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薹草
根状茎短,稀斜生。秆丛生,高15-80厘米,锐三棱形,下部平滑,上部粗糙,基部叶鞘紫红色。叶短于秆,宽2-5毫米,平展,边缘粗糙,先端长渐尖;苞片叶状,最下部的1-2枚长于花序,无鞘。小穗3-6,顶生1个雌雄顺序,长圆形,长1-1.5厘米:侧生小穗雌性,长圆形,长0.8-1.2厘米;小穗柄短或近无柄。雌花鳞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8-2毫米,暗紫红色。果囊长于鳞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三棱状,长2-2.5毫米,淡绿色,脉不明显,上部边缘生小剌,喙极短,喙口微凹。小坚果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三棱状,栗色,长1.5-2毫米;花柱短,柱头3。花果期7-8月。
中文学名:暗色薹草
拉丁学名:CarexobscuraNees
拼音:ansetai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属:薹草属
1、形态特征
株:根状茎短,稀斜生。
茎:秆丛生,高15-80厘米,锐三棱形,下部平滑,上部粗糙,基部叶鞘紫红色。
叶:叶短于秆,宽2-5毫米,平展,边缘粗糙,先端长渐尖;苞片叶状,最下部的1-2枚长于花序,无鞘。
花:小穗3-6,顶生1个雌雄顺序,长圆形,长1-1.5厘米:侧生小穗雌性,长圆形,长0.8-1.2厘米;小穗柄短或近无柄。雌花鳞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8-2毫米,暗紫红色。
果:果囊长于鳞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三棱状,长2-2.5毫米,淡绿色,脉不明显,上部边缘生小剌,喙极短,喙口微凹。小坚果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三棱状,栗色,长1.5-2毫米;花柱短,柱头3。
根状茎短,稀斜生。秆丛生,高15-80厘米,锐三棱形,下部平滑,上部粗糙,基部叶鞘紫红色。叶短于秆,宽2-5毫米,平展,边缘粗糙,先端长渐尖;苞片叶状,最下部的1-2枚长于花序,无鞘。小穗3-6,顶生1个雌雄顺序,长圆形,长1-1.5厘米:侧生小穗雌性,长圆形,长0.8-1.2厘米;小穗柄短或近无柄。雌花鳞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8-2毫米,暗紫红色。果囊长于鳞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三棱状,长2-2.5毫米,淡绿色,脉不明显,上部边缘生小剌,喙极短,喙口微凹。小坚果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三棱状,栗色,长1.5-2毫米;花柱短,柱头3。花果期7-8月。
2、产地分布
分布:喜马拉雅山
产地:四川、云南西北部及*
生境:高山针叶林下阴湿处、浅水中或草甸
海拔:2700-4100米
3、分类文献
CarexobscuraNeesinWight,Contrib.Bot.Ind.126,183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