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豹
斑海豹(Phocalargha)又称西太平洋斑海豹,属食肉目(Carnivora)、犬形亚目(Caniformia)、海豹科(Phocidae)、斑海豹属(Phoca),是唯一能在我国海域繁殖的鳍脚动物。斑海豹已被列为国际濒危动物名录,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渤海辽东湾是斑海豹全球8个繁殖区中最南端的一个。
中文学名:斑海豹
拉丁学名:Phocalargha
别称:海豹,海狗,腽肭兽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食肉目
亚目:鳍足亚目
科:海豹科
属:海豹属
种:斑海豹
分布区域:西北太平洋
英文名:Spottedseal
商品名:海狗肾,腽肭脐
1、概述
斑海豹
2、形态特征
斑海豹游泳时主要依靠后肢和身体的后部左右摆动前进,能以每小时27公里的速度在水面附近游动。它潜水的本领更为高强,一般可以潜至100—300米左右的深水处,每天潜水多达30—40次,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令鲸类、海豚等海洋兽类也望尘莫及。西太平洋斑海豹的眼睛对水下及陆地都适应得极好,晶状体大而圆,水的折射率与其角膜折射率几乎相等,因此在水中,光波通过它的角膜时不会发生弯曲折射,就如同在空气中传播一样,能使水下影像聚焦后形成在视网膜上,在有月亮的晚上,可以借助水下昏暗的弱光探测到400多米深处的运动物体,从而捕捉猎物。它在水中的听力也很好,能准确地定位声源。在潜水时,它的鼻孔和耳孔中的肌肉活动瓣膜关闭,还可以阻止海水进入耳、鼻。
3、分布区域
斑海豹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一种海豹,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的北部和西部海域及其沿岸和岛屿,如黄海、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渤海辽东湾结冰区是世界上斑海豹八个繁殖区中最南的一个。
4、生活习性
斑海豹是一种广食性动物,它的食物多样性主要取决于季节、海域及栖息地的环境,其中,环境对食物选择影响最大。渤海地处*东部的北端,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它一面临海,三面环陆,东面经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沿岸江河纵横,有大小河流约40条,河口浅水区营养盐丰富,饵料生物繁多,是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渤海中部深水区既是黄渤海经济鱼、虾、蟹类洄游的集散地,又是渤海地方性鱼、虾、蟹类的越冬场。如此丰富的食物储备,是斑海豹选择这里繁衍、越冬的重要原因。
每年冬季,位于渤海的辽东湾还会搭建起坚实宽广的“产床”——海上以及双台子河口都会结上厚厚的冰层,迎接从夏季栖息地迁徙过来的斑海豹,供它们在这里孕育、繁衍后代。斑海豹是一种在冬季生殖,冰上产仔的冷水性海洋哺乳动物,渤海内的三个海湾以辽东湾结冰期最长,结冰范围最广,所以最适于斑海豹栖息繁殖。在这个时期,斑海豹主要集中在辽东湾的海冰上。它们也是迄今为止已知的鳍脚类动物中,唯一能够在我国海域进行繁殖的一种海兽。
在一二月份的隆冬,斑海豹繁殖期一到,它们就分散在浮冰上,每个冰块上只有一个家庭式繁殖群,即一头雌兽和一头雄兽。产仔期一般在1月份,新生斑海豹身披白色中空绒毛,可以御寒,但是不能下水,因为此时的绒毛吸水,它们在水里会溺水或者失温致死。不过出生后几天就开始褪换胎毛,哺乳期一个月,一旦幼仔胎毛褪换完毕,就可以独立生活了。此时冰块开始融化,这个家庭群便自行解散。海豹们分散到渤海沿岸觅食育肥,完成哺育任务的成年海豹也开始在我国的三处栖息地栖息、换毛。
5、保护情况
过量捕杀让斑海豹和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远
田继辉是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海洋渔业局的副局长,也是渔政管理所的所长。作为斑海豹这种水生动物的主管部门领导,他见证了近些年来斑海豹境遇的变迁。“早些年,盘山县这里的海豹多的是,我们那时候坐着船从双台河这边走,岸上满满的都是斑海豹,看到船靠近了,就一起往水里跳,跟下饺子一样。但是现如今,我们在陆地上观察它们,只能在500米之外,一旦短于这个距离,它们就开始挪动身体到岸边的低处,一旦你进一步靠近,就毫不犹豫地跳入河水中,潜游一段后再浮出水面,警惕地观察着你。”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鹿志创,已经住在保护站里10天了。他在这里的主要工作是观测这一阶段斑海豹的数量和行为。他很苦恼地说:“这里的斑海豹很怕人,很难靠近。”经过他们的观测和研究,成年斑海豹的智力与3岁孩童的智力水平相当,之前人类的捕杀和伤害让它们对人类很是忌惮,他们想做研究却苦于无法接近。现在双台子河口的斑海豹只有寥寥一百来只,据多年的观测,2004年更是达到了近些年来的最低点,只见到40只。
山东长岛位于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黄海、渤海交界处,32座岛屿似一串珍珠散落在胶、辽半岛之间,是八仙过海的发源地,也是秦始皇眼中的海外仙山。每年2月底,斑海豹都会如约来到长岛,它们的到来让寂静了一个冬季的长岛海域显得生机勃勃。但斑海豹对人类同样“设置”了警戒线。
林克武是长岛县店子村一位有着近40年打渔经验的老渔民了,同时,他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和斑海豹的守护者。“*在的那会儿,俺们这里的斑海豹还是很多的,但是当时长岛也算是边防前线了,当地很多人都有枪,就有人开始打海豹。”据老林回忆,当时海豹的数量大概有两三千只,即便是在1997年他开始拍摄斑海豹的时候,庙岛群岛周围也有两三百只。但是我们这次来,只见到了20多只。
造成渤海斑海豹资源减少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当地渔民早些年对斑海豹仔兽的滥捕和对成兽的猎杀。辽东湾渔民猎捕斑海豹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宋代名医寇宗爽在《本草衍义》中对斑海豹就有如下记述:“腽肭兽今出登、莱州……皮厚且韧如牛皮,边将多取以饰鞍鞯。”曾经对当地捕猎情况进行过调查的王丕烈说:“抓捕那种小崽儿,人们就用手抓住它们的尾巴,因为它是向后延伸的,很好抓,而且难以反抗。那种大的,就用大棒子击打它们的脑袋,打晕或者打死后再拖走。” 导致斑海豹被大量捕杀的原因就是其自身价值,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幼斑海豹的毛绒是贵重的裘皮原料,斑海豹的皮还可制革。老林说:“海豹肉不好吃,但是油很多,而且皮子很好。”他曾经有一张斑海豹的皮子,夏天坐在上面,蚊虫都不过来。
渤海斑海豹历史上年最高捕获量达千余头,上世纪50年代初在辽东湾大小凌河口等地附近经常发现成百头的斑海豹,而今在该水域已很难见到斑海豹。有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初最多年捕1000只,60—70年代每年捕400-500只,过量捕猎使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6、种群现状
每年12月份,斑海豹便进入保护区内繁殖。这时雄兽和雌兽常一起在冰块上缠绵、休息。翌年1—2月份,雌兽开始在冰上产仔,此后便形成了一个个小的群体,每个小群体通常占据着一块浮冰。一个月以后,幼仔的胎毛已经脱换完毕,可以独立生活了,小群体也就随之解体。到了3月份,冰块融化之后,西太平洋斑海豹就分散在沿岸附近觅食、活动,有一部分成年个体甚至会通过河口进入双台子河等河流中,常在河岸的泥滩上以及僻静的海岛礁石滩上休息、换毛。5月份以后,它才逐渐离开保护区,游离渤海。
保护区成立以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已经对西太平洋斑海豹的分布、栖息环境、种群结构、生态习性和资源现状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也保护区内栖息的其他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和经济鱼类资源加强了保护和管理。因此,这个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除了对保护西太平洋斑海豹具有特殊的意义外,对于加强辽东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
下一篇:宜昌中华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