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
黄热病是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黄疽、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特征。国家卫计委官方网站2016年3月13日通报,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确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该病例于3月10日凌晨2时抵达北京,直接主动到医院就诊。
科普精粹
- 哪些人不适合做献血员?
1、概述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黄疸、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亚洲尚无本病报告。由于黄热病的死亡率高及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
2、病因
黄热病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披膜病毒科,病毒直径22~38纳米,呈球形,有包膜,含单股正链RNA。易被热、常用消毒剂、乙醚、去氧胆酸钠等灭活,但在血中能于4℃保存1个月,在50%甘油中于0℃下可存活数月,于-70℃或冷冻干燥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年。最初分离的黄热病毒Asibi株通过组织培养弱化成17D株,用以制备减毒活疫苗,预防效果良好。
3、临床表现
潜伏期3~6天。多数受染者症状较轻,可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轻度蛋白尿等,持续数日即恢复。重型患者只发生在约15%的病例。病程经过可分为4期。
1.感染期
急起高热伴有寒战、剧烈头痛及全身痛,明显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患者烦躁不安,结膜充血,面、颈潮红。心率与发热平行,以后转为相对心搏徐缓。本期持续约3天,此时病毒在血中达高滴度,成为蚊虫感染的来源。期末可有轻度黄疸、蛋白尿。
2.缓解期
发热部分或完全消退,症状缓解,持续数小时至24小时。
3.中毒期
发热与症状复现,且更加重。此期毒血症消退,出现肝、肾、心血管功能损害以及出血症状。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蛋白尿、少尿与氮质血症的程度和病情成正比。本期突出症状为严重的出血如齿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淤斑、胃肠道、尿道和子宫出血等。心脏常扩大,心搏徐缓,心音变弱,血压降低。常伴有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出现谵妄、昏迷、尿闭、顽固性呃逆、大量呕血、休克等。本期持续3~4天或2周。常在第7~10天发生死亡。
4.恢复期
体温下降至正常。症状和蛋白尿逐渐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或更久。此期仍需密切观察心脏情况,个别病例可因心律不齐或心功能衰竭死亡。存活病例一般无后遗症。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一般常规和生化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升高,但在本病早期中性粒细胞数常减少。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血清胆红素、ALT和AST升高,死亡病例更为明显。有黄疸的病例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尿蛋白增多、血清尿素及肌酐升高。
2.病毒分离
采取病初3~4天内血标本接种小白鼠脑内或细胞培养可分离出病毒并用血清学方法进行鉴定。
3.血清学检查
可作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4倍以上增高可以诊断本病。目前多采用抗体捕获酶免疫试验检测黄热病病毒IgM抗体,在感染后一周即呈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亦可用抗原捕获试验检测病毒抗原。
4.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黄热病毒RNA有很强的特异性。有报告血清中病毒RNA较活病毒更为稳定,在27℃常温下能保存相当长时间,优于病毒分离法。
5.其他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见PR及QT间期延长及ST-T波异常。
5、诊断
对于典型病例黄热病的诊断不难,而对于散发的、早期或轻型病例不易确诊,需借助于实验室检查。
6、鉴别诊断
在黄热病的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病毒性肝炎、恶性疟疾及药物中毒性肝炎等进行鉴别。
7、治疗
至今尚无特效疗法。
1.一般治疗
黄热病的治疗应卧床休息直至完全恢复,应住在无蚊虫的屋内,尤其在病儿发热期间有病毒血症应使用蚊帐。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频繁呕吐者可禁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
高热时黄热病的治疗宜采用物理降温为主,禁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可诱发或加重出血。频繁呕吐可口服或肌注胃复安。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疟疾者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疟药。心肌损害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重症病例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即予以相应处理。
8、预后
轻症患者一般顺利恢复,不留后遗症。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随每次流行而异,受种族、年龄、其他乙组虫媒病毒引起的免疫状态等多因素影响,可达30%~50%。
9、预防
1.管理好传染源
由于我国已经发现输入性病例,所以黄热病的预防应加强边境检疫,对于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出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书,以防止该病传入我国。对来自黄热病流行区的人员开展体温检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查,重点关注有发热、黄疸等症状人员。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防止本病的重点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17D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一次皮内接种0.5ml,7~9天即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并可持续达10年以上。在进入疫区、已知或预测有黄热病疫情活动的区域,对9个月以上的儿童应常规进行预防接种。但不宜用于4个月以下的婴儿,因接种后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几乎均为小于4个月的婴儿。
10、小常识
黄热病是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方式主要为人B埃及伊蚊B人,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之前,亚洲地区无病例报告。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人感染后,约5%B20%出现临床症状,少数出现重症并死亡。目前针对黄热病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为主,疫苗是最重要的防控措施。卫计委已于2008年印发了《黄热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和《黄热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11、病例
2016年3月13日,国家卫计委官方网站通报,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确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该病例于3月10日凌晨2时抵达北京,直接主动到医院就诊。
2016年3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北京确诊1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2016年3月19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通报,北京市新增2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2016年3月21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通报,北京市3月20日又确诊1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目前,北京共确诊4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12、北京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地点: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17号23层2306室
工作时间:每周1-5,上午8:00-11:00,下午13:00-16:00。
注意事项:接种疫苗时需携带有效证件(身份证或护照)和一张2寸照片。
13、北京预防措施
来自安哥拉的直航中转航班实施100%登机检疫
目前对来自安哥拉的1个直航航班和3个中转航班实施100%登机检疫,协调航空公司加强机上广播,提示入境旅客主动申报。重点查验航空器、集装箱、货物是否携带蚊虫,对没有灭蚊处理证明的,立即监督灭蚊。
目前首都机场当局对直航航班指定廊桥停靠,启用“入境人员检验检疫信息采集系统”对旅客进行全信息采集;利用航空器电子申报系统识别、协作部门信息通报、航空公司识别、设置现场专用通道等多种方式锁定来自安哥拉旅客,实施健康申报和重点查验,重点关注发热、黄疸等症状人员。
对来自安哥拉1岁以上旅客重点查验黄热病预防接种证书,对于乘坐DT690直航航班的旅客实施100%证书查验。对无有效证书人员做好信息登记,要求其填写《健康申明卡》,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发放《入境健康提示卡》,要求其做好6日的隔离。
目前,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已做好检测试剂采购,检测方法验证,检测流程制定,检测技术培训和演练,并主动服务,对来自安哥拉人员开展了黄热病免费检测。机场口岸保障旅检通道体温监测和视频设备双路运行。
另外,前往安哥拉请到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注射黄热病疫苗,回国可进行免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