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敬
娄敬(生卒年不详)汉初齐国卢(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人。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娄敬的建议得到张良的支持,刘邦最终决定建都长安。为表彰娄敬,赐姓“刘”,任命他做郎中,号“奉春君”。对于汉初政策的制定及西汉政权的稳定起过很大作用。
姓名:娄敬
别称:刘敬
所处时代:西汉
籍贯:齐国卢
称号:奉春君、建信侯
官职:郎中
封爵:关内侯
1、生平简介
娄敬
娄敬(生卒年不详)汉初齐国人。戌陇西,过洛阳,衣羊裘,觐谏高祖,陈述关中优势,汉随定都关中。赐娄敬刘姓,故史书记以刘敬。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七年,韩王信结匈奴反汉,高祖御驾亲征,被围白登七日,脱险后始信娄敬忠直,随封关内候,号为建信候。汉初天下初平,匈奴犯境,娄敬首倡和亲,嫁高祖长公主与单于,娄敬往结亲约。为加强*政权,娄敬献策高祖,迁徒全国各地豪杰、名门居关中十余万口,娄敬晚年隐居永寿境内。
娄敬墓在秦岭以北户县光明乡娄村与南什村之间,县城东南方,距县城10公里左右
2、生平经历
早年
在济南市长清区的东境,有一条南北狭长的张夏谷地,它将泰山西北山地一分为二,自古成为南北交通的孔道。张夏谷地中部的东侧,具体说张夏镇张夏村东七里,有一处名叫“小娄峪”的山坳,环境幽深僻静,相传当初“齐人”娄敬发迹前就曾隐居于此。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长达4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宣告结束。2月甲午日,汉王刘邦在定陶登基做了皇帝,他就是汉高祖。定陶,在战国秦汉时代人们的心目中,是大地的*,即所谓的“地中”。这里,民殷物阜,水陆交通便利,原有的城防设施也可资利用,只是因为地势低洼,周围又无险可守,所以是不适合做帝国首都的。既然如此,那么帝国都城的首选应在哪里呢?在高祖君臣看来,则非洛阳莫属了,这是因为:第一,洛阳本为周朝旧都,定都洛阳,无疑可以表明汉朝是直接承续周朝而来的,秦朝的统治是非法的;第二,洛阳有现成的宫殿可以利用;第三,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四遭有山水之险可供凭恃;第四,高祖君臣是清一色的关东人,洛阳地处关东,以洛阳为首都,也是大家的感情所能接受的。于是,当年三四月间,高祖在诸侯大臣的簇拥下迁都洛阳,住进了洛阳的南宫。5月,高祖下达了士兵各归原籍复员为民的诏令,天下自此仿佛就太平无事了。
6月,被征调去陇西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戍守的娄敬拉着车子来到洛阳。当他知道高祖正在洛阳,就放下车子,去拜访齐人虞将军,请求晋见皇帝。虞将军见娄敬穿着寒酸,想给他换一身漂亮体面的衣服,娄敬不肯,说:“我穿丝绸袍子,就穿着丝绸袍子去见皇帝;穿麻布短衣,就穿着麻布短衣去见皇帝。反正是不愿改头换面的。”虞将军见他如此固执,也不便勉强,就进宫禀报皇帝,皇帝召见娄敬。
劝帝迁都
娄敬进宫,汉高祖赏他饭吃,然后问有何事要禀报,娄敬说:“陛下定都洛阳,莫非是想与周朝一比国势的兴隆么?”高祖说:“是。”娄敬说:“可是,陛下取得天下的途径却与周朝大为不同啊。周朝的先祖始于后稷,唐尧把他封到邰邑(今陕西武功西南),积德累善有十几代。公刘为躲避夏桀,迁居豳邑(今陕西彬县西北);太王古公亶父又因为狄人的侵扰,只好手执马鞭,离开豳邑而迁居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境内)脚下,周族人民都争先恐后地追随他。后来周文王做西方诸侯的领袖,调解了虞、芮两国间的争端,开始接受天命,这时吕望、伯夷从遥远的东海之滨前来归附。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不约而同会师于孟津的诸侯就多达八百家,于是一鼓作气灭了商朝。周成王即位,周公旦辅政,营建成周洛邑为东都,他们认为洛邑地居天下的*,四方诸侯纳贡述职,道路里程远近相同。君王有德行,则很容易统治天下;君王没有德行,则很容易失掉天下。凡是定都洛邑的人,都是打算后世子孙靠德行赢得人心,而不是想让后世子孙凭恃地势险要骄奢淫逸、虐待人民啊!及至周朝衰落,周王室分裂为东周、西周,诸侯们没有朝贡周王室的,而周王室也拿他们无可奈何。这不是因为周王室德行不足,而是因为时事迁移,形势衰弱了的缘故啊。如今,陛下崛起于丰沛之间,收集散兵游勇3000人,统率他们一往无前,席卷巴蜀汉中,平定三秦,然后与项羽相持于荥阳,大战70场,小战40合,使得天下生民肝脑涂地,父子兄弟抛尸荒野,不可胜计,以至时到今日,哭泣之声不绝于耳,伤残之人还没有康复,如此还想与周朝成康之治比美,我私下里认为是很不合适的。再说关中披山带河,四周又有关塞可守,天下一旦发生变乱,上百万的兵员民夫马上就可以动员起来。凭借秦朝的家底,依靠土肥水美、物产丰富的资源,关中就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天府之国。陛下入关,定都关中,关东地区即便发生变乱,也可以完全据有秦国故土。与人打架,不扼住对方的脖颈,捶击对方的脊背,就不能取得完全的胜利。陛下如果入关,定都关中,就等于是扼住天下的脖颈而捶击天下的脊背了。”
娄敬反对定都洛阳而力倡定都关中,首先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他认为汉朝取得天下的途径与周朝大为不同,周以施德于民数百年而得天下,汉得天下却是靠了数年的混战,是以天下苍生肝脑涂地为代价的。因此周朝能以仁政德治长期立国于洛阳,不必考虑洛阳四周是否有山川之险可以依靠;汉朝择定都城却不能不充分考虑到军事地理的因素。洛阳,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虽然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前有洛水,后有黄河,也属形胜之地,然而与“山河表里”的关中相比却要逊色很多。关中,地势高亢,本来就可以对关东形成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更何况关中又有四塞之固,具体说来,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有岐山、九峻山、嵯峨山,东有黄河,再往东又有崤山、函谷关,境内地域辽阔,河流众多,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战略上有足够大的回旋余地。因此定都关中,战略上可以取得绝对的优势。至于经济方面,号称八百里的秦川也比洛阳强出许多,这里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农业发达,自古是天府之国。倘若再将畜牧业发达的陇中、物产丰饶的巴蜀汉中与关中联系起来看,则关中的经济优势就更为明显。诚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由于娄敬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所以高祖很重视他的意见,并马上就此征求群臣的看法。群臣关东人居多,不愿远离家乡,纷纷叫嚷道:周朝统治天下数百年,秦朝却不及三世而亡,因此定都关中不如定都洛阳。高祖犹疑不决,便请他的“智囊”留侯张良来筹划此事,张良明确赞同娄敬的意见,于是高祖当天就起驾西上,定都关中长安。
古代,国都乃立国之根本,国都的选定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西汉政权能存在200多年,国运昌隆,成为历史上只有唐朝才可以与之相媲美的伟大朝代,自然与定都长安有关。清人评论道:“刘(娄)敬建都关中议,自具卓识,留侯(张良)赞之,高帝纳之,遂定汉家四百年(包括东汉——引者)之基。”张良是汉廷的开国元勋,娄敬仅是齐地的一介平头百姓,可见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只要有经天纬地之才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小人物原本也有机会做出兴国兴邦的大事,建功立业而赢得生前身后名的。
因此,迁都长安后,汉高祖刘邦对首倡迁都之议的小人物娄敬褒奖有加:赐姓刘氏,官拜郎中,号曰“奉春君”。关于“奉春君”三字的含义,古人张晏的解释是正确的。他说:“春,岁之始也。今娄敬发事之始,故号曰‘奉春君’也。”
其实,娄敬“发事之始”,又何止迁都一项?汉代和亲以及迁徙豪富这两件大事,也是由娄敬首倡的。
反对出战主张和亲
和亲,指的是汉朝与匈奴之间的联姻。匈奴是蒙古草原上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擅长骑射,自战国时代开始,时常侵扰中原国家。秦代,秦始皇派遣蒙恬将军统率数十万大军北伐,将匈奴人驱逐出河套地区,并修筑了用以防御匈奴的万里长城和从咸阳至长城间的国防公路——直道。秦末,中原大乱,兵燹连天,无暇北顾,匈奴人于是趁机卷土重来。尤其是冒顿单于弑父登基以后,庞大的匈奴军事共同体正式形成,这时的匈奴仅骑射之士就多达30余万众,对新建的汉朝政权构成严重的威胁。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1年)春,刘邦借口北备匈奴,将韩王信由颍川徙封到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不久又徙封到马邑(在今山西朔县)。这年九月,单于率领匈奴人大举入侵,围攻马邑,韩王信投降匈奴,然后与匈奴连兵进攻太原,兵临晋阳城下。汉高祖闻讯,于当年年末、次年年初,率军亲征,娄敬作为郎中,也随驾北上。当时正值严冬,天寒地冻,风雪交加,汉军士兵冻掉手指脚趾者不计其数。冒顿单于见状,遂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在晋阳城下与汉军刚一交锋就佯装溃败,各路汉军乘胜追击,进展迅速。高祖被这一连串的小胜冲昏了头脑,竟想寻机决战,一举解决匈奴问题。于是先后派遣十批使者前往冒顿在代谷之外的临时驻地,打探匈奴人的虚实,而匈奴人则事先把壮士以及好马肥牛藏匿起来,因此呈现在汉朝使者眼前的尽是些老弱病残的士卒以及瘦骨鳞峋的牛马。使者回到晋阳,异口同声说匈奴国力衰弱,不堪一击。高祖仍有些不放心,就派娄敬出使匈奴。娄敬回来禀报说:“两国交兵之际,按理说各方都会向对方夸示自己的优势,可是这次我去匈奴那里,所见到的只是些老弱残兵和病牛瘦马,这表明匈奴在有意展示他们的弱势,而同时又埋伏下奇兵寻机与我们一争高下,愚以为匈奴是不可以打的。”此时,汉朝已派数万大军越过句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正向北火速挺进。高祖听罢娄敬的汇报,破口大骂道:“你这齐国的混蛋!靠卖弄嘴皮子就混了个官做,而今竟敢胡说八道扰乱军心!”遂把娄敬铐了起来,就地关押在广武(在今代县西南),然后继续上路,日夜兼程向北开拔。为了争取先机之利,高祖撇下行军迟缓的步兵,只率领他的骑兵火速前进,然而怎料到刚抵达平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就陷入30多万匈奴骑兵的重重包围之中。汉军粮草不济,饥寒交迫,眼见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无奈中,高祖采纳谋士陈平的计谋才解白登之围。高祖返回长安后,就向娄敬征询有关对付匈奴的策略。娄敬说:“天下刚刚平定,兵困马乏,是不可以用武力征服匈奴的。冒顿杀父篡位,霸占他父亲的群妾,凭借武力作威作福,这样的人,是不可以用仁义道德去劝说的。然而倒有一个办法可以使冒顿的子子孙孙永远做汉朝的臣子,只是怕陛下做不到。”高祖急切地问道:“如果能像你说的那样,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到底该怎么办呢?”于是娄敬将和亲之计和盘托出,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所生的大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并陪嫁大量彩礼,那么单于肯定为贪图彩礼而敬爱公主,那么公主生下的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将来接替单于。陛下每年按时将汉朝多余的而匈奴缺少的东西馈赠单于,同时派辩士用礼节劝诱单于。这样,冒顿活着,固然是您的女婿;死了,那么您的外孙继立为单于。哪曾听说外孙有敢同外祖父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这样,不需要战争就可以使匈奴逐渐臣服于汉朝了。”高祖原本就是个为了自己的**而不顾父母儿女死活的主儿,所以听了娄敬的一席话,不免心花怒放,连连称好。只是因为吕后死活不肯把自己唯一的女儿远嫁匈奴,最后只好找来一个宫女冒充大公主,由娄敬陪护她前往匈奴,与单于成亲。在匈奴,娄敬代表汉朝*与冒顿单于达成了似乎是永久性的和亲协议。
和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政治联姻。它并非首创于娄敬;先秦时代就早已屡见不鲜了,然而谈到统一的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实行政治联姻,毕竟还得从娄敬说起。那么如何评价娄敬的和亲之议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娄敬所倡议的和亲只是一种策略,是“敌强我弱”形势下的一种权宜之计,因此这种和亲从本质上说是不平等的,对于汉朝来说是屈辱的。其次,汉初和亲,虽然不能保证北部边境的绝对安全,但是长达几十年的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为汉朝政权的巩固、国力的恢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诚如汉武帝即位之初,御史大夫韩安国所说的那样:“刘敬奉金千斤,以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比韩安国稍晚的主父偃也认为:“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而这又为后来汉武帝大举反击匈奴争取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再次,虽然汉初和亲的动机是很现实的,仅仅着眼于边境安全,但汉匈两家的和亲无疑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最后,汉初和亲为后世历朝历代中原政权以和平方式解决与少数民族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移民关中
娄敬去匈奴议和时,发现河套一带的匈奴人距离长安最近的只有区区七百里,他们的轻骑兵一天一夜就可以到达关中,而这时的关中地广人稀,无论在人力和物力上都不足以抵御匈奴人的侵扰。因此,他建议高祖立即迁徙关东原六国王族富豪,以充实关中。在此,娄敬无疑是借鉴了秦朝的做法。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下令“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可是由于关东六国贵族豪富的抵制,迁徙政策显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秦朝就灭亡了。因此在秦末反秦起义中,关东原六国贵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齐国的田姓各支和楚国的昭、屈、景三姓,更是反秦起义的领导力量。他们的*在秦汉之际进一步壮大,在地方上拥有许多的支持者,有着很强的号召力,这对于新建的汉朝*政权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正是出于这一层考虑,娄敬建议把他们强行迁徙到关中。他对汉高祖说:“微臣希望陛下迁徙齐国的田姓诸支,楚国的昭、屈、景三姓和燕、赵、韩、魏四国的后代以及其他的豪杰名家,让他们来充实关中。天下无事,可以用他们来防备匈奴;诸侯发生变乱,也足以率领他们东征。这可是强本弱末的策略啊!”汉高祖说:“好!”于是让娄敬主持迁徙之事,结果关东原六国贵族富豪十多万户被强行迁到关中。
迁徙贵族豪富,是汉初削弱地方分裂*、巩固*政权的一项重要举措。因为行之有效,所以后世又常常被人所效法,数十年后,汉武帝就曾接受过主父偃的建议,将天下豪杰兼并之家迁徙于茂陵。其目的,用主父偃的原话说就是:“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
3、史册记载
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馀世。公刘避桀居豳。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马箠居岐,国人争随之。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险,令後世骄奢以虐民也。及周之盛时,天下和洽,四夷乡风,慕义怀德,附离而并事天子,不屯一卒,不战一士,八夷大国之民莫不宾服,效其贡职。及周之衰也,分而为两,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非其德薄也,而形势弱也。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於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馀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後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彊,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於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柰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柰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彊,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臣原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後,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彊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馀万口。
4、人物评价
陆机:建信委辂,被褐献宝。指明周汉,铨时论道。移帝伊洛,定都酆镐。柔远镇迩,实敬攸考。
杨庆:娄敬之于汉高,殊非血胤;吕布之于董卓,良异天亲。芝焚蕙叹,事不同此。
司马贞:厦藉众干,裘非一狐。委辂献说,釂蕝陈书。皇帝始贵,车驾西都。既安太子,又和匈奴。奉春、稷嗣,其功可图。
”明朝人凌稚隆《史记评林》卷九十九就《史记·刘敬列传》评论道:“按传内迁都、使虏、和亲、徙大姓,皆汉初大事也。太史公只叙此四事,而敬之功业自见矣。”司马迁记娄敬的事迹功业的确过于简约,以至于我们连娄敬生卒的大致年代也无法考知,但仅凭这区区有限的资料,就可见这位山东籍人在汉代的贡献,给山东人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5、人物传说
娄敬庵村既然以娄敬命名,自然少不了有关他的传说。据说,娄敬庵村的老人们一提起娄敬来,几乎都能说出几个故事。高森绪先生和柴寿永先生曾查阅多种资料,收集有关故事,写有《娄敬与娄敬庵》一文,这其中就记载了有关娄敬的几则有趣传说。
娄敬会算卦,当地老人听祖上传说:娄敬先生能“前知五百年,后算五百载。”村里的邻居结婚、出行、做生意都找他算一算,他总是有求必应。某年,外地有两名应试的举子路经此地,慕名找到娄敬,算一算能否考中。娄敬测算他们二人都能考中,但不告诉他们。二个赶考的人非要他给算一算不可,娄敬只说了一句话:“刀把地是我的,小枣树也是我的。”这话什么意思呢?原来娄敬在村东有一块刀把形状的地,地里长着小枣树。他不但算定了有人占他的地,要打一场官司,而且这场官司还得由这两人当中的一人来断。二个赶考的人听后就记在了心里,但不知其中含义。后来果然不出所料,有一人到了县里做了县令,争地官司打起来后,娄敬说:“刀把地是我的,小枣树也是我的。”县官一听这句话,很容易地把地判给了娄敬。
还有一则传说,娄敬被刘邦封侯后,成了当地的名人乡贤,但他依然在村中居住,经常到县城办点事情。这个县城距娄敬庵约有五公里,娄敬先生早晨步行到县城,露水湿透了他的鞋袜,他对县官提出意见说:“这条路不好走,露水湿了人们的鞋袜。”县官说:“好,我告诉城隍爷,你走的时候不准有露水。”后来县官修了从县城到娄敬庵的路,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6、娄敬墓
娄敬墓
娄敬墓是一座尚未发掘的墓葬。从山顶仅存的十余通碑石以及覆盖整个山顶的柏树林观之,娄敬在当地历代官员及民众的心目中还是颇受爱戴的。据碑文所知,这些碑石中,最早的是明万历年间所立,随后还有清及民国等各个时期者。但是,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以及疏于保护,一些年代久远的碑石已经严重倾斜,字迹模糊:而有些碑石则被无情地毁弃于地。据说那是“史无前例”的杰作。
1981年10月,娄敬墓被陕西省人民*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竖立标志碑。1986年永寿县人民*公布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保护组织和科学记录档案。1990年前后,出土娄敬石像一尊,菩萨石像六尊,已收为馆藏文物,文保单位设有文保小组及文保员进行保护。
7、娄敬洞山
娄敬
娄敬洞山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南距灵岩寺15公里,西距五峰山5公里处。峪深3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传说是因汉代娄敬在此隐居而得名。古代道教兴盛时,这里曾为道观,现在除少数道院建筑完好外,多数已倾圮,有的尚存遗址。据玉皇殿墙上的碑文记载,道观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代,极盛时“殿宇峻起,神像璀璨、金碧辉煌,山谷生色,到此者悦如人居天上,境入桃源……”寺院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十二月被官府查抄封禁,没收田产200余亩,房屋75间,寺观树株尽被砍伐,道观逐渐衰败。“*”中,许多古建筑和文物惨遭破坏,有些已荡然无存。
8、人物相关
娄敬似曾炼金宋>:“小说谓麟趾褭蹄乃娄敬所为药金,方家谓之‘娄金’,和药最良。《汉书注》亦云:‘异于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