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国际储备

科普小知识2022-12-19 11:20:15
...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reserve)是指各国*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中文名称:国际储备

外文名称:internationalreserve

目的:各国*弥补国际收支赤字

也称:官方储备、*储备

1、词条释义

定义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Reserve))也称“官方储备”或“*储备”,是一国*持有的,可以随时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对外进行国际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资产总额。国际储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能力,而且会影响世界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具备条件


国际金融

国际储备资产一般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可获得性、流动性和普遍接受性。

1.一国金融当局必须具有无条件地获得这类资产的能力;

2.该资产必须具备高度的流动性;

3.该资产必须得到国际间普遍接受。

构成

狭义的国际储备只限于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即自有国际储备),而不包括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即一国潜在的借款能力);通常所讲的国际储备是狭义的国际储备。

一般而言,一国的国际储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日常弥补赤字和干预外汇市场的需要,称为交易性储备;另一部分用于不可预测的突发性内外冲击,称为预防性储备。前者与弥补赤字和干预外汇市场所需储备量保持一致,后者则需按照分散原则进行投资。

从国际清偿力的角度看,国际储备的构成包括以下两种:

(一)自有储备的构成

自有储备即国际储备,主要包括一国的货币用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1.货币性黄金

2.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中的主体。)

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地位(储备头寸,即“普通提款权”)

4.特别提款权(SDR)

(二)借入储备

1.备用信贷

2.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

3.该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2、国际清偿

国际清偿能力:指一个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它是与国际储备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国际清偿能力包括L1,L2和L3三个组成部分:

1.L1为一国货币当局自有的国际储备,主要指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和外汇储备。

2.L2为一国货币当局的借款能力。

3.L3指一国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

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的联系与区别:国际清偿能力的内容要广于国际储备:一国的国际清偿能力,除包括该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各种形式的国际储备之外,还包括该国在国外筹借资金的能力,即向外国*或*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商业银行借款的能力。因此,国际储备仅是一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而国际清偿能力则是该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和可能有的对外清偿能力的总和。

作用

1.融通国际收支赤字。

2.干预外汇市场,维持该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3.充当该国对外借债的基本保证。

3、适度储备

1.确定适度国际储备量是对其进行数量管理的首要问题。

(1)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并非越多越好;

(2)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量过少也会使该国蒙受损失;

(3)一国*在国际储备总量管理中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适度国际储备,二是采取何种措施使国际储备达到适度水平。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判断一国国际储备不足的客观指标是:

(1)持续高利率政策;

(2)加强对国际经济交易的限制;

(3)把增加储备作为首要的经济目标;

(4)持续的汇率不稳定;

(5)新增储备主要来自信用安排。

4、影响因素

引言

一国的储备水平主要取决于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一国3个月的进口额(即全年进口额的25%)作为确定适度国际储备量的标准--这主要是建立在特里芬1960年编写的《黄金和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的理论上(特里芬认为,一国的国际储备应与该国的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40%为标准,以20%为最低限。如果该比例低于30%,就必须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

主因

1.进口规模:由于国际储备最基本的作用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因而进口规模越大、占用的外汇资金越多,发生逆差的可能性极数额也往往越大,就需要保持较多的国际储备。另外,进口规模也是影响一国储备下限--"经常储备量"的决定因素。


国际储备

2.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储备水平与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正相关。

3.外债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外债规模越大,短期需偿还的外债越多,还本付息的压力就越大,就越需要持有较多的国际储备。

4.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持有的国际储备越多,意味着放弃利用实际资源就越多,利润损失就越大。该机会成本=一国边际投资收益率-国际储备资产利率-因储备而减少的实际资源的投入经乘数效应引起的总利润

5.外部冲击的种类、规模和频率。

6.一国对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的选择:如果一国采用浮动汇率制而非定制汇率制、目标汇率区制等,就可适当减少持有的储备量。

7.*的政策偏好/一国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

8.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筹集应急国外资金的能力和成本:筹资能力越强,成本越低,一国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适当减少持有储备的数量。

9.一国国际储备的范围和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如果一国是IMF成员国并且参与SDR的分配,则该国的国际储备中除了黄金和外汇储备外,还包括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从而增加了该国的储备形式和国际清偿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另外,如果一国是储备货币国(如美国),就可以通过增加本国货币的对外负债来弥补储备货币的不足。而不需要持有较多的储备。比如美国常常出现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当然,这主要是由美元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决定的),但从来不需要担心发生无法平衡逆差或对外支付的困难。

10.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封闭、对外开放程度低的国家,通常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也较少。

11.其他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运用及其有效性。比如,一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并且能采用配额的形式严格有效地控制进口和外汇资金流动,就不需要太多的外汇储备。

5、管理手段

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储备不足时,通常采取以下国际收支调节措施:

1.通过出口退税、出口担保、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等手段鼓励出口。

2.以各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限制进口。

3.以外汇管理和延期支付等办法限制资本外流。

4.货币对外贬值。

6、管理内容

1、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国*调整国际储备结构的基本原则是统筹兼顾各种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2、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

(1)币种结构管理:各国通常根据分散原理安排预防性储备货币的币种结构,即实行储备货币多样化。在币种结构管理中,*主要考虑的是储备资产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

(2)储备货币流动性结构管理:而在流动性结构管理中,*主要考虑的是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流动性的差异,同种货币储备资产可分为多种层次。

7、中国储备

特点

1.外汇储备的统计口径作出重大调整。

2.外汇储备在储备资产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

3.外汇储备在波动中呈递增趋势。

4.国际储备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项目顺差。

管理

1.中国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


国际储备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际储备濒临枯竭,严重不能满足经济运行对国际储备的需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际储备一度减少,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中国国际储备总量超过日本,达到1.9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但国际储备也不宜过多。

2.中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需要坚持三个原则:

(1)持储备货币多样化,以减少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

(2)根据对外支付的需要确定该货币在储备货币中的比重。

(3)随时根据外汇市场的汇率运动趋势调整储备货币的币种结构。

8、储备来源

收购黄金

收购黄金包括两方面,(1)一国从国内收购黄金并集中至*银行手中;(2)一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黄金。不过,因黄金在各国日常经济交易中使用价值不大,加上黄金产量也有限,因此,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一般不会增加。

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也包括两方面:

(1)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顺差

它是国际储备的主要来源。该顺差中最重要的是贸易顺差,其次是劳务顺差。目前,劳务收支在各国经济交往中,地位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的贸易收支逆差甚至整个国际收支逆差,都利用劳务收支顺差来弥补。在不存在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

资本净流出时,如果一国经常项目为顺差,则必然形成国际储备;而在不存在资本净流入时,如果一国经常项目为逆差,则必然使国际储备减少。

(2)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顺差

它是国际储备的重要补充来源。目前国际资本流动频繁且规模巨大,当借贷资本流人大于借贷资本流出时,就形成资本项目顺差。如果这时不存在经常项目逆差,这些顺差就形成国际储备。这种储备的特点就是由负债所构成,到期必须偿还。但在偿还之前,可作储备资产使用。当一国的借贷资本流出大于借贷资本流入时,资本项目必然发生逆差,如果这时有经常项目逆差,则国际储备将会大幅减少。

干预外汇

市场取得的外汇

*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结果也可取得一定的外汇,从而增加国际储备。当一国的货币汇率受供求的影响而有上升的趋势或已上升时,该国的*银行往往就会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抛售本币,购进外汇,从而增加该国钓国际储备。另一方面,当一国的货币汇率有下浮趋势或已下浮时,该国就会购进本币,抛售其他硬货币,从而减少该国储备。一般来说,一个货币汇率上升的国家,往往是国际收支顺差较多的国家,因此,没有必要通过购进外汇来增加已过多的外汇储备,但由于共同干预的需要,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增加该国的外汇储备。

这种干预形式在70年代以前,主要以单个国家干预的形式出现,到80年代发展成为联合干预。如1978年美元汇率暴跌,美国就曾抛售约合100亿美元的西德马克以遏止美元汇价下降。但到0年代,这种干预面就扩大了,如1988年为力守1美元兑120日元的防线,西方各国*银行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仅在1988年1月4日这一天之内,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以及瑞士、奥地利等*银行就购进20亿~30亿美元,其结果使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也使美元汇率得以回升。97年代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安,尤其1993年至1995年发生了新的美元危机,1997年又发生了波及世界金融市场的东南平货币危机,因此,联合干预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国外借款

一国货币当局可以直接从国际金融市场货国际金融机构借款来补充外汇储备。

9、主要作用

弥补逆差

理论与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交易中出现出口减少或因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等突发情况而造成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而这部分逆差又无法依靠举借外债来平衡时,人们首要的选择就是动用国际储备来弥补此逆差。这样,既可维护该国国际信誉,又可避免事后*采取诸如限制进口等"削足适履"的措施来平衡逆差而影响该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此时,运用部分国际储备来平衡逆差,会减缓逆差国*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一些剧烈的经济紧缩政策对国内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国际储备在此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但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的不平衡,动用国际储备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相反,会导致国际储备的枯竭。因此,当一国经济因政策失误或经济结构不合理而造成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时,对包括

外汇储备在内的储备资产的动用,必须谨慎进行。

支持汇率

这是国际储备的重要作用之一。如上所述,"十国集团"当年在给国际储备定义时就强调,国际储备是作为维持货币汇率的"干预资产"。尤其在1973年2月国际社会普遍推行浮动汇率制后,尽管从理论上讲各国*银行并不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汇率随行就市,但在实际当中,恰恰是这个制度,使汇率波动频繁且波幅较大,因此各国为了该国的利益,使该国的货币汇率稳定在所希望的水平上,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动用国际储备对本币汇率进行干预。1985年,西方七个工业发达国家建立了对汇率的联合干预机制。该机制的运作基础之一就是持有一定量的国际储备。为此许多国家还专设了外汇平准基金,以保证干预外汇市场的资金需要。外汇平准基金一般由外汇、黄金和该国货币等构成,当某一时期外汇汇率持续上升、本币汇率持续下跌时,就通过平准基金在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买进本币;反之则卖出本币,买入外汇,以此稳定汇率。由于外汇平准基金也并非取之不尽,因此,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或长期性失衡,并使汇率持续升跌时,对平准基金的运用必须谨慎进行。

现实的一个事例充分说明,保持充足的国际储备特别是外汇储备对维护一国货币或区域性货币的汇率,稳定外汇和货币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个事例便是1997年发端于泰国,后波及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及新加坡等国的东南亚货币危机。1997年7月2日,在历经数月泰铢汇率动荡之后,泰国*银行终于放弃了实行13年的泰铢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汇率制度,而改行管理式浮动。消息公布后,泰铢兑美元汇价应声下跌16%,泰国金融危机终于表面化。紧随其后,菲律宾*银行也无法经受投机力量的打击,于7月11日宣布容许比索兑美元的汇价在不指明的"更阔"的范围内波动,比索兑美元的汇率也即时贬值一成。马来西亚、印尼甚至新加坡等国的货币亦受此影响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汇率纷纷应势而下。东南亚货币危机由此爆发了。


外汇储备

东南亚各国之所以发生货币危机,原因是多重的。例如,在奉国,除了国家有关的经济政策尤其货币政策失衡(当局对外国资本敞开大门,为国内外提供大量低息美元贷款)、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投资过度(危机爆发前,泰国实际贷给房地产的资金占贷款总额的50%,新加坡占33%,马来西亚占30%,印尼占20%)、银行呆账严重(金融机构呆账总额近400亿美元)、外债高筑(至1997年5月逾8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过大(至1997年5月逆差已达16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经济结构不合理、外汇投机商的无情炒作等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外汇储备相当有限和货币危机爆发后动用储备政策的失误。泰国在1996年2月外汇储备为387亿美元,这些外汇储备还是泰国通过高利率政策(1996年泰国的优惠利率一直处于13.25%的高水平,是亚太地区利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吸引外资流入形成的。1997年2月至5月,为稳定泰铢,泰国曾动用了不多的外汇储备中的60亿美元,外汇储备总额进一步减少。东南亚其他国家(除新加坡外)外汇储备也十分有限,如马来西亚*银行拥有的外汇储备至1997年6月底也仅为283.5亿美元,印尼至1997年3月、外汇储备仅199亿美元。由于东南亚国家外汇储备普遍不足,因此,当货币危机来临,本币受到强大的外汇投机力打击时,便没有足够的能力捍卫该国的货币。再加上货币危机发生时,面对投机攻势,这些国家的*银行又不顾实力,不断地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结果因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干预效果低微,不仅没有达到打击投机活动的目的,反而使储备资产遭受损失。

10、比较内容

与国际清偿力的区别

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liquidity),又称国际流动性,简言之,是指一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具体说,是指一国直接掌握或在必要时可以动用作为调节国际收支、清偿国际债务及支持本币汇率稳定的一切国际流动资金和资产。它实际上是一国的自有储备(亦称第一线储备)与借入储备(亦称第二储备)的总和。

因此,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表述如下:

第一,国际清偿力是自有国际储备、借入储备及诱导储备资产的总和(参见表1-2)。其中,自有国际储备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因此,国内学术界亦把国际储备看成是狭义的国际清偿力。

表1-2国际清偿力构成

第二,外汇储备是自有国际储备的主体,因而也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

第三,可*兑换资产可作为国际清偿力的一部分,或者说包含在广义国际清偿力的范畴内,但不一定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只有那些币值相对稳定,在经贸往来及市场干预方面被广泛使用,并在世界经济与货币体系中地位特殊的可兑换货币,才能成为储备货币。

正确认识国际清偿力及其与国际储备的关系,对一国货币当局充分利用国际信贷或上述的筹款协议,迅速获得短期

外汇资产来支持其对外支付的需求,具有重大意义;对理解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一些重大发展,如欧洲货币市场对各国国际清偿力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国际储备占进口额的比率逐渐下降的趋势,以及研究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案等,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上一篇:房产众筹

下一篇:明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