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实验中学
湖北省京山县实验中学,创办于1985年,是一所三年制初级中学。校园位于新市镇云杜路100号,是镶嵌在荆楚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1、学校简介
京山县实验中学始创于1985年,位于新市镇云杜路100号,地处县城中心。原名“京山县新市镇实验初级中学”、“城北中学”,后更名为“京山县实验中学”,是一所县直普通初级中学,是湖北省首批命名的教改实验初中之一,也是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荆门市示范学校。
2、基础设施
实验中学
教学区内办公楼、教学楼坐北朝南,与科技楼并排耸立,遥相呼应。闭路电视系统、演播系统、无线电发射系统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相互配套,构成了完整的现代技术教育网络;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科技制作室和学术报告厅为师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张扬个性提供了平台。
运动区内,国家二级标准运动场是我校的亮点,场外花草芬芳,篮球场、乒乓球台、排球场等错落有致,场内400米的环形跑道环抱着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为师生开辟了锻炼身体、健康人生的天地。
主场地铺上了图案各样的彩面地砖,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校园上空迎风飘扬;与“放飞理想”的仿汉白玉雕塑及红绿花草织成的“China、world、北京、2008、奥运五环”五幅图案,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富有时代气息的画卷,象征着实中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林荫礼堂鸟语花香,名言警句、肖像图画、文化长廊给校园增添了人文色彩,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领悟做人的道理。
3、师资力量
学校校园面积42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74平方米。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46人,在职教职工139人,专任教师120人,其中本科80人、专科40人,学历合格率达100%。高级教师21人(含特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91人。
*劳模1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名师2人,县级名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骨干教师3人,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2人,市级科研型名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12人,学科带头人4人。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的教师120人,其中一级一等3人,二级甲等57人,二级乙等51人,取得计算机中级证书的教师102人。
4、校园文化
学校以“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为校训,以“以人为本,*治校,科学管理,服务社会,特色鲜明,质量一流”为办学宗旨。在探索“三层次”——平行班、实验班、奥赛班的办学模式中,强化“功能”(示范性、实验性、开放性、辐射性)出特色;围绕“三高”(学生素质高层次、教师队伍高水平、学校管理高效率)争一流;抓住“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品牌;瞄准“目标”(省一流示范学校)办名校。
5、教育理念
学校以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发展大计,高举教育科研大旗,高奏特色学校建设主旋律。以*重点课题——“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学科教育的深化研究”为龙头,增强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加强英语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等工作力度,强化奥赛班工作,使学校形成了“奥赛特色”、“英语文化特色”、“艺术教育特色”、“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特色”和“科研特色”等五大育人特色。
学校按照德育立校,名师塑校,素质沐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总体目标,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教科为导,总务保障为工作重点,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引下,正与时俱进,为早日把实验中学建设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现代化学校而努力奋斗。
6、教育科研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特色亮校,高举教育科研大旗,高奏特色学校建设主旋律。坚持把办学思想体系的特色建设作为教育科研的支撑点,把教师队伍的特色建设作为教育科研的出发点,把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特色建设作为教育科研的切入点,把培植典型带动全局的课题实验的特色建设作为教育科研的发动点。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的省级课题《教师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市级课题《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初中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多媒体在英语语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已顺利结题,其中《多媒体在英语语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组被评为“荆门市十五教育科研先进课题组”。
教育部重点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子课题《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子课题《初中学科德育的深化与研究》也于2006年结题。近三年教师共撰写论文获奖165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的共42篇,教师竞讲获县市以上奖36人次,课件制作获各级奖21件,辅导学生竞赛获各级奖134人次。有13名教师被*教科所、全国中语学会、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和荆门市教科所评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7、特色教学
实验中学
第一,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利用学生集会、家长会向学生及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使他们自觉履行法律义务。
第二、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学校每年都安排一定资金解决困难家庭学生的就学问题,发动党员和教职工开展“一帮一”扶贫助学活动。对有流动倾向或已经流失的学生,实行“三级家访制”,即首先由班主任进行家访,再由分管领导家访,最后由校长亲自家访,努力做通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
第三、实行了“捆绑制”教师评价制度,把每班学生的流失情况作为教师量化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制度上对教师进行了约束。
第四,在全校推行导师制和承包制。对学生给予人文关怀。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实行“导师制”,向教师反复讲明“一句话,一辈子,一杯酒,一生情”的心灵沟通效应,消除教师由于职业倦怠和工作繁重带来的“教育冷漠病”,要求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定期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对学习后进生,实行“承包制”,学习洋思中学开展的“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三清”运动。
这些措施有效的保证了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的稳定,实际上控制了学生的流动。使每个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8、素质教育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依托社区和家庭,以艺术教育为素质特色,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设了舞蹈、声乐、器乐、书法、绘画、乒乓球、篮球、足球、摄影、科技、劳技、棋艺等艺术教育班。课外活动和周末的校园成了学生艺术追求的乐园。在历届全县中学生运动会、美育节、歌舞晚会等大型活动中,我校成绩显著,起到了“窗口学校”的示范作用。
9、教学成果
2004-2006年,学生入学率为100%,巩固率分别为98.2%、98.1%、99.49%,毕业率分别为99.98%,97.6%,99.5%。在一年一度的全县初中教学工作现场会上,学校多次被评为教育教学优胜学校,有多个学科组被评优胜学科组,其中英语组被年年评为全县先进学科组。2003年中考学校过重点高中人数达113人。2004年和2005年,学校在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减少的情况下,中考过重点高中人数分别达到81人和86人,雪校毕业生邓珍和高寒宇分别摘取当年中考状元桂冠,全县前十名就有六名花落我校。2006年,学校中考再创佳绩,学校有115人超过重点高中线。雪校毕业生基础扎实,品行端正,每年从高一级学校发来的喜报数不胜数。2006年高考,荆门市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学生中,学校毕业生占较大比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省第五届黄鹤美育节优秀文艺节目汇演中,学校学生表演的《祖国颂》获省一等奖,在省中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获团体第五名,2005年获县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在县举行的中学生车模表演中获第二名,在市科技制作中胡华锋获二等奖,艾文佳在县中小学美术书法比赛中获一等奖,谭骁、龙俊杰、邵林的摄影作品《实中风景》、《舞》和《江晚》获县优秀作品一等奖。2005年荆门教育电视台曾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为题报道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2006年学校学生熊雅庆同学荣获第三届“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全国总决赛钢琴专业金奖。
10、学校荣誉
曾获得“全国德育课题实验先进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校”、“荆门市文明单位”、“荆门市‘十佳’德育先进单位”、“荆门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荆门市家长示范学校”、“京山县基本无辍学学校”、“京山县‘十佳’人民满意学校”、“京山县教学质量优胜学校”、“荆门市园林式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的《惠山》文学社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团特等奖或一等奖。
11、发展前景
今后,学校将一如既往,不骄不躁,进一步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加强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再迈“两基”工作新台阶,为把实验中学建设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