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础营乡
鲁础营乡是黔西南州、兴仁县境内唯一的回族乡镇,地处兴仁、兴义、普安三县(市)结合部。国土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以组、居住着汉、回面依、黎、彝、苗等到11个民族,现有总人口的士38.1%。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75万亩,距兴仁县城24km,距州府兴义务64km。东与雨樟镇交界,西抵普安县楼下镇,南与兴义市万屯、马岭、清水河三镇接壤,北与新龙场镇毗邻。雨(樟)海(子)公路贯穿乡境,南(宁)昆(明)铁路挂乡而过。
中文名:鲁础营乡
行政代码:522322205
身份证前6位:522322
长途区号:0859
邮政编码:562300
隶属政区:兴仁县
行政级别:乡
车牌号码:贵E
辖区面积:1.46km2
1、地方简介
鲁础营乡是黔西南州、兴仁县境内唯一的回族乡镇,地处兴仁、兴义、普安三县(市)结合部。距兴仁县城24km,距州府兴义务64km。东与雨樟镇交界,西抵普安县楼下镇,南与兴义市万屯、马岭、清水河三镇接壤,北与新龙场镇毗邻。国土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以组、居住着汉、回、黎、彝、苗等到11个民族,现有总人口的士38.1%。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75万亩,其中田4725;在森林8.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7%,有宜牧荒山9万余亩,自然林万亩。
2、城乡发展
雨(樟)海(子)公路贯穿乡境,南(宁)昆(明)铁路挂乡而过。随着兴仁西北经济环线的实施,交通区位初见优势。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家寨道堂、海子天然林保护区、“世界五最”的清水河峡谷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全乡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烤烟、林业、畜牧为重要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调整,科教兴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全乡经济社会日益向前发展。
3、行政区划
鲁础营乡
鲁础营乡区划
522322205200210鲁础营村
522322205201220海丰村
522322205202220清水河村
522322205203220堵氽村
522322205204220民族村
522322205205220中兴村
522322205206220索土村
522322205207220孔白村
4、地方人口
鲁础营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5713
男8388
女7325
家庭户户数3836
家庭户总人口(总)15630
家庭户男8310
家庭户女7320
0-14岁(总)5263
0-14岁男2831
0-14岁女2432
15-64岁(总)9379
15-64岁男5040
15-64岁女4339
65岁及以上(总)1071
65岁及以上男517
65岁及以上女55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555
5、党建工作
兴仁县鲁础营乡:以同步小康为抓手夯实基层党建
近年来,兴仁县鲁础营回族乡把同步小康放到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同步小康共谋发展夯实基层党建。
鲁础营是一个欠开发,欠发达的民族地区,乡境内无丰富的矿产资源,无大型企业,交通闭塞,传统的农业占据主要地位。近年来在省委、州委、县委的帮助下,安排州、县领导*任组长的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工作组,深入村组对鲁础营进行驻村帮扶,在以乡党委为领导的“一统四联”工作的支持下,理清了思路,找好了路子,夯实了基础党建。首先,驻村工作组和村支部一起完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整改,及时整改支部软弱涣散的问题,支部理论不扎实的问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宗旨;其次,开展走访调研,根据实际情况找到驻村发展的困难,以及适合当地发展的好路子;再次,紧紧围绕县委的同步部署开展“同步小康、四在农家”总体方向,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把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作为工作的重点,重点帮扶带头创业的模范户。通过驻村组的帮助,鲁础营各村支部从不干事,怕干事,得过却过的软弱涣散的现状转向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大转变,充分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快了鲁础营2016年全面实现同步小康的宏伟目标。
6、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麻沙河风景区
发源于三道沟竹海深处,是一条喀斯特地区典型的河流,它全长185公里,自西向东横穿兴仁县境,流入北盘江,其中游距县城仅4公里。麻沙河是兴仁县的母亲河,是一条神奇的河,也是一条风光旖旎的河流,水流在重峦叠嶂中穿行,七伏七露,宛若云遮雾绕的游龙,沿途既有峻峰峡谷,急流险滩,又有农夫荷锄,村女浣纱的田园风光和小桥流水沿河两岸居住着勤劳好客的布依族人民,其古朴神秘的生活方式以及千百年来的动人传说,令人神往。
麻沙河最神奇,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段是从下屯桥电站至民建乡的沙锅寨,是探险漂流的理想之地,“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行,最奇清丽悠远,蔚为人间胜境;到处清风明月,流水激湍,至妙玉带三峡,堪称洞天福地”;“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诗情更兼画意;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清丽不让恬淡”。从下屯桥下水漂流,一开始就会被战马峡两岸高竣的险峰所震摄。人在谷底,仰头只见绝壁千仞,藤蔓摇曳,危峰兀立,势如奔马。每逢雨季到来,到处是飞瀑直下、跳珠溅玉的壮观景象。过了战马峡谷,麻沙河两岸已是青山如黛、绿草如茵,如果是在春天,各种野花迎风怒放,灿烂夺目,那“流水带花香,心事随波漾”的初春景象更是让人如痴如醉。沿河缓缓而行,就到虎啸崖了,只见一堵高耸的岩石将河拦住,其模样象一只雄踞的猛虎,正高昂着头,守护着它身边的河流,河水在虎啸崖下轻轻淌过。过了虎啸崖,在一阵阵鸟鸣声中便来到了柳林湾,两岸是上百年的古柳,它们虽然根隔着河,枝叶却相交相抱,宛若热恋中的情侣,形影不离,长相厮守。有的树干老态龙钟,虽弯腰驼背,却潇洒得体;有的直接伏到了水里,形似苍龙饮水;有的裸露着根须,下到水中,仿佛要涉水过河;有的低头照水,妖饶妩媚;有的扭腰甩袖,风情万种;有的树干已显得非常苍老,但树的上部却是一律的葱笼茂盛,老树新枝。顺水而下,翠柳一路相随,树是鸟的天堂,浓荫敝日下叽叽喳喳的鸟鸣更增添了水面的幽静,让人进入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麻沙河的奇特是刚柔相济,刚才还是平水如镜,一会儿又一改温顺,变得顽皮起来,它有时在石头缝隙间欢快地流淌,溅起朵朵晶莹的水花,有时又漫过巨大平滑的石块,形成跌宕的瀑布。漂流麻沙河美不胜收,可以让人充分领略到奇、秀、险、幽的感受,令人神往。
彝家洞
彝家洞位于兴仁县新龙场镇境内,距县城约8公里。彝家洞属天然溶洞,全长800多米,有10余个耳洞,进口面北,出口向西,其主要特点是高、宽、奇、妙。
在洞外数百米,即可见宽阔的圆拱门形洞口,一排排准圆锥状青苔及参差的钟乳石成弧形高挂在“洞门”的圆拱上,宛如人工制作出的门帘顶端的荷叶边。进入洞中,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厅高约30米,宽约三四间屋,左侧厅壁半腰处起一半屯,沿厅壁逐渐升高,渐向前延伸,犹如一架天梯。穿过洞口“大厅”,绕过一对半人高的“银白宝塔”和数只俯着的“千年老龟”,就进入了“仙人梯田”,一层层一块块满注清水的“梯田”连绵不断,田中还有那戏水的“长鼻小象”和鸣跳的“青蛙”。紧靠“仙人梯田”一景左面的的一个耳洞即是桃源热洞,钻进狭小的洞口,里面是一个宽敞的“世外桃源”,热气逼人,且越往里走越热,仿佛是一个升温洞,退回主洞往前走,跃进眼帘的是一群群“猛兽”,居高独立的“雄鹰”,威猛的“雄狮”,倒吊垂死的“恶狼”,昂首吐信的“眼镜蛇”,绝迹已久的“恐龙”等。在洞的中段是比洞口“大厅”高得多的“龙宫”,壁呈灰白,均匀地堆着棉花状的花纹,一根钟乳“擎天柱”拔地而起,直达顶端。宫室中钟乳形成的宫门、宫体、宫帏逼真而自然,门外还立着两个宫廷“卫士”。在“龙宫”之前一座长满石笋石柱的“仙山”上聚集了许多的“神仙”,身着“中式长袍”,一个个衣袂飘飘,怡然自得。此外还有与洞后段“广场”相邻的能呼名道姓“-仙群”、逼真的“庙宇”、身着民族服饰的相拥依立于石莲花下芭蕉树旁的“莲花情侣”等。在洞的后段是地面十分平坦的广场,一株古老巨大的钟乳树沿壁而生,高入“云霄”,广场左面,一壁宽10余米的钟乳“瀑布”仿佛从天而泻,隐隐传出隆隆水声。彝家洞的最后一景“碧-潭”(碧-潭神圣地,荡涤烦愁此间走)。碧-潭”面积约100余平方米,其潭水一碧如洗,水面一如平镜,透着冷冷银色的青光。面潭而立,心也会变得如潭水般明净,抛却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和忧愁。
7、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兴仁肠旺粉
兴仁县肠旺粉具有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
肠旺粉是一种风味独特的小吃,它从主料、配料到调料都各具特色,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肠旺”二字,“肠”是猪大肠,俗称肥肠;“旺”是猪血,肠旺是“常旺”的谐音,寓意吉祥。肠旺粉那肠、血嫩、粉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和口感,使人们品尝后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肠旺粉的煮十分讲究。正宗的肠旺粉是一碗一煮,从不一次煮一大锅。每碗肠旺粉抖散下入烧至微沸的开水锅中,煮至锅中翻滚时,用漏勺捞起,再往漏勺中冲入一碗冷水,然后迅速将米粉放入汤锅中烫热,后装入用豆芽垫底的碗中,再往碗中灌入鸡汤,放入肥肠片、血旺片和脆臊,最后淋上红油,撒入葱花。
清镇凉水井老腊肉
贵州特产—清镇凉水井老腊肉,贵州著名土特产之一。其貌不扬,但吃味好,嚼在口里,满嘴生津,齿颊留香。蒸熟的腊肉,香肠可以一片片、一丝丝撕着吃。洗净的肥腊肉,通明透亮,放在阳光下,可照见人影,油而不腻。
制作方法:贵州人制作腊肉、香肠有其独特的工艺和手法,腊月间,人们将自家喂养的猪宰杀,大部分用来制作腊肉。人们先将肉切成条条块块,重的有四五斤,轻的也有一两斤,然后将肉抹上盐,再放进坛子里或木桶中,让盐渗透到肉的各个部位,一般要腌五至七天,而后再将肉取出,挂在通风处,将水滴干,使肉收缩,这样便可以熏烤了。腊月间,农家多在堂屋里挖一火坑,而肉则挂在火坑上面,也有挂在灶上面,一边烧柴取暖做饭,一边便可以将肉熏制好,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