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斗门区
珠海市斗门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端,东临中山市,南与本市金湾区相连,西面和北面与江门市接壤。全境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珠海市斗门区面积674.8平方千米。201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4.06万人。
中文名:斗门区
外文名:DoumenDistrict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下辖地区:井岸、白蕉、斗门、乾务、莲洲
面积:674.8平方千米
人口:34.06万人(2010年)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角
地标建筑:东经113°0.5'至113°25',北纬22°59'至22°25'之间
机场:珠海金湾机场
电话区码:0756
邮编区码:519100
*驻地:斗门区井岸镇朝福路139号
火车站:珠海北站
行政类别:市辖区
地方方言:粤语
车牌代码:粤C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1、基本介绍
斗门风光
珠海市斗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约东经113°,北纬22.5°交汇处),地处珠海、中山、江门三市交汇处。1965年7月由中山、新会划出部分镇村建县,1983年7月归属珠海市管辖,2001年4月撤县设区。珠海市斗门区面积674.8平方千米,辖井岸、白蕉、斗门、乾务、莲洲等5个镇,有100个行政村、23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4.06万人。珠海市斗门是著名侨乡,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16.6万人,涌现了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参*邝友良等一批知名华侨。斗门毗邻港澳,靠近高栏港和珠海机场,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贯通全境,正在建设的广珠铁路、机场高速公路、高栏港高速公路将使港口、机场的资源和功能辐射到斗门广阔腹地。
2、历史沿革
宋朝以前,斗门一带称黄字围,属新会潮居都。宋朝绍兴二十二年(1152)黄杨山附近岛屿划归香山县管辖,仍称潮居乡。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香山县潮居乡改称黄梁都。大沙、马墩、上横属新会县潮居都。清朝绪六年(1880)黄梁都改称黄梁镇。清宣统二年(1910)改镇为区,按数字编列,称香山县为第八区。1925年,改称为中山县八区。1930年,改称为中山县黄梁区。1931年,区名按数字编列,称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八区。1951年3月,仍为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九区。1958年11月,称中山县斗门大公社,为中山县7个大公社之一。横粉乡、大沙乡属新会县睦洲人民公社。1965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斗门县,隶属广东省佛山地区。1983年7月,斗门县归属珠海经济特区,成为珠海唯一的市辖县。2001年4月,国务院批准斗门撤县建区,同年12月斗门区正式挂牌成立,称为珠海市斗门区。
3、气候特征
斗门风光
珠海市斗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终年热量丰富,且水热同季,光照充足,冬暖夏凉,无霜期长,作物全年可植,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全境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春季,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天气多变,气温变幅大。进入4月雨日增多,前汛期开始,雷暴、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频发。7月开始为后汛期,受热带系统影响,热带气旋(台风)活跃。同时,7-9月是一年中相对酷热期,多晴朗天气,温度高、日照多、蒸发大。10月下旬后,台风影响已近尾声,后汛期雨季结束。进入11月,干燥的冬季风逐渐代替了暖湿的夏季风,天气秋高气爽,冷空气开始活跃,气温逐渐下降,旱季开始。冬季,盛行西北偏北风,冷空气活动次数增加,两股冷空气之间,天气先出现奇暖,继而一股强冷空气来临,又变得寒冷,晴天居多、雨量稀少。年平均气温为22.3℃,年际间变化比较稳定。年内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呈单峰型,最冷月为1月或2月(个别年份出现在12月),最热月是7月或8月。年极端最低气温每年均在1.5-7.5℃间,极端最低气温1.7℃(1975年12月14日)。每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在33℃以上,最高气温38.5℃(2005年7月19日)。从“春分”到“秋分”,昼长夜短,每天日照可照时数在12小时以上;而从“秋分”以后到“春分”之前,夜长日短,每天日照可照时数在12小时以下。斗门区域内年日照时数为1773.6小时左右。境内降水丰沛,日降雨量≥0.1毫米的雨日每年平均150天左右。年暴雨日天数12.6天。年平均雨量为2272.3毫米,年际变化大。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10月到次年3月各月雨量不足100毫米,4月份开汛,月雨量骤增,4-9月各月雨量均在200毫米以上,其中5-9月为降雨高峰期。珠海市斗门年平均风速3.1米/秒(2级),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表现为海陆风交替,日间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转由陆地吹向海洋,风速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3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或清晨。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冬、夏季风的转换。10月至次年3月份的冬半年期间,多为偏北风向,且平均风速稍大,夏半年4-9月的平均风速小些,并以偏南风为主。当热带气旋或寒潮光临时,则可出现大风。平均每年有3.0个台风,其中严重影响的1.1个,7-9月是台风影响的主要季节。
4、经济建设
珠海市斗门区形成了以世界500强企业伟创力以及汉胜科技、方正科技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格力电器为龙头的家用电器产业集群,以玉柴机器为龙头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珠海市斗门区作为地处南海之滨的“水果之乡”、“海鲜之乡”,是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和中国农学会国内首个授牌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拥有“斗门沙虾”、“五山青蟹”、“白蕉海鲈”、“鹤洲莲藕”、“白藤湖西芹”、“乡意浓有机米”等知名品牌,201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37.81亿元。2010年珠海市斗门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157.74亿元,增长7.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0.64亿元,增长16.7%;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7亿元,增长29.6%。
5、文化特色
珠海市斗门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等南宋皇族后裔赵氏子孙聚居于古色古香的斗门镇,并留下明清古院建筑代表作、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菉猗堂”。珠海第一个中国*基层党组织小濠冲党支部诞生在斗门。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珠海市斗门区体校,培养了“亚洲蛙王”曾启亮、雅典奥运会乒乓球银牌得主李静等一批本土优秀体育人才。“斗门水上婚嫁”、“装泥鱼”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乾务飘色”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获广东省教育强区、“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区等称号。
6、教育资源
斗门一中
珠海市斗门区有中小学校76所,其中公办完全小学55所,初级中学15所,高中(含职校)4所,民办学校2所。在校中小学生共69352人,其中小学生37192人,初中生19721人,高中、职校生10088人(不含在外就读的)。珠海市斗门区公办在职教职工3633人,民办教职工354人。珠海市斗门区有幼儿园46所,在园幼儿12643人,幼教职工共958人。
7、旅游资源
御温泉度假村
珠海市斗门区旅游资源有:御温泉、黄杨山、金台寺、斗门明清古街、接霞庄、黄氏大宗祠等。
御温泉度假村
御温泉被誉为“中国温泉旅游产业的开创者”、“中国温泉旅游产业的引领者”。以温泉为核心,集四星级度假酒店、特色乡村美食、综合服务配套“小汤镇”于一体,成为温泉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金台寺
金台寺的历史可上溯到七百年前的宋末元初,南宋遗臣赵时鏦等人隐居黄杨山所筑金台精舍为其前身。现寺院系1992年重修,坐落在黄杨山南麓,前眺崖门海口,后枕黄杨主峰,青龙山绵延于左,白虎山骑伏于右,南濒一泓碧水,风光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