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晒经乡

科普小知识2022-12-19 11:33:56
...

晒经乡地处西和县城东部,总面积18万亩,总耕地面积0.10591万亩,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平均气温8.5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60天。辖12个村。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55人,其中农业人口4299人,非农业人口56,农村劳动力2810人。12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12个村通电话,5个村通自来水。

中文名称:晒经乡

行政代码:621225208

身份证前6位:621225

长途区号:0939

邮政编码:746000

隶属政区:西和县

行政级别:乡

车牌号码:甘K

1、地方简介


晒经乡

晒经乡位于西和县东部边缘,平均海拔1500米。2008年末,面积117.02平方千米,农业人口904户4355人。辖12个行政村。乡*驻喻彭村,距县城30千米。南部山区森林茂密。西(和)成(县)公路贯穿全境。有晒经寺、晒经台、晒经石等遗址。各类学校4所(其中:小学3所),教师50人,在校学生1047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5人,病床3张。2005年,粮食总产量148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083元,工业总产值(现价)13.86万元,农业总产值51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5万元。

2、历史沿革

相传为唐代高僧玄奖路过此地晒经的地方。建国初设晒经乡,1962年改晒经公社,1968年并入马元公社,1980年恢复晒经公社,1983年改晒经乡。1996年,面积117.02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喻彭、黄庄、朱家山、兰湾、大庄里、薛家沟、张家河坝、白草湾、牛尾沟、韩马、青崖、渭子沟、晒经、牛家梁、刘家河15个行政村。

3、行政区划

晒经乡区划

621225208200210喻彭村

621225208201220青崖村


晒经乡

621225208202220韩马村

621225208203220牛尾村

621225208204220兰湾村

621225208205220渭子沟村

621225208208220大庄村

621225208209220张河坝村

621225208210220晒经村

621225208211220黄庄村

621225208212220刘家河村

621225208214220朱山村

4、社会事业

晒经乡召开春季人口和计划生育动员大会

近日,晒经乡召开春季人口与计划生育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2014年第一季度的人口计生工作。乡村社三级*近100人参加会议。会议全面传达了全县春季人口与计划生育治理活动会议精神,并围绕2013年全县、全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指标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了为期一个月的“十清十查”活动。即:清理出生漏报、瞒报、虚(重)报,查违法生育情况;清理节育欠账,查措施落实情况;清理初婚漏报对象和查环孕情漏检对象;清理社会抚养费征收对象,查依法征收情况;清理流动人口底子,查服务管理情况;清理辖区内党员*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现象,查节育措施落实;清理优惠政策对象,查政策落实情况;清理农户家庭服务袋宣传资料,查证件是否齐全;清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象,查跟踪服务情况;清理各种统计台帐的运转,查数据库建设情况。

5、自然环境

晒经乡位于西和县最东端,属边远贫困乡镇之一,全乡土地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91亩,森林覆盖率91.2%,林木品种繁多,生态环境良好。平均海拔1400多米,年平均气温8.5℃,年平均降雨量600mm,全乡道路畅通。

6、地方特产

西和花椒


西和花椒

西和花椒是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的特产。西和县所产花椒果大均匀、色泽红亮、香麻味浓,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西和境内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所产花椒果大均匀、色泽红亮、香麻味浓,南部山区所产的“大红袍”花椒,皮红口黄,粒大肉厚,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近年来,西和县立足资源优势,着眼长远发展,充分利用当地适宜花椒栽植的有利条件,把花椒产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按照“南椒北果”的经济林果发展思路,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于花椒产业开发建设,通过地埂栽植、荒山建园、地埂椒核套栽等模式,发展壮大花椒产业。截止2007年6月底,全县花椒栽植总面积已达到18万亩,年产椒量120万公斤,花椒总产值2400万元,大桥乡实现了花椒全覆盖,南部的大桥、蒿林、太石河、洛峪、西高山五乡镇花椒面积将近占全县花椒总面积的一半,大桥乡的龙凤、白五,蒿林乡的赵沟等15个村已成为全县的示范村和典型,特别是西高山乡寇山、冯坪村的地埂椒核套栽模式已在全省推广。

鱼饭

其实就是潮州的“冻鱼”吃的时候可以冻吃,也可以再把它煎热或者蒸热,还可以蘸上潮州特色的酱料。以前经常用秋刀鱼做“鱼饭”,现在很多鱼都会做成冻鱼,大家可以尝到更多不同味道的“鱼饭”。

西和杠子面

西和特产杠子面是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和县的特产之一,与西和锅盔齐名,在附近县市小有名气。面条以其独特的爽滑劲道让人赞不绝口,它之所以爽滑除了有少份量的淀粉和在面里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擀面了,说是擀面其实是用一根胳膊粗的杠子压,杠子的一头固定在墙里,人骑在另一头来压,杠子面也就是由此得名。当地人把杠子面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早餐,他们喜欢吃杠子面就和兰州人离不开牛肉面一样。其主要原料为:优质小麦面粉、土豆淀粉。辅料:蒜苗、韭菜。杠子压出来的面主要做成一下几种:韭叶、细面、大宽、扁食。按冷热分为:热,砂温,冰。特点:面爽滑劲道、原料简单且风味独特。

7、附近景点

八峰崖


八峰崖

八峰崖在西和县城东南32公里处,位于石峡镇西侧,与仇池山遥遥相望。在八峰崖的主峰山腰,有罕见的天然石窟。八峰崖是一处“南濒西高山,北依天子坪,八峰接云天,峻极兀峥嵘,迭迭云雾绕,崖前秀草长,野野淡淡香,古洞松映掩,涧水潺潺响,斑松斗秾华,翠柳争艳丽,深林聚千兽,灵对日唱”的秀丽风景区。这里,傲然刺天的八座石峰,峰峰入云,亭亭玉立,如众星列曜,似群仙聚会。其中主峰为西峰,其相距地面160米处有高约15米,长约60米的天然岩穴,上下左右无路可通,只有一条悬空栈道相连。原穴内建造殿宇14间,造像200余尊,可惜1960年失火,使木结构建筑毁坏,现仅存泥塑造像90余尊和部分壁画,还有明代万历年间石碑一块,清代石碑5块。全窟共14龛,分上下两层,上层10龛,下层4龛。现存造像中有宋代菩萨、元代三世佛、明代弥勒佛、清代普贤菩萨等。各代造像,神态生动,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国古战场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全国陷入战乱状态,战火由中原燃及边境,西和所处的秦陇地区更是魏蜀争夺的重要地带,祁山也因之成为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场,这缘于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战役。祁山并不是现在祁山乡天西公路旁称为祁山堡的那个高大山丘,而是建安水(即西和河)入西汉水(即盐官河)处以北的连片山峰。祁山厄控西礼天水之咽喉,向北可出天水、达宝鸡,向南可通文武、入四川,向东南可经略阳、走汉中,实为陇蜀战略要道。

隍城

隍城位于西和县城的西山山麓,古时曾叫做南山、凤凰山、今名隍城,已被建成隍城森林公园。山势高厚雄壮,从山脚至山顶绵延四里,隍城与观山遥相呼应,俯瞰县城。隍城是一座名山。宋时名南山,山上有十二连城,宋吴玠所筑以御金人者,今仅存三城,其余遗址犹存。山之西北有天然方邱,今名上城,南宋时名高堡,即西周之犬邱,后汉时的戎邱城。如今沿着盘山公路而上,进山门,过长亭,两边绿树苍郁,山花烂漫,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步入山巅,在古堡之内,可观赏西灵寺独特的建筑。西灵寺一进三院,前院大殿为重檐式两层高阁,雄伟气派。中间大殿为天王殿,供四大天王和弥勒佛。后院为菩萨殿,供有三大菩萨。西灵寺是西和县*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近年来,西和县委、县*将作为县城重点休闲娱乐场所,进行总体规划,加大投资力度,修建有山门、凉亭,拓宽硬化了上山公路,新僻铺油了隍城至晚霞湖公路,新建了仇池碑林以及侧柏园等植物园,隍城正以其靓丽的风姿成为西和城区居民的又一个休闲娱乐场所。

上一篇:番茄酱

下一篇:腴地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