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南北合套

科普小知识2022-12-22 15:39:23
...

南北合套是指在一个套曲里兼用南曲和北曲的一种体式。最初南北曲的曲牌不能出现在同一套曲内。元中叶以后,成规渐被打破。在同一宫调内,可选取若干音律相互和谐的南曲和北曲曲牌,交错使用,联成套曲。南戏如《宦门子弟错立身》,散曲如沉和的《潇湘八景》,都曾使用南北合套。明清时应用尤广。

中文名称:南北合套

出现时间:元中叶以后

广泛应用:明清时期

代表作品:《宦门子弟错立身》、《潇湘八景》

1、简介

戏曲音乐术语。按曲牌联套体的结构形式将南曲和北曲组成的套曲。杂剧与南戏形成初期,杂剧只用北曲,南戏只用南曲,二者不得混用。据《录鬼簿》载:“以南北调合腔,自和甫始,如《潇湘八景》、《欢喜冤家》等曲,极为工巧。”沈和甫系元杂剧中期作家,上述《潇湘八景》系散曲,戏曲中最初用南北合套者,见于南戏《小孙屠》(《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在《吕洞宾桃柳升仙梦》全剧中使用了南北合套,构成旦、末对唱,进一步发挥了南北合套的艺术功能。至昆山腔兴起之后,南北合套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

2、形式

构成合套中的南曲与北曲必须同一宫调(即同一调高);每个套曲又多以两个调式为主,如〔粉蝶儿〕合套以徵调式、角调式为主,〔醉花阴〕合套又以宫调式、羽调式为主。

合套的形式有:①由各不相重的北曲与南曲交替出现,如《潇湘八景》;②在一套北曲里,反复插入同一南曲曲牌,如《小孙屠》是在北曲〔新水令〕套曲中反复插入南曲〔风入松〕;③在一套北曲里,插入几支不同南曲曲牌,如《雷峰塔》的《水斗》,是在北曲〔醉花阴〕套曲中插入南曲〔画眉序〕、〔滴溜子〕、〔鲍老催〕等五支曲牌。在所有南北合套中,北曲始终占主要部分。

元朝统一中国,打破了南北隔绝百余年的局面,为南北合套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色彩缤纷的南北合套不仅促进了戏曲中曲牌联套体音乐的发展,也为艺术家突出人物性格、强化戏剧冲突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

3、南曲

南戏是汉族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戏剧类型,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12世纪~14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为区别同时代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温州南戏或戏文。


南曲表演

宋元时南方(长江以南,以温州、永嘉为中心)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用韵以南方(江浙一带)语音为准,有平上去入四声。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等伴奏,明代初期亦用筝、琵琶等弦索乐器。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相对于大都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和北方民间曲调,并吸收了金元兄弟民族的音乐综合发展而成的北曲而言。

4、北曲

北曲是最早的汉族戏曲声腔之一。为金、元时期流行于北方的杂剧与散曲所用的音乐。源于唐宋大曲、诸宫调、宋词、鼓子词、唱赚、转踏以及北方各民族音乐,而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的首推诸宫调,因之形成了戏曲音乐中曲牌联套体的结构*。这种音乐之所以称为曲,是与宋词相区别。词与曲都是利用词牌与曲牌填词歌唱,但在形式上曲突破了词的定格,不分上、下阕;在句数、字数上也打破了词的限制,可以大量使用衬字,显得生动活泼,故谓“曲者,词之变”。称为北曲,又是为了与南宋以来流行于南方的南曲相区别。

北曲又分为戏曲(或称剧曲)与散曲两种。两者虽同为北曲,但差别很大。戏曲是通过舞台演出欣赏的,散曲则是为了清唱;戏曲是通过曲折的情节,抒发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而散曲则是作家情感的自我表露;戏曲必须有四组套曲的完整结构,一折戏一个套曲,每个套曲只限一个宫调,以此贯串全套,使得每个乐章前后的调性统一;而散曲则较为灵活,它可以只是一首单乐章的小令,也可以组成多乐章的套曲,即散套。

上一篇:数来宝

下一篇:曲艺大码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