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大剧院
中国唯一建设在海岛上的歌剧院——珠海大剧院2010年4月28日将动工建设,选址位于情侣路野狸岛海滨,凭海临风,选址独具特色。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投资估算约10.8亿元人民币。2013年12月29日主体结构封顶。2017年元旦,这项人们期盼已久,由陈可石教授主创设计的经典文化工程,经过8年精心打造后迎来首场演出。珠海大剧院曾被命名为珠海歌剧院,首演之前,名称才最终确定为珠海大剧院。
1、项目介绍
珠海大剧院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位于珠海情侣路野狸岛海滨,建设工期为4年左右(已经正式使用,加上海韵城也正式已经开业。)。珠海市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选址于情侣路与梅华路交会处的文化公园东南角。
珠海市文化馆新馆坐落在拱北联安路北侧,其设计如一把珠海竖琴。
投资10.8亿元、日月贝、海岛上的歌剧院……这些关于珠海大剧院的“关键词”珠海人并不陌生,这个1992年就正式立项的项目终于从纸上变为现实。珠海大剧院、珠海市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珠海市文化馆“一院三馆”奠基仪式在野狸岛举行,这些重大文化工程建成之后将提升珠海片区资源价值,结束珠海没有一座大型歌剧院的历史。
2010年4月27日,“一院三馆”设计单位与媒体举行见面会,他们各自阐述了设计理念并回答了各路记者的提问。
投资金额
据悉,珠海大剧院选址在野狸岛,规划用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投资估算约10.8亿元人民币。珠海市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项目位于情侣路与梅华路交汇处的文化公园东南角,面朝情侣路,东临香炉湾,与野狸岛隔海湾相望,规划用地面积约50335.94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6.5亿元。珠海市文化馆新馆项目位于珠海市拱北联安路北侧,项目占地面积95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895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
据悉,“一院三馆”总投资高达18.9亿元。
设计特色
在设计方面,珠海大剧院是一大一小两组“贝壳”的形体,构成了歌剧院的整体形象,珠海市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却是以海天相连的横纵式设计取胜,这种横纵式的设计使两馆成为一个和谐而有机的整体。而珠海市文化馆的立面设计取义“竖琴”,建筑整体线条流畅、简洁大气,设计中以简约平和的手法组合穿插窗框构件,就像一串串动感极强的音符,形成轻盈舒展的韵律,彰显了文化馆的艺术氛围。
总设计师
珠海大剧院“日月贝”建筑设计是由北京大学教授、中营都市总设计师陈可石教授主持设计。珠海大剧院在2009年由珠海市*向全球征集建筑设计方案,吸引了包括北京国家大剧院设计师和国家体育馆“鸟巢”设计师在内的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等国三十余家著名设计机构以及国内顶尖设计大师的竞标。最终,陈可石教授和中营都市设计团队提出的“日月贝”方案脱颖而出,最终获胜,确定为最终实施方案。
设计理念
剧院内部效果图
对于该项设计,中标方案设计师陈可石教授的诠释是:“在宇宙中,日月是最纯净的;在海洋里,贝壳是最美丽的。”他说,珠海大剧院是中国唯一建在海岛上的歌剧院,在一望无际的蓝色海面上与郁郁葱葱的野狸岛交相辉映,可以创造出歌剧院建筑无比崇高的艺术魅力。
歌剧院设计方案突出体现了歌剧院建筑的原创性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来自“日月贝”这一独特的海洋物种,更对“贝壳”的形象加以提炼,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进一步表现空间的意义。
环保理念
据歌剧院项目设计者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研究院设计室总工金国红介绍,珠海大剧院将利用建筑外部的日光加工形成一定能量,以减少室内空调费用,而低碳环保将成为歌剧院的深化设计中的专项研究课题,以减少成本和能耗。
市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设计者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施蒂芬舒茨说,“两馆”设计将适应珠海多种气候条件,外立面尽量采用封闭空间,墙面处理尽量少用玻璃,以减少空调能耗,另外,“两馆设计”将启动“太阳能计划”,充分利用珠海日照时间长的特点,用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实现“低碳环保”。
市文化馆的设计“由功能决定形式”,将有限的使用空间发挥到极致,采用将建筑物与山相连、屋顶绿化等方式以降低能耗,将“竖琴”建成一个节能环保建筑,
观光长廊
据金国红介绍,珠海大剧院大剧场上方的观光长廊是项目的点睛之笔。“观众从这条观光长廊可以看到野狸岛四周的山海景色。”
他说,日月贝方案取自“珠生于贝,贝生于海”,与珠海城市品味一脉相承,珠海大剧院建成之后“日月贝白天呈现半通透效果,一到夜晚则像月光一样晶莹剔透,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珠海大剧院都将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
珠海大剧院小贝壳
珠海大剧院建设进展顺利,截至目前整个歌剧院主体结构完成工程量的50%,目前“大贝壳”主体转换层结构已经进入最后收官阶段,整个“小贝壳”钢结构10月底基本完工,到年底即可完成整个大剧院的结构施工。
珠海大剧院是中国第一座建在海岛上的剧院。总建筑面积59000平方米,包括1550座的大剧院、550座多功能小剧院等,大小剧场呈日月双贝造型,又称“大贝壳”、“小贝壳”,“大贝壳”最大高度90米。
现场看到,60米高的小剧场即“小贝壳”已经全部矗立起来,网格状钢结构造型十分独特壮观,工人们犹如空中飞人,身上系着保险绳进行高空焊接作业。
与此同时,大剧场即“大贝壳”主体结构施工中重大难点之一的19米标高段大跨度转换层施工即将进入最后收官阶段。记者登上转换层顶层屋顶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一道工序施工——混凝土浇筑。由于屋顶一根根钢筋密集如丛林般,最密集的地方间距40多公分,工人们几乎无法落脚,所以给施工和安全增加了不少难度。
“从20日上午10点开始,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施工已经连续浇筑了24个小时。”该部分混凝土浇筑量大,约2400立方米,且因结构受力复杂不宜留置施工缝必须连续浇筑四天四夜,须协调*多个部门解决交通高峰期限行问题,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歌剧院大跨度转换层施工在整个大剧场施工过程中结构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涉及专业施工的协调面最多,它的顺利完成为钢结构铺设了施工基础,也标志着大剧院工程将进入“大贝壳”钢结构吊装施工阶段。
2、建筑特色
项目动工在效果图上,珠海大剧院就像是一大一小两组“贝壳”的形体,白天呈现半通透效果,一到夜晚则像月光一样晶莹剔透。“贝生于珠,珠生于海”,诠释的是珠海在*率先拥抱海洋文明、率先接受西方文明洗礼的富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城市精神特质。
容纳人数
珠海大剧院项目将采用世界先进声、光学设计和舞台工艺设计。大剧场可容纳1600人,由前厅、观众厅和舞台三部分组成,满足大型歌舞剧、音乐剧、芭蕾舞剧、话剧、交响乐、大型综合演出等需要,小剧场可容纳500人。
两馆设计
项目动工
大型展厅在竖直方向由中空相连,中空空间也呈螺旋状,与访客路线相呼应,飘逸而灵动。塔楼内部竖向空间与内向型走廊间有着连续的变化,创造出复杂多样的空间、光线及朝向的变换。这种灵动的设计原则在塔楼的顶层达到顶峰:访客透过大玻璃窗可以鸟瞰整个珠海。
文化馆设计
珠海市文化馆根据国家一级文化馆建设标准,建设并结合珠海市文化建设的需要,本项目的功能设置分为市文化馆、小剧场、电影城和露天文化广场等四大部分。
艺术风格
剧院夜景
作为珠海大剧院的参建方,中孚泰文化集团在剧院艺术风格的建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大众的认知中建筑外型往往是艺术风格最直观的展现,实质上在文化建筑中,内部的细节设计也十分重要。中孚泰19年专注剧院建设,贡献了我国十大剧院中的六座。在珠海大剧院的内部装饰中,从舞台工艺、音乐、舞台机械、舞台灯光、控制系统等众多方面,处处散发着一种大海的气息。
3、专家访谈
“珠海历史和未来将在这里结合”
问:请您谈谈珠海市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的设计出发点?
答:珠海市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选址位于一个很特殊的位置,位于情侣路北面,正好是珠海主城区的入口处,与野狸岛隔海相望。也就是说,它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上,我们希望与位于野狸岛上的歌剧院形成一个呼应,共同构成珠海的一个门户。
珠海市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代表过去的博物馆,另一部分是代表将来的规划展览馆,体现了历史和未来的结合。我们将它们做成一个馆,使得两者有一个比较好的融合。
问:在设计上,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如何同周围环境相协调?
答: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的东面是海面,西北是一座小山,山水都在此处,环境非常珍贵。因此我们在设计上,将使建筑单体和珠海的环境和文化有一个紧密的联系。在材料上,建筑外立面将使用天然石材,并在上面进行一些类似于浮雕的处理,当人们站在对岸的广场时看过来,浮雕将呈现出一种水纹的质感。同时,通过夜晚的灯光处理,建筑也将同水面和周围的绿化景观有机结合起来。
4、设计方案
珠海大剧院设计方案不仅来自“日月贝”这一独特的海洋物种,更对“贝壳”的形象加以提炼,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进一步表现空间的意义。一大一小两组“贝壳”的形体,构成了歌剧院的整体形象,在城市相当广泛的区域内都可以看到它“亭亭玉立”在海面之上。
以鱼类美丽的鳍作为创意灵感的周边景观设计,既突出了与贝壳之间的呼应,又进一步强化了滨海建筑的特色。
5、交通信息
1、珠海市区乘坐9路、99路、Z11路公交车到达“名亭公园”站下车,沿着海燕钢便桥往野狸岛方向,按照路牌指示行进即可。
2、情侣路上可乘坐L1路观光巴士到达“珠海大剧院”站下车,沿着新月路往野狸岛方向即可到达。
3、珠海市区乘坐2A路、2路、3A路、3路、6路、7路、8路、12路、14路、204路、26路、56路、605路、69路、B2路、K3路到达“百货公司”站下车,沿着朝阳路往海边方向行进,到达情侣路沿新月路往野狸岛方向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