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黔江(河段)

科普小知识2022-12-17 08:19:04
...

西江干流河段的黔江,古代称潭水、泯水、黔水、柳水或大藤江。俗称北江。黔江河段,起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与柳江汇合处,至桂平县郁江河口结束,上游为红水河段,下游为浔江段,共长122公里,河道平均坡降为0.0625‰,区间集水面积(不包括柳江)为2561平方公里,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6条(不包括柳江)。黔江段流经武宣县、桂平市2个县、市。黔江段河道狭窄弯曲,滩险较多。著名的大藤峡峡谷就在此段,2011规划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中文名称:黔江

俗:称:北江

古:称:潭水、泯水、黔水、柳水或大藤江

地理位置:广西东部

长:122公里

平均坡降:0.0625‰

集水面积:2561平方公里

流经地区:广西象州、武宣、桂平

主要支流:柳江、新江、濠江、旺村河等

1、河流简介


黔江大藤峡

  黔江史称"蛮夷之地"商周时代属巴国。前316年,秦灭巴国,设枳县属巴郡"仍以巴人为夷郡长,统其旧地"。前277年设黔中郡。东汉建安6年(201年),正式置县丹兴,隶属巴东属国都尉。三国刘蜀时代,丹兴属涪陵郡,隋开皇5年(585年)改置石城县,属巴东郡。唐天宝元年(724年)改为黔江县,属黔中郡。明洪武五年(1372年)纳入彭水县。

清代"改土归流"后,在乾隆元年(1736年)复置黔江县,此后一直沿用此名。1949年11月12日后,黔江隶属酉阳专区,1952年又随酉阳专区并入涪陵专区,1983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黔江县,成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黔江地区,黔江自治县为地区行署所在地。1997年12月20日撤消黔江地区,设立重庆市黔江开发区,代管石柱、秀山、酉阳、黔江、彭水5个民族自治县。县人民*驻联合镇。距湖北恩施机场和来风机场分别为160公里和110公里,至湖南大庸火车站约290公里,距乌江鹿角码头110公里,西出129公里即到乌江彭水码头。

现辖联合、马家坝、濯水、马喇、两河5个镇,九龙、白含、黑溪、两泡、沙坝、工农、石会、后坝、南海、中塘、册山、青风、舟白、县坝、濯西、水市、犁弯、五里、小庄、鹅池、学堂、杨柳、新安、新华、石家河、蒲花、金溪、新花、黎水、杉岭、新民、白石、黄溪、金洞、早化、平溪、石钟、水田、白土、太极、邻鄂、蓬东、寨子、正阳、渗坝45个乡,8个居委会,517个村委会。人口情况总人口48.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3万人。民族有汉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等14个,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49.94%。人口密度为199人/平方公里。

2、地质特征

黔江地质结构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的南西段鄂西渝东褶皱带。地处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小南海),向西南经县城西北大垭口、白家湾、青岗坪、筲箕滩至石家河,全长56公里,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地处巫山、大娄山山脉交汇地带,武陵山脉西翼,属中、低山区,地形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坝、河谷、山间小盆地,山地总面积占85%。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呈北东至南西走向,与河流近似平形,为岭谷相间的地貌。区内主要山体有灰千梁子、五福岭、麒麟盖、八面山、山塘盖和贾角山等。灰千梁子为最高山峰,顶峰海拔1938.5米,最低点为黑溪乡的马嘶口,海拔320米。主要河流是阿蓬江,发源湖北西部山区,流经区境,纵贯东南,至酉阳龚滩,注入乌江。小南海是区内唯一的山间淡水湖泊。

3、干流概况


黔江

  黔江,俗称北江。古代称潭水、泯水、黔水、柳水或大藤江。黔江干流起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与柳江汇合处,至桂平县三角咀郁江河口结束,上游为红水河段,下游为浔江段,共长122公里,河道平均坡降为0.0625‰,区间集水面积(不包括柳江)为2561平方公里,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6条(不包括柳江)。黔江段流经武宣县、桂平市2个县、市。

黔江段河道狭窄弯曲,有滩险29处。其中从勒马至弩滩是有名的大藤峡峡谷,长44公里,有滩险10处,水流汹涌,航行十分艰险,峡内深潭最深处达85米,在海平面以下。

4、水文特征

据西江干流武宣水文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49.1亿立方米,其中5~10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0%,5~8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4.5%,6~7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37.3%。可以看出,黔江与红水河段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受前汛期降水补给为主的大支流柳江的影响所致。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为0.21,实测最大年径流量为1910亿立方米(1968年),是最小年径流量689亿立方米(1963年)的2.8倍。

5、主要支流


黔江

  黔江的主要支流除柳江外有新江、濠江、旺村河、武赖水、东乡河、马来河(黄来水)等,以马来河较大(流域面积471平方公里,河长80公里)。6条支流的总长为395公里,流域面积179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13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上桥、思陇、三里、龙从、王村、上堂等6条地下河汇入,总长45.5公里,枯水期流量1.24立方米每秒。

柳江,上游在贵州省境称都柳江,入广西境称融江、柳江。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里纳九十九个潭,流经黔东南及桂北,在广西石龙三江口注入西江。干流全长773公里,流域面积5.7173万平方公里。

在武宜县境内,有多条支流汇集入黔江。自县西北起,有良村水流经鱼步村入黔江;赖山、架田小水流经岑山下大湾冲入黔江;甘涧水流至排楼、新龟入黔江;南洞水流至周眷村的新桥注入黔江;花山塘水流出平桥下注黔江;大平洞水流出宿岭入黔江;大禄山水经县城西流入黔江;大琳河流出新路桥下陈家岭入黔江;三里河由乐梅出旧县、河口入黔江。南岸有豪江河流经马步、下居龙村前入黔江;武来河流经新龙、桐岭出滑石渡口入黔江;盘古、湾龙诸小溪流出泗孤洲入黔江。北岸有东乡河自东北来流入黔江。南岸有马来河自西南来流入黔江;桂平界六那口、牛脚口、思愿口三溪汇流入黔江;浪滩村山水流入黔江。北岸有马铃坑、横木坑二水汇流入黔江;兰腰村叶妹坑等水流出大片塘入黔江。

石祥河,由仁元村西流折北经廷乃、门子山会合妙皇江水下石祥、马鞍山入黔江之上游柳江。

大琳河,一源发自瑶山出小琳又出大琳,一源出自双桂、屯头入穷岩山穿山1公里许出古远村至大琳合流而下,受大鹏桥一小水、小平洞一小水,流至贝贡经七星桥下龙山桥,又下受洪水口小水至新路桥下陈家岭入黔江。县内长度46.6公里,集雨面积15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8立方米每秒,三里河发源于东乡木楼山中,由山中流出六八河,经乐梅出三里经大灵桥*村由旧县、河口入黔江。县内长度45公里,集雨面积11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9立方米每秒,东多河水源最长。正北一水由金秀瑶族自治县沙梨坪分界枫树凹处发源,汇高达小水流经上洞、南门洛桥、武兰,又受那沙、石牛水下魏屋,又受甘六、李勉水下水口。另有东北一水自东温山发源,经双髻山前,自东而西经屯应、马台、吴村又与冲尾、莲塘水汇合下王年桥至水口总汇直下东乡圩。又有正东一水由寻蓬发源,流经松响、甘则、尊头至东乡圩的西南寺村,复有南来一水由白沙蛹发源,经禄庙、上棉、堡村,又受古眉小水,下流车田坝总汇至三江坝,由波吉出霞山、甲村至勒马入黔江。县内长度46.1公里,集雨面积285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3立方米每秒,枯水流量0.5立方米每秒,可筑坝引水或提水灌溉农田,不能通航。

武来河一水出自分岭,北流经巴寺桥、梧山坝至伏柳村前受北堂、龙统诸水,名三江。一水出自禄丰、剑南,南流经高椅、石座上桥受禄宽、安村、灵头山泉来汇合,再向东北流经石座、下桥、怀台坝至下庚桥与花马潭汇东流穿下庚山,流经立志下三江与分岭诸水合流于汶村三孔桥,北流经古例、龙宫等坝,下新龙桥与汉村、禄仁诸水汇合,经大井桥至伏马与田台水泉汇合,到人和与乌龙潭、回道潭汇合,再下禄禅受白花山水至禄鸿桥与大蒙潭、白沙潭二水汇合,再往下流接古炼六庙水,到中湾村前受田寮、旧圩、雅岗诸小水,顺流下安村出滑石口入黔江。县内长度39.5公里,集雨面积21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6立方米每秒,枯水流量0.3立方米每秒,可筑坝引水或提水灌溉农田,不能通航。

马来河,源自贵县北山(即平天寨),经上龙山圩,下中里圩至奇石圩(以上属贵县)至达开水库坝首下方过鲁班、文来、古尖、平阳、义良、那范、上中下马来等村至牛头坪入黔江。县内长度80公里,集雨面积47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4立方米每秒,枯水流量0.05立方米每秒。该河岸高水低,各村田亩难资灌溉。

豪江河,有二源。一源出自来宾县的都禄、鸡翎等村,流下至定笔受河龙村背的水,下流合江坝。一源出自下汶村,流经灵池受盘古岩流出的水,趋合江坝与都禄流来的水汇,又受上堂波朗泉(此泉底当日光照耀时,水色斑斓,光彩如虹)合流下瑶兰、思布、方学、复旦、禄村、古杭下马村,经马步桥至覃王、居龙村边入黔江。县内长度77公里,集雨面积2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71立方米每秒,枯水流量0.5立方米每秒,可筑坝引水灌溉农田,不能通航。

在桂平县境内,境内黔江主要支流有南木河、罗渌垌河,渌水河、牛脚河等。

南木河源接黔江弩滩分流,西南向东北流,经金龙、南木圩至下麒麟纳上荖水;又至江儿口纳安众水;又东折至横岭纳紫荆水;又至三角水集大鹏、三连、罗蛟诸水东流大湟江口注入浔江,全长36.7公里;流域面积151.8平方公里;平均流量51.6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5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立方米/秒。此河为黔江天然分洪河,沟通黔、浔二江。洪水期江水顺东流,枯水期江水东西两头流。由南木圩至江口圩一段,至今丰水期尚可通行木船。

罗渌垌河在县城西北17公里,黔江北岸。源出有三:东源西山乡旱冲山(海拔1032米),北源罗渌垌尾分龙界顶(海拔704.1米),西源金田林场(海拔368.7米)。分别在合水、禾仓顶东麓汇合。北向南流,经上垌、油麻、田头至大庙背,再经中垌至碧滩(海拔57.4米)注入黔江。此河是县境注入黔江最长、最大的一条支流,全长19公里,流域面积96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5.23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04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5立方米/秒。此河深浅不均,竹排只能通至中垌。

渌水河又名渌水冲。在县城西北14公里,黔江北岸,近罗渌垌。有二源:一源出西山乡三叉崖,一源出大平山。二源至渌冲林场汇合,北向南流,经渌水冲至纸条顶东麓注入黔江。全长11公里;流域面积34.4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1.6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4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2立方米/秒,小板艇只能划至渌水冲。

牛脚河在县城西北31公里,黔江南岸。源出有二:东源石龙乡笔架山,南源石龙六刨山。二源至大窝汇合后,南向北流,经牛脚、高东、大路下、平下至那元注入黔江。全长8.05公里;流域面积21.8平方公里;平均流量4.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4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98立方米/秒。此河河狭水浅,不能通航。

6、生态特征

黔江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组成(毫克/升):浮植物总计0.44,硅藻97.5%,绿藻0.2%,蓝藻0.2%,甲藻0.2%,金藻黄藻0.1%,裸藻1.8%。

浮游动物数量:珠江水系黔江段,数量450.18,生物量0.2213;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原生动物(种)6,轮虫(种)9,枝角类(种)18,挠足类(种)18,合计(种)51。

7、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


黔江

  由于地质、地形、气候、水源等条件的局部差异,黔江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共有耕地50.16万亩(其中田19.29万亩),林地157万亩,占29.7%;荒山草地48.28万亩,水域34.61万亩。土壤类型有7种土类、13个亚类、22个土属、51个土种。为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黔江的土地资源面临着比全国、全市更为突出的难题。人均耕地少,只有1.03亩,比全国人均耕地1.59亩少0.56亩,平均每公顷耕地养活14.5人,比全国多9.3人,比世界多16.3人。同时,中低产田占42.5%;水土流失面积占63.3%,年流量达977.6万吨。

森林资源

境内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树种有42科、81属、146种。其中有银杏、水杉、楠木、香樟、马尾松、白花泡桐等珍稀树种。还有桐、茶、漆、果等经济林木;野生和家种药材共1280种。森林资源木材蓄积量3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9.6%。

农作物资源

黔江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繁多。粮食作物226个,其中水稻125个、玉米20个、麦类28个、红苕6个、洋芋11个、黄豆12个、杂粮24个;经济作物类15个,其中油菜6个、花生4个,红麻2个;蔬菜类98个,水果类89个品系。烤烟是黔江的一大优势,是全国的优势烤烟基地之一,为黔江的拳头产品卷烟生产提供了绝大部分原料。北起段溪河、南靠石家河、东至灰千梁子的海拔600-800米地带,包括21个乡、195个村、14.56万亩耕地中的10.71亩旱地,都适宜于种植烤烟。蚕桑的发展也有一定基础。

动物资源

黔江野生动物资源有4类(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23目、69科、147种。由于农业生产发展好,家禽、家畜多,品种较全。黑猪、黄牛均属知名良种。水域较广,养鱼业发展较快,鱼类品种达70多个,养殖水面3.59万亩。

水能资源

黔江河流众多,水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水电理论蕴藏量为16.36万千瓦,其中阿蓬江为10多万千瓦,可开发量为近10万千瓦。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5.83亿立方米,人平4066立方米,亩平2160立方米,高于全国、全市的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

黔江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有铜、铁、硫、煤、磷、铝、锌、汞、石膏、高岭土、冰州石、莹石、重晶石、明矾、石灰岩、石英矿岩等矿藏。莹石和重晶石分布于筲箕滩等地。全区具有开采价值的煤炭储量约6000万吨,莹石储量40多万吨,重晶石储量约60万吨,铝土矿D+E级储量1269万吨,石灰石储量1亿吨以上。

8、农业经济

199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744万元(现价)。粮食产量287609吨,油料产量11036吨,烟叶产量9052吨,茶叶产量404吨,水果产量9438吨,猪肉产量22710吨,水产品产量920吨。现有耕地3.91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红薯、玉米、马铃薯、小麦、黄豆、棉花、烤烟、红麻等,为四川烤烟、红麻生产基地县之一。林业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柏、青杠、丝栗、樟、楠、椿等;经济林木有油桐、乌桕、油茶、漆树、茶叶、蚕桑及核桃、板栗、柑桔、梨、桃、李等果木,还有白术、白芍、黄连、银花、麦冬、党参、厚朴、杜仲、五倍子、天麻等中药材。桐油为本县出口产品。

工业发展:主要有电力、农机、煤炭、水泥、印刷、卷烟、陶瓷、建材、化肥等工业。其中卷烟工业为县经济一大支柱。矿藏资源有煤、铁、重晶石、萤石、铝土矿、钾页岩、磷等。199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94514万元(现价)。县内主要骨干企业有黔江卷烟厂、黔江县彩色印刷厂、黔江苎麻纺织厂等。

9、旅游景点

神龟峡


黔江

  神龟峡是阿蓬江峡谷景观中最为优越的河段,从黔江两河镇至酉阳大河口,全长38.9公里。峡口紧邻国道319线,距黔江城44公里。

神龟峡因峡口两山酷似雌雄双龟对卧而得名。相传在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特派神仙吕洞宾从中原到南洋一路安置民寨。吕洞宾骑着神龟,带领水陆兵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到了这里的塘角湾,他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的同时又被当地百姓的贫困所震撼,便派自己的心腹——雄雌二龟留下来查访民情,造福黎民百姓。这对神龟也不负重托,把塘角湾一带治理得太太平平,兴旺发达。如今它们功成名就,安详地躺在这里颐养天年。

小南海

“中国唯一、世界罕见。”一群的中外地震专家站在小南海地震遗址区,面对眼前保存如此完整、规模如此宏大的地震遗址,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小南海风景区地处渝鄂交界地,距黔江城28公里。先后获得了“*地震遗址保护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最佳旅游景区”等多个*品牌,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十佳旅游景区”。

小南海地震发生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农历5月初8,阳历6月10日),初步确定震级为6.25级,裂度为8度。由于小南海地处渝东鄂西褶皱带内,以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底,最近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隆起抬升。其地震的发生与本地基底断裂有关。此次地震造成轿顶山大垮岩滑崩,小垮岩坍塌,压死居民几十家千余人,并形成了两大地震遗址:其一是地震崩滑体、崩积物形成的一道长1170米,高67.5米,底部宽1040米的天然大坝。大坝上滚石密布,巨石林立,形态狰狞,最大的滚石超万吨;二是天然大坝堵塞板夹溪、白鹤溪、白矾溪、清溪沟、肖溪沟等五条溪流形成了长5公里,最宽处1公里,湖面积2.87平方公里,积雨面积150平方公里的小南海天然湖泊。因地震遗址保存完好,规模宏大,所以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和旅游价值。

冯家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万涛同志故居,位于距县城南十多公里处的冯家镇,在国道319线公路西侧,是一座完整的坐北朝南的四合大院。大院四周,围有砖土结构的高墙。院内分为正房、转角、厢房和前厅,中有天井小坝,总建筑面积约1100多平方米,共有房间23间。其中,正房东侧第一间为万涛同志诞生地,西侧正房的一半及西厢房为其堂叔伯住宅。万涛曾在这里生活过十几个春秋,后外出求学,并投身于革命。故居的后院是一片竹林和果园,四季长绿。故居门前,地势平坦,田连阡陌。门口及院内,原各有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桂花树,每至仲秋,花开满树,浓香袭人,此地也因此而得名桂花树。

武陵山

欲了解武陵仙山必先了解苍茫的武陵山。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座绵延了渝、鄂、湘、黔4省(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的大山脉,那就是巍巍武陵山。武陵山是褶皱山,长度42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最高峰为贵州的凤凰山,海拔2570米。山脉为东西走向,呈岩溶地貌发育,主峰在贵州的铜仁地区,梵净山。武陵山脉覆盖的地区称武陵山区,现在也习惯称武陵山片区。

这些地区主要包括:重庆市的黔江区,酉阳,秀山,彭水,石柱;湖北省的恩施州,所辖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八个县市和红庙开发区;湖南省的湘西州,所辖县市为: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湖南省张家界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贵州的铜仁地区,辖铜仁市、万山特区、玉屏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石阡县、德江县等。

官渡峡

官渡峡位于黔江区冯家镇,距黔江城区18公里,因古驿道从这里船渡过江而得名,峡谷全长15公里。

官渡峡沿峡两岸悬崖峭壁,江水蔚蓝清澈,清幽雅致,景致迷人。古代诗人描绘:“入峡疑无路,依山好放船。千寻云外径,一线瓮中天。水寨龙长卧,渔滩鹭自眠。白芦终古散,待访洞中仙。”峡中著名景点为“一线天”,置身其间,伸手触岸,天际一线,叹为观止。其次是“苗家水寨”遗址,当地龚氏祖先为避兵乱,居住于峡内三面环水、一面绝壁的孤山之上,如今水寨石门、祠堂等遗址尚存。官渡峡绝壁之上有三处古代“崖墓葬”,分布于悬崖峭壁之上,加之半山腰神庙悬空而建,令人畅想。峡口石钟乳奇形怪状,泉水飞流直下,加上峡中白水泉、神女蜂等景点,使官渡峡被誉为“小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