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月湖湿地公园
临沂双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罗庄区委、区*驻地,2007年6月11日经建设部批准,临沂市双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入选我国第四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继临沂滨河城市湿地公园又一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1、简介
双月湖原名泥沱湖,“泥沱双月”曾是古“琅琊八景”之一。临沂双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罗庄区委、区*驻地。1993年,原罗庄镇组织人力物力大规模开发,在其旧址上开掘一人工湖。新区成立后,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区城建部门又将其改建为人民公园。现湿地公园占地76.8万平方米,是开敞式城市园林绿地广场,四周环绕着碧波荡漾的双月湖,水域面积500多亩,修建各种风格和造型的桥梁11座。公园栽植各类花卉苗木20余种、12.5万株,。公园中心花坛组成了“双月拱日”的图案,8根高6米的大理石龙凤柱矗立其中。园内设置了拓荒牛、飞马等各类雕塑,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四季有绿的绿化格局。现在,公园每天游人如织,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历史文化
双月湖原名泥沱湖,“泥沱双月”曾是古“琅琊八景”之一。据《沂州志》记载:“在州南20里,中有圆洲,夏秋菱荷并茂,月夜泛舟,洲上香风四来,花气拂人,宛如仙境。”《临沂县志·湖泉》中说:“泥沱湖,城西南18里,周10余里。中有圆洲,水环如镜。”
临沂市双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古景成韵入诗中
明朝时,沂州诗人官栋作了《泥泊湖白莲》诗,收在《沂州志》里。原诗为:
“芙蕖的砾斗清妍,
冰雪亭亭倚绿烟。
越女乍妆临宝镜,
杨妃初浴出温泉。
鱼惊振鹭窥芳渚,
人讶轻鸥狎画船。
况是华峰香十丈,
坐令毛骨可升天。”
这首诗出神入化地描绘了泥沱湖莲花盛开的妙景。
无独有偶,《沂州志》还收藏了明朝河南新安人舒祥的《琅琊八景诗》,其中一首《泥沱月色》就是描绘泥沈湖月夜之美的。原诗为:夜半银蟾印碧流,澄澄波底一轮秋。分明水府开金镜,仿佛天河浸斗牛。宿雁不惊矶上客,潜鱼还避渚边鸥。渔郎隔岸相呼语,尽是芦花暗钓舟。
诗中描绘,泥沱湖夜半银色月光映射在碧清的水流上,清澈的波底又现出一轮秋月,分明是龙宫里打开了千里金镜,又好像天河里沉浸着斗牛二星。此诗描绘的泥泊湖月色,真是幽雅绝伦。更可贵的是,开头两句写了天上、水中双月相映之美,这恰恰是“双月湖”取代“泥沱湖”的源头所在。
临沂市双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倘再追溯泥沱湖的源起,则无据可考,只能借助美丽的民间传说。相传很古的时候,一次天降陨石雨,一只巨大的金盆落下来,砸了一个大坑。后来淤泥流入,渐渐形成了湖泊,就是泥沱湖。此湖,为临沂境内唯一的常年积水湖。夏秋汛期,城南之水汇集南流,形成广袤约10数里的大湖。湖水荡漾,常年不涸。芦苇丛生,莲荷飘香,鸥鹭翔集,鱼虾繁昌。每当月夜晴空,月到天心,影印湖底,风吹水面,清香四溢,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如泛舟其上,令人心旷神怡,飘然若仙。
沧海桑田,至续修临沂县志时,在《实业》篇中记载:“民国三年,八块石村民王中庸等提议开沟,地方人多难之者,事遂未果。延至六年,其议始行。按地出夫,开沟凿石,由湖底迤西北输入鱼梁沟,流入涑水,百余顷之洼田水害遂除”。自此,泥沱湖变为米粮川。然而,水产之丰盛与名胜古迹之风景,亦从此湮没了。
3、发展
1992年,罗庄镇党委以泥沱湖原址为中心,在其旧址上开掘一人工湖,开发了占地1480亩的双月湖景区,将“泥沱湖”更名为“双月湖”,成为罗庄区的标志性景点。
如今“双月湖”景区皓月当空、静影沉璧,宽阔的水泥马路纵横交织其间,罗庄区行政办公大楼巍巍矗立于前。周围,一座又一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耸入云端。
2007年6月11日经建设部批准,临沂市双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入选我国第四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继临沂滨河城市湿地公园又一国家城市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