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镇
平子镇位于宁县城南40公里处,现辖18个村委会,134个村民小组,37231口人,土地面积102.8平方公里,耕地5.85万亩。该镇交通便利,商贸活跃,是陇东重镇之一。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在经济作物种植,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等方面有较大发展。全镇拥有以建材预制,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28家,年产值达2240万元。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现有各类市场4处,街区拥有个体商户480多家。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9元。
中文名称:平子镇
行政代码:621026101
身份证前6位:621026
长途区号:0934
邮政编码:745000
隶属政区:宁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甘M
辖区面积:102.8km2
1、地方简介
平子镇
平子镇地处宁县县城东南30公里处,辖18个村134个村民小组,驻镇机关单位28个,人口3.8万人,其中:镇区居民达7200多人,城镇居民1200多人,总土地面积102.8平方公里,2006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2019元,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达6400元。平子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特色产业明显。平子镇处庆阳市最大的黄土塬——早胜塬腹地,平子镇总耕地面积57635亩,山坡地仅为12618亩。境内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达160多天,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主要种植优质冬小麦、油菜、玉米、黄豆等作物,特色种植优质烤烟近万亩,生产烟叶2万余担。平子镇交通便利,省际公路铜眉路穿镇而过,县乡公路石平公路平子段全线开通铺砂硬化(穿越平子境35公里),各村组基本砂石化(总长达56公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198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488万,粮食总产1220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元。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8年总产值达4335万元。群众性体育活动独树一帜,被国家体委、农林渔业部、省、地县授予“先进体育乡镇”称号。民兵工作行机勃勃,被甘肃省委、省军区授予“红旗民兵营”称号。
2、城镇建设
城镇及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平子镇小城镇建设步伐较快,2003年完成街道拆迁拓宽硬化及新建任务,街区现有各类商品房屋1020间22440平方米,2007年开通北环新街1200米,建成占地20余亩聚圆商城一处,其中商用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街区电力、供水、通讯系统基本形成,建有移动、联通、电信基站4座,开通电信宽带、闭路电视。建成活畜交易市场一处,占地15亩,规划钢架拱棚式蔬菜市场4500平方米,2008年9月底完成建设任务。其中平子村整修拓宽砂石硬化村庄主干道路9公里宽6米,村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新打机井3眼,建高位水塔3座,铺设供水管道12千米,自来水入户756户,入户率98%,压地埋线650户,入户率84.3%,安装闭路电视650户,新建2处小康农宅示范点100户,入住农户50多户,村庄道路、村部、学校全部进行了绿化,发展经济林800亩,用材林300亩。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城镇居民逐渐增加,年增长比例为50%,到2010年,预计城镇居民达到5000人。平子镇区现有大小企业100多家,年均收入1000多万元,增长比例为10%左右。
3、农业发展
平子镇
平子镇果园面积达到5512亩,主要以苹果、曹杏为主,年生产果品1.4万吨。镇区内草畜产业发展迅速,主要发展暖棚养牛,圈舍养猪、兔,年畜产品总值达到2800万元,同时带动种草业,平子镇2006年底种植紫花苜蓿、粮饲兼用玉米17500亩。2008年在宁县每亩补贴200元和补助50元机耕费的基础上,又筹措资金6.3万元扶持修果村农户种植紫花苜蓿。同时协调组建草业协会,与绿鑫公司联营,参与公司运营管理产业模式,促使老庄村紫花苜蓿种植向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在老庄村1700亩紫花苜蓿种植规划点上,已种植580亩。平子镇老庄村规划种植紫花苜蓿1341亩,2008年春季已种植560亩,老庄村10亩以上种植大户已达到12户,20亩以上种植大户8户。平子镇围绕“东北果、西南草、全镇牛”的思路,把紫花苜蓿种植作为平子镇朝阳产业来抓,规划了老庄、孟城和修果两个千亩紫花苜蓿示范点,总规划种植面积3041亩,计划春季种植1370亩,夏收之后种植1671亩。在全县每亩补贴200元和补助50元机耕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分四个层次为种植农户办理农村低保,为种植大户每亩政策补贴300元,采取各项措施,种植紫花苜蓿1370亩。饲草业的发展拉动养牛经济的增长,平子镇新建养牛重点村一个,养牛小区2个,新增养牛356头,发展规模户48户。
平子镇确定了以铜眉公路、半坡村为重点的全膜双垄沟玉米种植区。镇上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供地膜6吨投放种植农户。平子镇种植地膜玉米2610亩,其中双垄沟地膜玉米1270亩。与此同时,平子镇还积极鼓励群众发展大路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促使瓜菜生产向产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2008年上半年,平子镇共种植各类蔬菜2680亩,西瓜3710亩,黄花菜590亩,药材1280亩。
4、行政区划
平子镇区划
621026101200220孟城村
621026101201220修果村
621026101202220西堡村
621026101203220程家村
621026101204220北堡村
621026101205220巩家村
621026101206220蒋邑村
621026101207220仙灵村
621026101208220吕村
621026101209121平子村
621026101210220碾咀村
621026101211220半坡村
621026101212220惠堡村
621026101213220下源村
5、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4535
男17848
女16687
家庭户户数7603
家庭户总人口(总)33831
家庭户男17275
家庭户女16556
0-14岁(总)11035
0-14岁男5955
0-14岁女5080
15-64岁(总)21766
15-64岁男10992
15-64岁女10774
65岁及以上(总)1734
65岁及以上男901
65岁及以上女83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4477
6、附近景点
塔儿庄五代塔
塔儿庄五代塔位于盘克乡罗山府林场,修建于五代时期。塔基平面呈正方形,高三层、11米。该塔塔体表层砖经过精心打磨,做工精细,堪称一绝。塔内呈四方形塔室,有壁画为修补时所绘。造型优美,庄严富丽,建筑工艺极为精湛。1981年经甘肃省人民*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贞元铜钟
普照寺贞元铜钟原为县城普照寺法器。据史书记载唐德宗贞元7年就已存在(791年)。南宋时,金侵占宁州,贞元年间重铸铜钟,悬挂于钟楼内,以震幽冥。钟高2.2米、厚0.1米、口径1.5米,重达7700斤。年经省人民*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湘乐宋塔
湘乐宋塔位于湘乐镇湘乐河北岸的台地上,建造于北宋时期。塔基为等六边形,塔高22米,造型古朴,风格雄浑。1981年经省人民*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地方特产
宁县九龙金枣
宁县九龙金枣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特产。宁县九龙金枣又名宁县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其枣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核小、味甜。鲜食脆酥醇甘,适口性强。
枣系多年生鼠李科落叶乔木,在庆阳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相传宁县地方特产——大枣在周代即作为方物进贡王室(进贡朝廷),因而得名“晋枣”。唐时武则天特别喜用,因之声名更加远扬。庆阳的枣主要分布马莲河流域的庆城以南川道地区,其中在宁县境内比较多见。驰名中外的为宁县九龙金枣(主要是宁县晋枣),在当地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在《诗经》和隋唐史志中均有记载,198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1996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产品鉴评会金奖。宁县大枣即九龙金枣主要品系有吊枣(即晋枣和马牙枣,统称九龙金枣)、夏枣(又名圆枣)和冬枣(又名相枣或木枣)三种。晋枣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是枣产品中的当家栽培品种。
宁县黄甘桃
宁县黄甘桃,因产于宁县九龙川流域菩萨庙村,又名“菩萨庙黄甘桃”,品名远播,享誉西北。其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1977年经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普查鉴定,筛选出17优良鲜食、加工品种,黄甘桃是其中鲜食类优质品种之一。黄甘桃果实饱满,单果平均重150g,最大果重200g,果面底色绿黄,阳面有暗红晕,果肉金黄色,近核处鲜红色,肉质细,纤维少,味蜜甜。
宁县琥珀罐头
宁县特产琥珀罐头具有清脆、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维生素含量是花生仁的5倍,食用后可增加记忆力,延年益寿,为中老年人和儿童滋补膳食佳品。宁县琥珀罐头,采用当地纸皮核桃,以先进工艺和配方加工而成。1989年获甘肃省"兴陇杯"铜奖,1992年获甘肃省首届丝绸之路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银奖。1998年获甘肃省优秀新产品奖。从1989年开始即出口前苏联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