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段祺瑞

科普小知识2022-12-19 21:22:03
...

段祺瑞(1865—1936),曾用名启瑞,字芝泉,晚年号称“正道老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生,安徽合肥人,人称“段合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太平集(今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民国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曾助袁世凯练北洋新军,而后以此纵横政坛十五载,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的内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后来因宠信徐树铮,迷信武力统一,为直系击败而下野,曾借助和张作霖和孙中山的三角同盟而复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段严词拒绝。1933年1月,蒋介石派专使迎段祺瑞南下,委以“国府委员”衔。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

中文名:段祺瑞

外文名:DuanQirui

别名:段启瑞、段芝泉、正道老人、北洋之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六安

出生日期:1865年3月6日

逝世日期:1936年11月2日

职业:中华民国国务总理、临时执政、皖系军阀首领

毕业院校:北洋武备学堂,柏林军校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三造共和”,“北洋三杰”之一

1、人物简介


段祺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皖系军阀首领,与冯国璋、王士珍合称“北洋三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集团把持政局,其中,段祺瑞曾六次主政。曾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湖广总督等职位,经历“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三·一八”*等事件。

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1889年毕业后赴德国学习军事。1896年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炮队统带兼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1901年底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3年清廷成立练兵处,段祺瑞成为袁世凯扩编北洋军的重要帮手。

辛亥革命爆发后,任第二军军统,署湖广总督。1912年起历任北京*陆军总长、参谋总长、国务总理。袁世凯死后,控制北京*,与总统黎元洪争权,发生府院之争,成为皖系军阀首领。张勋复辟后,任讨逆军总司令。1917年8月中国对德宣战,任督办参战事务处督办,1920年组织定国军,任总司令,在直皖战争中失败*。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出任北京临时*执政。次年召开善后会议,抵制孙中山主张召开的国民会议。1926年纵容军警开枪*爱国学生,造成“三·一八”*。同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蛰居于天津租界。

1935年被国民*任命为国民*委员,未就职,1936年11月2日病死于上海。

2、从政经历

1865年3月6日(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段祺瑞出生于安徽合肥。

1872年,7岁的段祺瑞被祖父段佩带往江苏宿迁任所(段佩时统“铭军”直属马队三营驻防于此)。

1881年,段祺瑞在祖父病故后只身徒步前往山东,投奔在威海驻军中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被安排在营中当司书。1885年,20岁的段祺瑞考入天津武备学堂,为一期预备生,旋分入炮兵科,先后学习了兵法、地利、军器、炮台、算法、测绘等新式课程。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

1889年春天,段祺瑞等5人到德国,以官费入柏林军校。在用一年半时间系统学习理论课程后,段祺瑞又单独奉派入克虏伯炮厂学习半年(其他4人先期回国)。

1890年底,段祺瑞学成归国,任职北洋军械局。

1891年,调往威海,任随营学堂教习。

1895年底,上谕由袁世凯主持在天津小站练兵。

1896年,任新建陆军炮队营统带、行营武备学堂炮队兵官学堂监督兼代理总教习,协助袁世凯编练新军。1899年,随武卫右军去山东镇压义和团。

1902年,任北洋军政司参谋处总办。

1903年,任清*练兵处军令司正使。

1904年起,先后任北洋常备军第3、第4、第6镇统制。

1905年和1906年,清廷接连在直隶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和河南彰德举行两次大规模秋操,段祺瑞皆任演习中“北军”的总统官。

1911年,武昌起义时,任第2军军统,11月署湖广总督会办剿抚事宜。南北议和时,协助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军,要挟孙中山,又领衔北洋将领通电主张共和,迫清室退位,助袁世凯取得临时大总统职位。

1912年3月,任北洋*陆军总长。9月被授为陆军上将。

1913年,在讨袁战争中,以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主持镇压讨袁军事宜。

1914年2月,兼代河南都督,挥师围剿白朗起义军。6月任建威上将军兼管理将军府事务。

1915年5月,称病辞职,以抵制袁称帝。袁世凯死后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把持北洋政权。之后,北洋军阀分裂,段祺瑞成为皖系军阀首领。

1917年春,与大总统黎元洪发生“府院之争”,5月23日被免职,遂唆使安徽等9省督军宣布“独立”,并在天津设立独立各省总参谋处,与黎元洪对抗。又默许张勋复辟,迫使黎元洪重任其为国务总理。7月3日,打出讨伐张勋复辟旗号,自任讨逆军总司令,击败张勋部。拥护冯国璋就任代理大总统后,继任国务总理,拒绝恢复《临时约法》,推行武力统一政策,派兵进攻湖南,与广州革命*抗衡。12月任督办参战事务(简称参战督办),编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军,扩充实力。

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被击败,蛰居天津。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于11月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临时执政”。

1926年3月,下令镇压*帝国主义军舰炮轰大沽口暴行的请愿群众,造成“三·一八”*。4月中旬,直鲁联军进占北京后,因得不到直、奉系军阀支持,*于20日通电下野,后隐居天津。

1933年,段祺瑞移居上海,11月2日,段祺瑞因病不治离世,终年71岁。

3、从政轶事

府院之争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原第一任副总统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段祺瑞以北洋正统派首领自居,依附日本军阀,掌握军政大权,与黎元洪分庭抗礼。黎元洪总统府与主战的段祺瑞国务院针对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7月1日,正式让溥仪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7月12日即结束。

直皖战争

1920年7月,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统治权在京津地区进行的战争。这次战争历时五日,皖军大败。7月19日,段祺瑞*辞职,直、奉两系军阀遂控制了*。

直奉战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获胜,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军阀获胜,张作霖、冯玉祥等共同拥戴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实际上落入奉系军阀手中。

“三·一八”*

三·一八*,发生在1926年,是北洋军阀段祺瑞以武力镇压群众运动的一场*,此后北京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发生后,北京各高校和大学校长、教授也纷纷谴责段祺瑞*执政。段祺瑞在知道*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顿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并即刻命令严惩凶手,之后他又宣布自己决定终身食素,以示对这场杀戮的忏悔。*发生后的十年中,段祺瑞都不吃荤腥,至死不改。1936年,他的身体十分虚弱,病痛不已,医生建议他开荤,以增强体质,他则以“人可死,荤绝不能开”回答,食素如故,最后不治而死。

神秘的电报风波

据载,1935年的一天,王揖唐给段祺瑞发了一封非常古怪的电报,全文为:“玉裁诗集,已预约五部,余诗接洽,再待奉告。王赓。”这封在局外人看了如坠五里雾中的电报,段祺瑞一看却是心知肚明。原来,王揖唐初名志洋,后改名王赓。“玉裁”原指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但此处则隐喻段祺瑞。“五部”是指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段祺瑞看出日寇仍要他出山,心想现在毕竟在上海,日寇也奈何他不得,但如若含糊其辞,恐日后蒋介石晓得了必生疑心。于是断然拒绝了王揖唐的邀约,并复一封电报如下:“专电转陈。玉公谓:股东决不同,不约其他方面,切勿接洽。即已预约者,请作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王揖唐和段祺瑞的电报往来,尽管都用了暗语,但不知何故竟被一些嗅觉灵敏的记者获悉了。不少记者索性跑到段公馆探问究竟。段祺瑞感到这是向国人表明自己心迹的大好时机,就干脆请《立报》记者把往来的电文公布于众。他的这一爱国举动,深得人们的赞许。

弥留之际留“八勿”

段祺瑞在弥留之际,留下亲笔遗嘱“八勿”,阐述复兴之道。其中说:余年已七十有余,一朝怛化,揆诸生寄死归之理,一切无所萦怀,惟我瞻四方,蹙国万里,民穷财尽,实所痛心,生平不喜多言,往日曲突徒薪之谋,国人或不尽省记,今则本识途之验,为将死之鸣,愿我国人静听而力行焉!则余生虽死犹生,九原瞑目矣。国虽微弱,必有复兴直道,亦至简单。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

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余生平不事生产,后人宜体我乐道安贫之意,丧葬力崇节简,殓以居士服,毋以荤腥馈祭。此嘱。 

段祺瑞去世后,蒋介石拨给段家10万元作为丧殓费用。南京国民*明令表彰段祺瑞民国初年两造共和立功勋。12月9日,段祺瑞灵柩运抵北平,暂厝于西山卧佛寺。

段祺瑞去世后,段夫人迁居愚园路近江苏路口的一幢花园洋房,蒋介石仍派人每月送去生活费5000元,直至其终享天年。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段祺瑞家人匆匆将段埋葬于北平西郊。

直到1963年,段祺瑞侄子段宏纲和章士钊方在北京万安公墓觅地安葬了段,章士钊题写了墓碑:“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4、三次内阁


段祺瑞

第一次内阁

1916年6月30日改组,1917年5月23日因府院之争结束。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唐绍仪(唐未到前由陈*兼署,9月唐抵达,旋即辞职,伍廷芳接任),内务总长许世英,财政总长陈*,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海军总长程璧光,司法总长张耀曾(张耀曾未到前由张国淦兼署),教育总长孙洪伊,农商总长张国淦,交通总长汪大燮。

第二次内阁

1917年7月17日成立,11月22日因第二次府院之争结束。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汪大燮、内务总长汤化龙、财政总长梁启超、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林长民、教育总长范源廉,农商总长张国淦、交通总长曹汝霖。

第三次内阁

1918年3月29日成立,12月13日因新国会(安福国会)成立结束。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陆征祥、内务总长钱能训、财政总长曹汝霖兼,陆军总长段芝贵、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朱深、教育总长傅增湘、农商总长田文烈、交通总长曹汝霖。

5、西原借款

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和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1917年7月,段祺瑞重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后,为推行“武力统一”政策,镇压孙中山倡导的护法运动,不惜出卖国家权益,向日本大量借款。

1917-1918年,段祺瑞共向日本借款5亿日元。其中由西原龟三与段祺瑞*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商办议定的有吉会铁路、满蒙四铁路、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森林和金矿、有线电信、参战、交通银行等八项借款,共计1.45亿日元。通过这一借款,段祺瑞把中国山东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权益大量出卖给日本。

寺内正毅曾得意地说,通过向中国借款,日本所攫取的政治、经济特权“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段祺瑞则利用这一借款,建立起“参战军”,进一步加强了皖系军阀的实力。

6、中日协定

1918年5月16日,日本陆军少将斋藤季治郎与段祺瑞*代表靳云鹏,在北京秘密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19日又签订《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与日本采取“共同防敌”的行动;日本在战争期间可以进驻中国境内;日军在中国*作战时,中国应派兵声援;作战期间,两国互相供给军器和军需品。

通过“协定”,日本派出大批军队进入中国东北,日本迅速取代了沙俄在东三省北部的侵略地位,中国则面临沦为日本附属国的局面。

7、人物评价

清廉总理

“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被称为“北洋之虎”,曾任国务总理、执政,有“三造共和”的美誉,是当时少有的廉洁官员。段祺瑞虽为军阀,但人格形象颇佳,由于笃信佛教,平日多半吃斋,为人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朴素,清廉如水,无积蓄、无房产。他一生做人信条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享誉于世。在物欲横流、无官不贪的民国时期,他是个官场的另类。

段祺瑞因致电要求清帝退位、抵制洪宪帝制和讨伐张勋复辟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誉。梁启超评价段祺瑞:“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吴佩孚:“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段祺瑞一生酷爱围棋,资助过大批围棋手(如吴清源),被称“围棋的大后台”,好打牌;有组织才能,善于利用政治、军事手腕维护统治。后人评段者,有挺其品质高尚,爱国有心。有骂其军阀,倾心权术,迷信武力。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段祺瑞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民国十五年,纵任军警*爱国请愿学生上,造成“三·一八*”,旋被冯玉祥赶*。“三一八”*发生后,有说法认为他随即赶到现场,向死者长跪不起,并决定终身食素,至死都没有违背这一决定。但是段*称示威学生为“暴徒”。段祺瑞长跪不起不合常理,且前文称段祺瑞悼念遇难学生的史料有明显谬误(这段回忆中“三一八”*发生的时间与公认的发生时间不符)。有回忆者称段祺瑞在三一八之后在家中也吃荤,在其他场合吃素只是与信佛有关。

当时,达官贵人三妻六妾很时髦,段祺瑞也没有例外,讨了几房姨太太。他的第四位姨太太,貌美如花,知书达礼,段祺瑞很喜欢。但她一进门就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原来她已经有了意中人。段祺瑞便忍痛割爱,吩咐他妻子要像嫁女儿一样,置办嫁妆,吹吹打打,很热闹地成全她和意中人的婚事。段祺瑞让姨太出嫁的事,在当时传为佳话。

没有房产

段祺瑞一生没有房产,直到袁世凯以送套房子给他养女的名义(段在原配夫人过世后,娶了袁世凯的养女张氏为妻),给了段家一栋房子。这栋房产的原房主是与袁世凯打牌输了四十万大洋,才把房子抵押给袁世凯的,可没给房契。等老袁一死,房主的儿子拿着房契来找段祺瑞,要收回房子。后来段祺瑞到天津、上海,都是租房而住。

不收礼

作为一国军政首脑,给段祺瑞送礼的人自然会排成长队,但他从来不收礼。江苏督军齐燮元曾送给段祺瑞一件几扇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屏风,五光十色,非常珍贵。段祺瑞的家里人都喜欢得不得了,盼望段能留下这件宝物。谁知第二天一早,段就派人将屏风归还给了齐燮元。张作霖给段送来一些东北特产,并不值钱,但段祺瑞死活不肯收,最后在张作霖副官一再恳求下,才勉强收下两条江鱼。爱国最可称道的是,他晚年保持气节,不与日寇合作。“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又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访段祺瑞。为避免日本人的要挟,段祺瑞举家迁来上海,公开表明自己的抗日态度。他接受《申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暴横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惟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准备,合力应付,则虽有十日本,何足畏哉?”“爱国朝野一致,救国惟有自救耳。”

最大污点

段祺瑞一生最大污点,是在他任下,一九二六年发生“三一八”*,军警*爱国请愿学生,不管是不是他的指使,领导责任是跑不掉的。*发生后,他随即赶到现场,向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作出严厉处罚凶手的指示,并决定终身食素以示忏悔,至死都没有违背这一决定。一九三四年春天,段祺瑞胃溃疡发作,引起胃部出血,被送到医院治疗。由于段祺瑞身体虚弱,医生家人纷纷劝他开荤,以加强营养,段祺瑞断然拒绝:“人可死,荤绝不能开!”对于一个军阀出身的人,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评价

*成立初期,章士钊和*谈起段祺瑞,*呵呵一笑说:“有功有罪,已经化敌为友了嘛"。

8、轶事典故


合肥名人段祺瑞

性格

段祺瑞信佛吃素,为人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朴素,清廉如水,无积蓄房产,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一生酷爱围棋,资助过大批围棋手(包括吴清源),被称作“中国围棋的大后台”,还好打牌;段祺瑞喜用私人,刚愎自用,在军事上并无出色战功和理论,有非凡的组织才能,善于利用政治手腕和军事手腕维护自己的统治,因致电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和讨伐张勋复辟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誉。 梁启超先生评价段祺瑞:“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后人评论段祺瑞者甚多,有挺其者品质高尚,爱国有心。有骂其军阀习气,倾心权术,迷信武力。

民国十三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段祺瑞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民国十五年,纵任军警*爱国请愿学生上,造成“三·一八”*,旋被冯玉祥赶*。在历史教科书中,段祺瑞这位北洋军阀代表人物是镇压学生运动的刽子手,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讨伐对象。尤其发生在1926年3月18日的一起**,因为鲁迅的一篇雄文《纪念刘和珍君》,“三·一八”这“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永远把段祺瑞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发生后,他随即赶到现场,向死者长跪不起,并决定终身食素,至死都没有违背这一决定。

下跪质疑

“午后一时二十分,率领暴徒数百人,手执枪棍,闯袭国务院,高呼敢死队前进,并有抛掷炸弹,泼灌煤油等举动。守*警,向之拒绝,即遭痛骂,并被击死宪兵一名,及警卫司令部稽查一名,警察一名,卫队多名,各队以正当防卫,暴徒亦死伤多名,又当场获得暴徒手枪数支。似此聚众扰乱,危害国家,实属目无法纪……”(林本元《三一八*始末记》,1926年出版)当局既然将遇难者认定为“暴徒”,段祺瑞作为*元首,又怎么可能在当天去向“暴徒”下跪忏悔呢?可知所谓段祺瑞在事发当天赶往现场向死难者下跪,纯属无稽之谈。那么,段祺瑞下跪是否发生在五天之后的“悼念三一八*死难同胞大会”上呢?(编者注:段宏纲这段回忆中“三一八”*发生的时间与公认的发生时间不符,据当时执*发的公告和其他回忆者,*发生时间应该为下午一点二十到一点半之间,而段宏纲回忆中*发生时间为上午十一点半,显然有误。)所以下跪此事,纯属政治宣传,纯属御用文人的虚构。

除了“下跪”的传闻外,关于段祺瑞因为“三一八”*立誓终身吃素的消息也频频出现在媒体上,上引《炎黄春秋》杜婉华文章中便有此种说法:他还在悼念三一八*死难同胞大会上,当众长跪不起,并立誓终身食素以赎罪。这个誓言一直坚持到他病危,虽然医生一再劝他改变饮食,增加营养,他始终没动摇,直到临终。

有关此事,散木先生曾撰写《段祺瑞的“吃斋念佛”》一文予以澄清,指明“1920年7月,段祺瑞兵败之后,把家搬到天津日租界寿街,从此吃斋念佛,这与他对*的忏悔并无关系”,但文章并没有清楚说明这种说法的出处。据查,这种说法出自王楚卿《段祺瑞公馆见闻》:“1920年终于发生了直皖战争……战事结束后……老段在北京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全家又二次搬到天津。这一回住的是日本租界寿街……

自从来到天津之后,老段开始吃斋念佛起来。他原来一向是单开伙食,不和家里人一同进餐的,现在他开始吃素,家里面仍旧吃荤,请客时也用荤席,他自己专备两三样菜。……他在家里辟了一间佛堂,清晨起来,焚香诵经,成为他照例的功课,后来一直坚持下去,始终未有改变。”(王楚卿《段祺瑞公馆见闻》,原载《文史资料选辑》第41辑)

历史的真实不会是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说了算,群众要擦亮眼睛,公正公平的评价一个人的一生,毕竟人无完人。

气节

段祺瑞*后,主要居住在天津。1930年2月,冯玉祥和阎锡山联合反蒋,日本人认为有机可乘,密谋策动“北洋派大同盟”,拥戴段祺瑞和吴佩孚为领袖,组织华北傀儡政权,以控制华北地区。在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之下,段祺瑞和溥仪曾在天津有过一次密谋的会晤,不过双方都不愉快。事后有人问及,段祺瑞生气地说:“鄙人不才,忝为国家元首,这小子到今天还摆皇帝的臭架子,真是岂有此理!”由于段祺瑞和溥仪的不欢而散使得日本方面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土肥原贤二又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访段祺瑞,想请段出面组织华北*,并许愿只要段同意,日本将会全力支持,但遭到了段祺瑞的严词拒绝。日本人的举动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安,毕竟段祺瑞在当时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如果段和日本人合作,那势必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蒋介石坐不住了。蒋介石很快就采取了行动,他通过*皖籍要员吴忠信引见,在北京饭店和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见过一面。蒋介石很诚恳地对段宏纲说:“我也是保定陆军学堂学生,段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因公务繁忙,不能前往天津看望先生。”

蒋介石早年曾就读于保定军官武备学堂,段祺瑞当时兼任该校总办,虽未为蒋直接授业解惑,但也算有师生之谊。会见后,蒋介石派吴忠信去天津拜访段祺瑞,送去两万元生活费。以后经常赠送巨款,保障段祺瑞全家的日用开销。这些钱对于捉襟见肘的段祺瑞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也让他加深了对蒋介石的好感。1933年1月19日,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永铭持蒋介石亲笔信赶到天津。信中,蒋介石恳请段祺瑞“南下颐养”,并表示待其南下之后,“随时就商国事”。年近七旬的段祺瑞本想在北方颐养天年,但当时风传日本人要劫持段祺瑞的消息,因此段也同意南下,他对钱永铭说:“我已老,不中用了,如介石认为我南下于国事有益,我可以随时就道。”

9、影视作品

戴志伟:2009年香港无线电视剧:《蔡锷与小凤仙》

赵本山:2011年中国电影:《建党伟业》

郑榕:1986年中国电影:《直奉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