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文场

科普小知识2022-12-19 21:52:03
...

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重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文场包括的乐器,主要有:京胡(胡琴)、京二胡、月琴、弦子(小三弦)、笛、笙、唢呐、海笛子(即小喇叭)及云锣等。

中文名:文场

性质:演奏术语

指代:除打击乐器之外,管弦乐器之总称

1、简介


文场

以唱为主的戏叫文戏,是用管弦乐队来伴奏的。

文场乐队的乐器包括四组,首先是必不可少的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还有小三弦;第二组是以笛子为主的管乐器,包括笙;第三组是一对唢呐,既能吹曲牌,又能为唱伴奏(唢呐还有兼学战马嘶鸣、鸡叫等音响效果);第四组是海笛、云锣等等。

2、分类

“文场”分为弦乐器和管乐器两大类。“文场”的弦乐器有:胡琴(京胡)、二胡、月琴、小三弦。这几件乐器俗称“三大件”或“四大件”,是伴奏皮黄唱腔和演奏弦乐曲牌的主要乐器。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京剧的发展以及按照实际的需要,逐渐增添选用的弦乐器有秦琴、中阮、琵琶、中胡、低胡等。管乐器有:笛、笙、唢呐、小唢呐(海笛)等。其中笛子与笙是伴奏昆曲、吹腔和演奏笛子曲牌的主要乐器;海笛用作吹奏昆曲武戏唱腔或某些曲牌,同时也需加用笛子;唢呐(两支)是京剧里吹奏曲牌或混曲牌(与锣鼓合奏)的主奏乐器,某些戏里的二黄唱腔有时也用它伴奏。管乐器中后来增加选用的还有箫、管子等。另外,作为效果用的还有号筒、挑子。

3、广西文场

广西文场简称“文场”,又叫“文玩子”、“小曲”等。流行于广西桂北官话地区,尤其是桂林、柳州、荔浦等地最为盛行。是广西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的曲艺形式。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浙江一带的时调小曲传入广西,在流传中逐渐与桂林方言融合,并受当地民歌、戏曲的影响,至清末逐渐形成了以桂林方言演唱的、具有桂北地方特色的广西文场。

它以唱为主,间有说白。演唱形式为数人坐唱,有生、旦、净、丑等行当之分,根据唱本中的人物来决定演唱人数,每人承担一个角色。每个演唱者还要兼操一件伴奏乐器,主奏乐器为扬琴,另有琵琶、三弦、二胡、笛子、云板、碟子等。也有化妆、穿戏装演唱的,叫“文场挂衣”。五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文场进入剧场走上舞台,表演形式出现了站唱,即演唱者一人手执云板或碟子击节演唱和配以小乐队伴奏和有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走唱”。

广西文场的音乐唱腔分大调和小调两类。大调有、、、,俗称“四大调”;小调有、、等近50首。所唱曲目内容多取自明清的传奇小说。如《玉簪记》、《白蛇传》、《西厢记》等。近年来创作了一些歌颂桂林山水风光的抒情小段,如《画中游》、《仙境怎比我桂林》、《七星夜游》等。

广西文场艺术流派的形成,基本是以专业和业余不同的演唱风格而划分的。文场早期的职业艺人多为盲人,他们结合组成“玩子班”,或受雇为某一家人演唱,或拉着胡琴走街串户卖唱,他们的唱腔朴实无华,被称为“瞎派”。一些志同道合的业余文场爱好者则组成“玩子馆”或“文场社”,他们自唱自娱,并共同切磋技艺,唱腔追求华丽多彩,被称为“光派”。广西文场历代著名唱家有李子忠、金紫臣、王仁和、刘玉英等。

*成立后,*文化主管部门把曲艺艺人组织起来,于1962年建立了桂林市曲艺队,其中亦有文场艺人加入。为了发展广西文场艺术,招收培养了新的一代文场演员,他们在王仁和、刘玉英的传授指导下取得很大成绩,著名者有何红玉、陈秀芬、阳继福、李伟群等。今天,广西文场伴随着美丽的桂林山水,以其传统的艺术魅力,以新的内容和新的表现手段,展现在文艺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