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石猴
方城石猴又称画石猴,是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的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的一种传统石雕艺术品。民间艺人采用当地石料,雕出猴子形状,然后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勾画在石猴身上而成,故又称“画石猴”。方城石猴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在民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南阳方城石猴被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与“时候”谐音,意指“好运气”备受游客喜爱。
1、简介
方城石猴
“方城石猴”以其历史悠久,石材独特,形象古朴,造型玲珑别致,品种多样,寓意深刻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近年来,方城县委、县*对于“方城石猴”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高度重视,并由县文化部门成立了专门保护组织,建立保护档案,针对性地开展了资源保护专项调查与保护,使“方城石猴”在保持了原有工艺特点的前提下,在传承人员、生产规模、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2、习俗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每年农历三月三,在南阳市方城县小顶山都有庙会,庙会上出售一种石雕“小石猴”,当地俗称“好时候”(谐音),也叫“画石猴”。赶庙会的人都踊跃购买,并相互赠送“好时候”(时候与石猴谐音),渴望能给自己和亲朋带来好运。“单猴”,寓意是“祖师封侯”;“母猴背小猴”,寓意是“辈辈封侯”。由于它独特的造型和吉祥的谐音,使得它誉满中原,长久不衰。当地人们逢年过节便以此为吉祥物让孩子佩戴。这在方城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猴文化”。
3、工艺流程
方城石猴属于微型石雕艺术品,包含选材、制胚、打磨、雕刻、蒸煮、上色、晾晒、涂桐油等工序,其中上色有黄、绿、黑、红四种颜色。雕成的石猴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生动随意,具有刀法简洁明快、色彩强烈鲜明、风格独具神韵、寓意喜庆吉祥的特点。种类有单猴、猴背猴、猴摞猴、马上猴等,蕴含“祖师封侯”、“辈辈封侯”“马上封侯”之意,是研究中原民俗文化的“活文物”。
4、现状及保护
雕刻石猴的滑石主要产于与砚山铺村相邻的杨楼乡尚洞村一座山丘上,方城石猴雕刻艺人主要集中在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主要传承人王忠义,从15岁开始从事石猴雕刻至今已70余年,2008年6月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王忠义老人长期的雕刻生涯中,曾授徒三四十人,由于石猴制作周期长,经济效益差,收入只能作为农闲时的一种乐趣和补贴,后有一部分转作他行,如今坚持下来能雕刻的有13人,分别是他的儿子两人、侄子4人、同村4人、孙子3人;一直从事石猴雕刻的有13家,孙辈中的3人都能雕刻,但技艺尚不成熟,现在外务工。
方城石猴
上一篇:邓城猪蹄
下一篇:银行实习辅导员推荐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