学155所。其中小学83所、初中46所、普通高中9所、职业高中17所。在校学生180856人。其中小学104957人、初中38994人、普通高中22108人、职高学生14797人。幼儿园180所,在园幼儿54098人。学龄前儿童入园率99.72%。普通高校6所,在校学生3.21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38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初中比例和初中巩固率均保持100%;初中升高中比率达到99.62%;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100%;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高考上线率、本科率和重点率分别达到96%、68%和18.4%。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参考2.44万人次。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学校33所。新建(重组)21个名校教育集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结对互助与名校集团化全覆盖。

科技事业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年末有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40家,其中*7家、省级54家。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47家,累计达到257家,主导完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5项。全年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分别达到7466件和715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分别达到1124件和243件。全年实施科技项目156项。其中:*26项、省级18项。安排1亿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实施企业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补贴制度。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213”计划和“萧山籍人才回归工程”,引进国外智力项目56个,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选8名,省级10名。新增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2个。年末拥有专业技术人员9.03万人,增长8.7%,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637人,增长10.6%。萧山科技城、中国(萧山)化纤科技城挂牌成立,杭州湾信息港一期建成开园。新增*博士后工作站7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3家。

文化体育


萧山区人民广场

文体事业繁荣昌盛。建成30个首批示范型农村文化礼堂,举办第四届跨湖桥文化节等各类文体活动,启动文物保护修缮三年计划。新设5个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中队,基层文化执法力量进一步加强。全年文艺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项31项。其中*奖项3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74场次,观众14万人次。全年放映电影6816场次,观众238.3万人次。年末图书馆藏书226.67万册,全年共流通212.8万册次。《萧山市志》完成编撰工作。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年内成功承办全国青年击剑锦标赛、“航民之星”全国围棋竞标赛等活动。全年获得*运动会奖牌5枚,其中金牌1枚;省级运动会奖牌70枚,其中金牌23枚;市级运动会奖牌368枚,其中金牌134枚。向省、市输送运动员13人、学生61人。年末,全区共拥有等级运动员32人。全年共举办全区性比赛160场次,参加比赛人数达到3.5万人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80场次,参与人数15万人次。体育中心三期主体工程完工,新增、重建122个健身场(点)。至年底,成功创建20个省级体育强镇(先进街道),61个社区体育先进社区。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服务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共拥有各类医疗机构721家,其中医院47家、社区卫生中心29家。各类医疗机构拥有病床680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90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654人。无偿献血、红十字援助工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全年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7‰以下。加快区级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充实提升医技队伍,新增基层卫生服务人员716名。区一医院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区四医院迁建一期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新建或改扩迁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有新突破。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参保,镇村*逐户走访动员参保。全年新增各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9万人,参保率达到94.4%。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达132.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7万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达70.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50.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2万人。全年安置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竣工90.5万平方米,开工221.08万平方米;新增住房公积金建制职工22510人;完成农村住房改造8168户。

10、旅游资源


茅湾里窑址

萧山作为东南沿海地区黄金旅游线的纽带,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和东方大港宁波的中心点,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颇多。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2004年被正式命名,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境内的茅湾里窑址是中国瓷器文化发源地之一,茅湾里窑址在进化镇大汤坞新村茅湾里裘家山东坡。1956年发现,属春秋战国时期,堆积丰厚。茅湾里窑址以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为主,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良渚文化遗址——蜀山,建于东晋的祗园寺,建于南朝的江寺,岳飞抗金时行军驻足、渴饮而名并刻有“宋岳武穆行军经此,饮潭水而欢”的欢潭,清代抗英名将葛云飞墓,还有中国*领导下最早成立的农民协会——衙前农民协会旧址等。萧山曾获2006年中国最令人向往地方城市十强称号,并先后获得浙江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华东地区十大旅游休闲风情城市和浙江省旅游强区等荣誉称号。

11、所获荣誉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和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10%的速度增长,多次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明星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国家卫生城市”、“浙江省品牌强县(市、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城市十强”、“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第一名”、“大陆极具投资地第一名”、“全国百强县市第七名”、“中国园林绿化产业基地”等称号,是浙江省的首批小康县(市)。近几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居浙江省县(市、区)级首位。2000年和2001年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中萧山分别列第9位和第7位,2002年到2006年再列第七位,浙江省第一位。被命名为中国园林绿化产业基地、中国纺织生产基地、中国羽绒之都、钢结构之乡、中国伞乡、中国镜乡、中国化纤名镇、中国制造业十佳投资城市、亚洲制造业示范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淋浴房之乡、中国卫浴配件基地、中国花边之都、中国纸业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民间文艺艺术之乡、浙江省青梅之乡、浙江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华东地区十大旅游休闲风情城市、浙江省旅游强区的称号。

上一篇:杭州市滨江区

下一篇:卵叶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