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王永志

科普小知识2022-12-21 13:32:16
...

王永志(1932.11.17-),辽宁省昌图县人,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1949年加入中国*,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因院系调整并入北航),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导弹设计专业,1992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4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5月4日国际永久编号第46669号小行星命名为“王永志星”。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32年11月07日

所学专业:火箭与导弹设计专业

民族:汉族

毕业院校:前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

所属行业:航天行业

1、人物经历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1月17日,王永志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那年小学毕业,进入八路军治下的昌北中学。由于学习成绩连年优秀,初中毕业被保送到沈阳的东北实验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前身)就读高中。


王永志

1949年,初中毕业前王永志加入了中国*。由于出生农家,上中学时王永志最喜欢的课程是生物课。

1952年,高中毕业,报考了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后因为1952年院系调整并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5年,到莫斯科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系飞机设计专业学习。三年级时根据中苏两国*的协议改学火箭导弹设计。

1960年夏,在苏联米申院士的指导下,王永志的毕业论文选择了洲际导弹设计,并以优秀的成绩通过答辩,同时获得了优秀生毕业文凭和工程师称号。

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后投身于我中第一种自行设计的火箭设计和研制工作,参加了多种火箭的设计和研制,先后担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三种火箭总设计师,是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研制总指挥,曾任中国火箭研究院院长。

1977年底,王永志在七机部规划会议上提出对载人航天跟踪研究的建议,并获准他所在的第一设计部成立一个跟踪研究小组。

1978年,王永志在第一设计部成立了以航天飞机为主要对象的跟踪研究小组,并亲自领导。这个专题研究组一直工作到1992年飞船工程开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为止,为载人航天前期准备做了大量工作。

1986年3月,国务院组织专家制定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王永志是200名参加者之一,并任其中一个论证组的组长。*批准国家高技术(863)研究发展计划后,王永志被聘为863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7名成员之一。在首席科学家主持下,主要负责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大型运载火箭的论证工作,参与拟制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蓝图。经过4年多的论证,专家委员会上报了《概念论证阶段综合报告》。

1987年起,王永志作为“863”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蓝图。

1991年,调任航空航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导弹系列总设计师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1992年1月,王永志被任命为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组组长,主持拟制了该工程七大系统的技术途径和主要技术方案。同年8-9月,王永志代表论证组先后向*汇报了工程主要技术方案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均被肯定。工程立项后,王永志即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他主持了工程方案设计、初样研制、试(正)样研制和无人飞行试验,以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技术工作,在总体技术方案制定、提出对各系统技术要求、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问题处理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1994年,调往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现解放军总装备部)继续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将获得者。

2010年5月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先后发布公报通知国际社会,将国际永久编号第46669号小行星命名为“王永志星”。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被太空探索者协会授予水晶头盔奖。

2、主要成就

科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末,王永志参加了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主持该型号总体设计室的工作,王永志参加了总体参数的确定、性能的分析计算、箭上各分系统的技术协调和参数的匹配,并拟制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方案。加速洲际导弹研制进程的需要,首飞基本成功后,又主持提出了十项修改设计方案,这些方案的正确性在以后的试验中均得到了验证。此外他还协助总设计师制定出以现有导弹为原型改造成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并参与主持研制工作,使中国按时实现了发射返回式卫星的任务。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战略导弹。王永志担任了中国新一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主持制定了体现技术更新换代要求的总体技术方案。采在研制方法上,也有许多创新:确立了基本型、系列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标准化、系列化上下功夫,在深入、系统地总结第一代导弹研制经验的基础上,亲自撰写了《设计守则》,下发至每个工程组。提出并组织制定了《电子元器件选用手册》、《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要求》和《可靠性指标分配与评定方法》等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以规范该型号的研制工作,攻克了许多关键技术,完成了该型号初样阶段的工作,经地面试验考核达到了设计要求。

20世纪80年代,王永志是第二代战略火箭研制的主要技术带头人,在新型液体远程和固体远程两种战略火箭以及地地战术火箭的研制中,为实现火箭技术更新换代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完成了长征二号E大推力捆绑火箭研制任务。研制时间仅为18个月,首次发射取得成功,使中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一举由2.5吨提高到9.2吨,实现了火箭技术的巨大突破。

3、主要论著

著作

序号 人员 作品 时间
1 王永志,王丹阳 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 1997
2 王永志 试论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方向 1987
3 王永志 以飞船技术为基础组建空间实验室的构想 1991
论文
序号 人员 作品 刊物 时间
1 王永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设计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高科技产业的系统工程管理 2003
2 王永志 实施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科学发展 《载人航天》 2011
3 王永志 中国载人航天的征程 《今日电子》 2008
4 王永志 世界载人航天全景扫描 《科技潮》 2006
5 王永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设计与实践 中俄工程科技研讨会 2005
6 王永志 传播航天知识,促进技术进步 《航天器工程》 2004
7 王永志 载人航天发展走向的思考 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大会特邀报告 2004
8 王永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设计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高科技产业的系统工程管理, 2003
9 王永志 载人航天是当代航天技术的前沿 《科学世界》 2003
10 王永志 钱学森在中国导弹航天事业中的科学成就 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1
11 王永志 加强工艺工作,保证发展战略的实施 《航天制造技术》 1988

4、社会任职

1961年回国以来一直从事航天技术工作,先后担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主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曾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第二代液体战略火箭总设计师、固体战略火箭和地地战术火箭总设计师和研制总指挥,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等型号总指挥,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火箭系列总设计师。

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审议组成员。曾任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宇航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961-1977年,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七机部第一研究院)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组组长、总体设计室主任。

1978-1980年,七机部第一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主任。

1980-1991年,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长、院长。

1991-1994年,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

1991年5月,航空航天部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

1992-2007年,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2004年,担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

上一篇:彭锐

下一篇:罗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