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京三月三
2014年,国务院文化部正式公布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报京三月三作为民俗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单。
1、简介
中国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乡,距镇远县城38公里。报京大寨是报京乡的中心寨,周围有松柏、极有、白岩、龙奔等十几个侗族村寨,共居住着六千多侗族群众。报京侗族属北部侗族的一个分支,由于自古交通闭塞,保留了较为古老的生活方式,有独特的侗语,独特的服饰和独特的侗族习俗。“三月三”是报京侗族的一个民俗节庆,这个传统的节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2、来历传说
有关“三月三”侗族节日的来历,传说很多。其一,农历三月将开始农时播种,为庆贺播种顺利,秧苗易长,秋天丰收,村民们便举办农忙前的播种节,痛痛快快地玩几天。而一旦过了“三月三”节,寨上将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他们不再吹芦笙,跳舞,走村串寨,专心一意的搞好农业生产。其二,三月春暖花开,是男女青年播种爱情的好时光。男女青年借此机会互相认识、了解、沟通感情。
“三月三”还是一个爱情悲剧的纪念日。相传很久以前,报京寨有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男的叫桥生,女的叫良英。良英的父母嫌桥生家穷,不愿把良英嫁给桥生,硬把良英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良英极力反对这门亲事,背地里继续和桥生相亲相爱。三月初三这一天,良英到田里捞了鱼虾,到园里扯了葱蒜,约桥生到寨边金圹洞旁的莫嗄树下相会。两人脱下草鞋挂在树上,表白忠于爱情生死在一起的决心,并到坡上煮食了葱蒜鱼虾,以誓永不分离,后来却遭到寨头及族人的毒打,双双跳崖殉情。后人为怀念桥生、良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每年三月三,一对对青年男女来到金圹洞边谈情说爱。瞻仰桥生、良英留在莫嗄树上的鞋印。相誓要学桥生、良英一样,永远相爱……
3、民俗内容
如今的“三月三”节已成全寨人请客会友,广会亲朋,相爱定情,经商贸易的综合性节日,但那独特浓厚的民族风俗却依然保留至今。“三月三”节日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捞鱼捞虾赠笆篓
三月初二,姑娘们三五成群地相约,每个人都身背笆篓,手拿虾筢、捞斗。到寨子边的水田中捞鱼、捞虾。这一天不管到哪一家的养鱼田里捞鱼,主人都非常欢迎,让姑娘们随意捞、尽情捞,捞的鱼虾越多,主人越高兴。姑娘们互相帮助,你赶我捞,有说有笑,每个姑娘都捞得半笆篓鱼虾后,她们才满意地走上田坎。姑娘们把捞来的鱼虾,连同笆篓赠给各自的心上人。
捞鱼捞虾
小伙子得到了笆篓,也就表示已得到了姑娘的爱,他们高兴的奔走相告,邀请自己的男友,到附近的山坡上,把鱼虾煮熟一起吃。坡上这一堆,那一堆的青年人,吃得津津有味,相互谈论自己的情人,相互祝福爱情的成功。这以后,小伙子便选定日子,买好礼物,相约姑娘到坡上见面,还给笆篓,送上礼物,对唱情歌,使爱情关系进一步加深。
迎客进寨芦笙舞
三月初三,报京全寨的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准备迎接远道来的宾客和附近村寨来的亲朋好友。男青年手捧芦笙,女青年手拿牛角,端着“酒海”,中年人手握铁炮、鞭炮,到寨子外一里远的路上,列队等待客人的到来。
中午,远来的客人与近村的亲朋好友都向报京寨走来,男男女女,浩浩荡荡,挑着米酒、腌肉,提着活鸭、糖果,一边走一边吹芦笙,鸣铁炮。听到铁炮声,迎客的队伍便沸腾起来。先鸣三响接客炮,再把芦笙吹得山响。客人走近,姑娘们笑咪咪地献上“牛角酒”,每个客人必须喝干一角酒,方许过关。这是第一道拦路酒,主客相互祝福,走向寨门。在寨门路口喝第二道拦路酒。由芦笙队领路,放着鞭炮铁炮,顺着下山石板小道,大家你推我让,走进大寨。在大寨芦笙场边的关口,再喝第三道拦路酒。
走入芦笙场,主人高唱迎客歌,主客几百人手拉着手,围成一圈又一圈。大家欢快地跳芦笙踩鼓舞,一边跳,一边唱。寨老和年轻姑娘手捧装满米酒的牛角,不时敬献给跳舞的客人。人们跳呀,唱呀,直到太阳落山,主人们才分别请上客人到自己家中,盛情款待。
意中之人讨葱篮
三月初三,侗家姑娘早早起来,梳洗打扮,穿上自己绣花的新衣,新裤,新花鞋,围上新围腰,头插银花,戴上银手镯、银项圈、银锁、银链,手提精制小竹篮,到菜园里扯上半篮葱蒜苗。早饭后相约几个提篮的女伴,一同到井边洗葱蒜,并低声地唱着洗菜歌,葱蒜洗净,放进竹篮。姑娘们提着篮子来到金圹洞傍的莫嗄树下,很自然地排成一长排,等待着自己的意中人来讨葱篮。
讨葱篮
小伙子身穿家机布新衣,一个个走到自己喜爱的姑娘面前讨篮子,姑娘若是欢喜,便把手中的葱篮送给意中人。若不是自己的意中人,任小伙子伸手抢篮子,姑娘也执意不给。围观的众人便会哄笑,直笑得这个小伙子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走开。
小伙子讨得葱篮,表示姑娘已以心相许。这种讨篮定情的风俗全国只有报京一处。这种在广众面前定情的方式,反映了报京侗族婚恋极其*。当众确立情人关系,希望第三者不要再来插足。
三月三讨得了葱篮的小伙子,选好以后的一个节日,准备好较丰盛的礼品,约上好友,到姑娘家还篮子,以便征求女方父母的意见,进一步把婚姻关系确定下来。
长桌宴
丰盛酒食待佳宾芦笙场歌舞后,主人们各自邀请外地宾客,亲朋好友到自己家中,热情招待,客厅里摆上一长排矮桌凳,男女分坐。主人先献上甜酒粑或炒米煮的“油茶”。客人吃后,再端上鱼,狗肉,羊肉,猪肉,豆腐等菜。主客几十人围在一起,对歌饮酒,相互劝食。年轻妇女则向客人唱敬酒歌。每唱一首,客人必须喝一杯酒,直唱到客人无力再喝下去为止。
隔着板壁唱情歌
三月初三晚上,报京寨格外热闹,人们互相串门,老年人在一起叙旧情。年轻人在一起下棋,打牌,吹门子,姑娘和小伙子三五成群在一起唱情歌。按报京寨的习俗,只有“三月三”的三天才能在屋里唱情歌,其它日子只准在坡上唱,不准在寨子里唱。
有趣的是报京寨唱情歌,男女不能面对面唱,男青年在一边,女青年在一边,中间隔着一道木板壁墙。女的唱了,男的唱,唱得情意绵绵,感情纯真,楚楚动人。更奇怪的是报京侗族情歌唱曲是侗家流传曲,歌词却全部是汉语。
化装舞会更狂欢
三月初四,来自各地的客人,不管是侗族、苗族、汉族。与报京寨上的主人一齐在芦笙场跳拉手舞,人人都可参加。老年男子一会儿身穿锦缎长袍,一会儿换上家机布短衣,舞会中要换衣好几次。中年男子喜欢装扮成古代的武士,系着头巾,胸前挂着木制盾牌或是干老木菌代盾牌。盾牌染成金银等色,在舞会上闪闪发亮。妇女们则在新衣、新围腰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剪纸花卉,图样精细好看。舞会到高潮时,芦笙场上歌声,呐喊声,铁炮声响成一片,真是一个狂欢的化装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