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大别山民歌

科普小知识2022-12-24 12:57:43
...

大别山民歌是安徽皖西地区广为流传的汉族民歌。以山水相依的独特地域性,兼收了通过水路流传来的其他不同形式民歌艺术特点,又不失自己的本土的大山山歌之特色,既具有山的沉稳、豪迈、厚实之特点,又具有水的流畅、悠扬、灵动之风格,是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7日,大别山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简介

在皖西,大别山纵横千里,淮河水穿境而过。皖西大别山民歌以山而生、以水而传,山水相连,生生不息。民歌多以山歌、茶歌、秧歌、排歌、小调、劳动号子为主。皖西大别山民歌在音乐上,传承了上古时期部落的民谣,在内容上,反映了古代时期的社会演化过程,体现了近现代时期的革命、劳动、生活等发展面貌。如:有反映皋陶治法、大禹治水、楚汉之争,以及辛亥革命、红军起义等民谣民歌;有反映生活、生产的民歌;有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土、人情、民俗等民谣民歌。红色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等曾传唱全国。

2、特征及价值

在原汁原味本乡本土的皖西大别山民歌中,最有影响的是《挣颈红》、《慢赶牛》等曲调,在安徽和全国音乐界产生过巨大的反响。

主要特征

①原生态特征;

②明显的地域特征;

③综合的艺术特殊。

主要价值

①历史学价值;

②美学价值;

③社会学和艺术学价值。

皖西大别山民歌以山水相依的独特地域性,兼收通过水路流传来的其他不同形式民歌艺术特点,又不失自己本土山歌之特色,兼具沉稳、豪迈、厚实之特点和流畅、悠扬、灵动之风格,是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艺术分类

大别山民歌主要有山歌、秧歌、小调、号子、风俗歌等,有着独特、重要的文化价值。大别山民歌在音乐和演唱技法上有独到之处,由于歌者常在山头歌唱,因此唱法大多舒缓、悠扬,俗称“慢赶牛”;此外还有一种唱法叫“挣颈红”,采用一种特殊的发音方法,发出的声音如金属撞击。上世纪50年代有安徽金寨县的民歌手在全省民歌比赛中表演此唱法,立即引来有关专家和一些著名艺术家的关注,而如今这种唱法几乎失传。近年来,六安市文化主管部门极为重视这份民间音乐遗产,积极挖掘、整理、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促其传承。

4、艺术传承

六安市霍邱县征集小组发现了40多年前用钢板刻印的很有价值的民歌歌本;六安市金安区征集组拜访已退休的东河口镇*陈良亭,惊喜地找到了60多首前所未见的民歌。此外,各市还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河南卷、安徽卷寻觅线索,选取有价值的大别山民歌。整个基础性收集工作历时一年多,共征集到民歌2630首,其中300多首是新收集到的。安徽、河南的音乐界人士表示,新中国成立后相关地区都曾进行过对大别山民歌的查找或局部收集,而这一次普查是最认真、最深入、最广泛的。

六安市委、市*主要领导也十分关心大别山民歌精选本的编辑工作,要求编委会“要像编史书那样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力求此书有存史价值。为此,编辑部对收集到的2630首民歌逐一鉴别查重,邀请音乐、地理、历史方面的专家对选出的歌曲就音乐特征、地域认定、时代分期等进行多次论证和鉴定,最后精选出具有大别山民歌鲜明音乐特点、反映各个时期社会生活、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的民歌458首。在反复研讨、论证过程中还产生了一批水平较高的学术论文。此外,为力求完美,编辑部人员还组织专业人员对精选出的歌曲进行反复校对、核实。

经过2年多的审慎编辑、整理,2013年11月,《大别山民歌精选》正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兼具资料性、学术性、艺术性,是迄今第一本专门收录大别山民歌的正式出版物,为大别山民歌的进一步保护、传承、研究、推广奠定了基础。

六安市文化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编纂《大别山民歌精选》,既是为留存大别山民歌的范本,而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在民歌生态环境严峻的当今,寻觅一条继承、保护、推广之路。

经常性演唱是传承和保护民歌的重要措施。为此,六安市文化部门正在联合河南信阳市文化部门,共同筹划大别山民歌流行区四市的民歌比赛、采风活动,在重点流行区之一的金寨县继续举办各种规模的演唱活动,让大别山民歌首先在大别山地区传唱开来。

各级各类学校也是六安市推广大别山民歌的重要场所。六安市职业技术学院将大别山民歌作为学校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立了非遗传承基地;六安市文化部门还与六安市老年大学合作,为其提供必要设备和师资,开办了大别山民歌班,组建演唱队,将大别山民歌的演唱常态化;在六安市的部分小学里,民歌也在传唱。

目前,安徽正在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六安市文化部门抓住这一契机,计划在当地的农民文化乐园中教唱大别山民歌。六安市文化部门的负责人说,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民歌的传承确实有困难,但我们将奋力而行,不让这一珍贵的民间音乐湮没。

上一篇:信阳民歌

下一篇:黄大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