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科
常绿木本;根具珊瑚状根瘤,有固氮功能;茎干圆柱状,有时在顶端呈二叉状分枝,稀膨大成块茎状,有时地下生,髓部大,木质部及韧皮部较窄,干皮鳞状,在茎上部常残留叶基。叶螺旋状排列,集生于树干顶部,有营养叶与鳞叶二型:营养叶生鳞叶腋部,一回或二至三回羽裂,末回羽片1次或多次二叉状深裂,幼时直立,具拳卷的羽片,或一回羽轴上部多少拳卷,羽片(小叶)多数,具中脉,边缘全缘,叶柄常具刺;鳞叶短小,常三角状披针形,背面被绒毛,先端坚硬或柔软。雌雄异株;小孢子叶球(雄球花)生树干顶端,中轴上密生螺旋状排列的小孢子叶;小孢子叶常楔形,扁平,顶端增厚成盾状,背面有多数小孢子囊,小孢子萌发时花粉管产生2个具多数纤毛能游动的精子。大孢子叶生茎顶鳞叶腋部,数枚或多数密集成球状或半圆状,上部不育顶片篦齿状分裂或不裂,下部为能育的柄,每侧着生2-5(稀更多)胚珠,珠孔向上。种子核果状,微扁,具3层种皮,外种皮肉质或厚的纤维质,颜色鲜艳,中种皮骨质,灰白色,光滑或具细乳突皱纹,内种皮膜质,淡褐色;胚乳丰富;子叶2,萌发时留土。染色体2n=22。
中文学名:苏铁科
拉丁学名:Cycadaceae
拼音:sutieke
门:裸子植物门
纲:苏铁纲
目:苏铁目
1、形态特征
株:常绿木本;根具珊瑚状根瘤,有固氮功能;茎干圆柱状,有时在顶端呈二叉状分枝,稀膨大成块茎状,有时地下生,髓部大,木质部及韧皮部较窄,干皮鳞状,在茎上部常残留叶基。
叶:叶螺旋状排列,集生于树干顶部,有营养叶与鳞叶二型:营养叶生鳞叶腋部,一回或二至三回羽裂,末回羽片1次或多次二叉状深裂,幼时直立,具拳卷的羽片,或一回羽轴上部多少拳卷,羽片(小叶)多数,具中脉,边缘全缘,叶柄常具刺;鳞叶短小,常三角状披针形,背面被绒毛,先端坚硬或柔软。
果:大孢子叶生茎顶鳞叶腋部,数枚或多数密集成球状或半圆状,上部不育顶片篦齿状分裂或不裂,下部为能育的柄,每侧着生2-5(稀更多)胚珠,珠孔向上。种子核果状,微扁,具3层种皮,外种皮肉质或厚的纤维质,颜色鲜艳,中种皮骨质,灰白色,光滑或具细乳突皱纹,内种皮膜质,淡褐色;胚乳丰富;子叶2,萌发时留土。
常绿木本;根具珊瑚状根瘤,有固氮功能;茎干圆柱状,有时在顶端呈二叉状分枝,稀膨大成块茎状,有时地下生,髓部大,木质部及韧皮部较窄,干皮鳞状,在茎上部常残留叶基。叶螺旋状排列,集生于树干顶部,有营养叶与鳞叶二型:营养叶生鳞叶腋部,一回或二至三回羽裂,末回羽片1次或多次二叉状深裂,幼时直立,具拳卷的羽片,或一回羽轴上部多少拳卷,羽片(小叶)多数,具中脉,边缘全缘,叶柄常具刺;鳞叶短小,常三角状披针形,背面被绒毛,先端坚硬或柔软。雌雄异株;小孢子叶球(雄球花)生树干顶端,中轴上密生螺旋状排列的小孢子叶;小孢子叶常楔形,扁平,顶端增厚成盾状,背面有多数小孢子囊,小孢子萌发时花粉管产生2个具多数纤毛能游动的精子。大孢子叶生茎顶鳞叶腋部,数枚或多数密集成球状或半圆状,上部不育顶片篦齿状分裂或不裂,下部为能育的柄,每侧着生2-5(稀更多)胚珠,珠孔向上。种子核果状,微扁,具3层种皮,外种皮肉质或厚的纤维质,颜色鲜艳,中种皮骨质,灰白色,光滑或具细乳突皱纹,内种皮膜质,淡褐色;胚乳丰富;子叶2,萌发时留土。染色体2n=22。
2、产地分布
分布:亚洲、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非洲东部(含马达加斯加)产1种
产地:产于*、华南及西南各省区,以苏铁CycasrevolutaThunb.栽培较广,供观赏和药用
3、分类文献
Persoon,Syn.Pl.2:630.1807.
4、染色体
染色体2n=2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