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观音草
直立,无毛草本,高约1米。叶狭长圆形或披针形,稀近卵形,顶端长渐尖,基部急尖,稀渐尖,全缘,长4-9(-20)厘米,宽3-5厘米,薄纸质或近膜质,上面常有光泽,钟乳体纤细,不明显;侧脉每边6-8条,两面稍凸;叶柄长1.5-4.5厘米。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1.5-1.7厘米;总苞片变异大,自阔卵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1.8厘米,宽2-10毫米,顶端钝,常具小凸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平,具羽状脉;小苞片长3-4毫米;花萼长约5毫米,裂片长约4毫米;花冠红色或粉红色,无毛,长4.5-6厘米,上唇椭圆形,顶端微缺,下唇长圆形,浅3裂;花丝带状。蒴果长约2厘米,无毛,有光泽;种子近圆形,直径约3毫米。花期9-10月。
中文学名:岩观音草
拉丁学名:PeristrophemontanaNees
拼音:yanguanyin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花目
科:爵床科
属:观音草属
1、形态特征
直立,无毛草本,高约1米。叶狭长圆形或披针形,稀近卵形,顶端长渐尖,基部急尖,稀渐尖,全缘,长4-9(-20)厘米,宽3-5厘米,薄纸质或近膜质,上面常有光泽,钟乳体纤细,不明显;侧脉每边6-8条,两面稍凸;叶柄长1.5-4.5厘米。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1.5-1.7厘米;总苞片变异大,自阔卵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1.8厘米,宽2-10毫米,顶端钝,常具小凸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平,具羽状脉;小苞片长3-4毫米;花萼长约5毫米,裂片长约4毫米;花冠红色或粉红色,无毛,长4.5-6厘米,上唇椭圆形,顶端微缺,下唇长圆形,浅3裂;花丝带状。蒴果长约2厘米,无毛,有光泽;种子近圆形,直径约3毫米。花期9-10月。
2、产地分布
产地:产海南(陵水、保亭、三亚、东方和定安等地)
海拔:生于中海拔阴湿的崖壁上
3、分类文献
PeristrophemontanaNeesinWall.,Pl.As.Rat.3:113.1832.etinDC.Prodr.11:493.1847.p.p.;C.B.ClarkeinHook.f.Fl.Brit.Ind.4:556.1885;HemslinJourn.Linn.Soc.Bot.26:248.1890;海南植物志3:561.197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