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
清水河,宁夏境内黄河水系的主要河流。发源于固原县南部开城附近,流经固原、海原、同心至中宁泉眼山注入黄河,全长320公里,流域面积1.4481万平方公里。东南西三面为地形破碎、沟谷发育的黄土地貌,中为南高北低的河谷平原。全流域已建成沈家河、长山头等中小型水库78座,灌溉农田1.12万公顷。
名称:清水河
所在洲:亚洲
流域面积:14481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宁夏
长度:320千米
源头:固原县南部开城
特色物种:春小麦、冬小麦、糜谷、马铃薯、胡麻、芸芥、玉米、高梁、荞麦
1、河流概述
黄河上游支流。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古代称西洛水、高平川水、蔚茹水,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开城乡境内的黑刺沟脑,向北流经固原、海原、同心、中宁等县,在中卫的泉眼山西侧注入黄河,长303公里。是宁夏境内流入黄河最大、最长的支流,在固原地区境内流程180公里(直线),流域面积8499.6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65亿立方米。受整个气候的影响,清水河流量越来越小,表现出干旱半干旱河流的特点。
2、河流历史
清水河
清水河流域的灾害甚多,干旱、风沙、冰雹、水土流失和苦水等自然灾害,一直严重影响着流域内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民生活十分贫困,是我国著名的低产贫困地区之一。除上述灾害外,地震也是流域内的一大灾害。流域的上中游,是中国地震活跃、震次频繁、震级较高的地区,中小地震几乎年年都有。1920年12月16日大地震,震中在海原县,震级为8.5级,烈度达12度,山崩地裂,黑水横流,地面或为高陵,或为深谷,房窑倒塌严重,人畜伤亡甚多,海原县死7万人,流域全境死亡人数不下20万人。大震之后,人能感觉到的余震有360次,断续时间长达一年之久。这是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3、地理概况
清水河
全流域平均泥沙侵蚀模数3410吨/平方公里。由于干支流流经含盐量高的第三系红层或石膏地层,河水矿化度高,并由上游向下游递增。当地采取排盐蓄淡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利用中下游苦水灌溉农田,获得了较好收成。清水河河谷平原地势平坦,有较大面积水浇地。下游已开辟为引扬黄河水的新灌区。土壤多为黑垆土。农作物有春小麦、冬小麦、糜谷、马铃薯、胡麻、芸芥、玉米、高梁、荞麦等,是宁夏南部的重要农耕地带。
4、气候特征
清水河
5、水资源概况
清水河
清水河不仅水资源贫乏,而且水质很差,有大量苦水分布,愈向下游水愈苦。据观测,干流三营断面河水平均含盐量小于3克/升,韩府湾站平均含盐量增至3.58克/升,至泉眼山站平均含盐量达5.08克/升。其苦水区域分布,有苦淡交错的,有全为苦水的,更有浓度甚高的苦水出露点。流域内左岸的中河、苋麻河、西河、长沙河等支流是苦淡交错分布,各支流上游的较大支沟多为苦水区。流域内中下游干支流的地表水均为苦水,中下游干流川区及多数支流的地下水亦为苦水。流域内苦水的含盐量一般在3~10克/升。局部地区矿化度在15克/升以上的臭泉水出露点有10余处,其中矿化度最高的是东至河上游的硝口4号井,泉水含盐量高达138克/升,日产水量40立方米,水中富含芒硝,臭气甚浓,对河水污染严重。长期饮用苦水有损于人体健康,流域内地方病甚为普遍。为了获得淡水,当地群众多在山坡、路旁修建“水窖”,积蓄天然雨水,以备饮用,饮水十分困难。
6、水利工程
清水河
长山头水库是清水河流域治理中的关键性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417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97.9%,几乎控制了流域的全部水沙。该工程自1960年8月建成投入运用以来,由于库区淤积严重,已连续加高了4次,坝高由初建时的26.5米加高至34.5米,库容由0.86亿立方米增至3.05亿立方米,进入大型水库之列。水库平日不蓄水,只滞洪拦泥,是一座大型拦泥库。这是由于清水河多沙的特点所决定的。它不仅具有一般水库的防洪作用,而且拦沙淤地效益特别显著。
为了开发沿黄干旱高台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国家还在宁夏境内修建了同心、固海两大扬黄工程,灌溉清水河流域的干旱土地。同心扬黄工程建于1977年,自中卫县境七星渠引水,设计流量5立方米每秒,设5级泵站,累积扬程253米,干渠长93.7公里,沿清水河左岸逆流而上至同心县,有效灌溉面积8万亩。固海扬黄工程建于1985年,自中宁县泉眼山黄河干流直接取水,设计流量20立方米每秒,设10级泵站,累积扬程342米,干渠长202公里,先沿清水河右岸上行,至长山头架渡槽跨越溢流坝后,改从左岸上行,并与同心扬黄干渠立交,然后同在左岸于不同高程位置上并行一段后直至固原县七营,设计灌溉面积40万亩。这两大工程的建成,为开发清水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原来干旱缺水的宽谷川地(包括长山头库区)都成了这两大工程的灌区。
7、污染状况
清水河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