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攀枝花苏铁

科普小知识 2024-04-17 09:00:32
...

攀枝花苏铁(学名:CycaspanzhihuaensisL.ZhouetS.Y.Yang),属于苏铁属的一种植物。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中国的特有种。攀枝花苏铁生长良好的雄株可年年开花,雌株亦可两年开花一次。苏铁亦称铁树,最早出现在在距今约2亿8千万年前的地球古生代二迭纪苏铁类植物,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对植物地理区系和古气候古地理研究有重要价值。

1、形态特征


攀枝花苏铁

攀枝花苏铁雄球花棕涧状常绿植物,高1-2。5米,茎干通常单一,覆被着宿存的叶柄基部。叶螺旋状排列,簇生于茎干的顶部,羽状全裂,长70-120厘米,叶柄上部两侧有平展的短刺;羽片70一105对,线形,直或微曲,厚革质,长12一23厘米,宽6一7毫米,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无毛,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偏斜,边缘平或微反卷。

雌雄异株;小孢子叶球单生茎顶,常偏斜,纺锤状圆柱形或椭圆状圆柱形,通常微弯曲,梗弯曲,长4-6厘米,密被锈褐色绒毛;小孢子叶楔形,长3-6厘米,先端宽三角形,*有突起的尖刺,上面无毛,黄色或淡黄褐色,有光泽,下面具多数2一5(通常3-4)聚生的小孢子囊,最上部密被淡黄褐色绒毛;大孢子叶多数,簇生茎顶,呈球形或半球形,长14一18厘米,密被黄褐色至锈褐色绒毛;上部扁平,宽菱形或菱状卵形,长8一10厘米,宽4。

5一6厘米,羽状半裂,裂片30-40,钻形,长1-4厘米;下部柄状,中上部两侧着生1一5(通常3-4)个胚珠;胚珠近四方形,无毛,金黄色,顶部红褐色,*有小凸尖。种子近球形或微扁,直径约2。5厘米,假种皮桔红色,具薄纸质、分离而易碎的外层,种子倒圆锥状球形或倒卵状圆球形,种皮骨质,平滑。

2、生长环境


攀枝花苏铁

攀枝花苏铁分布区地处金沙江中段,地势陡峭,河谷深切,山体相对高度大,地形封闭,受干热河谷气候效应的影响,其气候冬季温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属南亚热带半干旱河谷气候类型。

年平均温约20℃,最低温-1---2℃,极端最高温达40。7℃;年降水量约760毫米,干湿季明显,6--10月为湿润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9%,11--5月为旱季;年平均相对湿度61%,2--5月则低于50%;无霜期294天。

土壤为石灰岩、砂页岩母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碳酸岩红褐土和山地黄褐土,呈微酸性至中性(偶有碱性)反应。

3、分布范围

产于四川、云南。中国特有。

4、致危因素

严重盗挖散失,农垦生境破碎化。目前只攀枝花苏铁保护区种群保存良好,其余种群几乎绝迹。

5、保护现状

保护价值

攀枝花苏铁为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它的发现,不仅表明横断山区仍存在有天然苏铁群落,而且把苏铁属植物分布的北界推移到北纬27°11′,对研究植物区系、植物地理、古气候、古地理及冰川都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措施

攀枝花苏铁发现之后,攀枝花市科委非常重视,园林部门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破坏现象仍未完全杜绝。

建议尽快在其分布集中之地--把关河及格里坪,建立攀枝花苏铁专项自然保护区。其它产地亦应采取保护措施,严禁挖掘植株。有关单位应积极繁殖,以满足城市绿化的需要。

6、栽培技术


攀枝花苏铁

人工授粉

攀枝花苏铁花期每年3一5月,主要集中在4月底5月初。攀枝花苏铁可连年开花。在自然状况下,受肥力等影响,连年开花的植株并不多见。通常雄花略多于雌花。雌雄花开花期比较接近,雄花略早于雌花盛开。单株雄花盛开期(传粉期)比较长,传粉盛期可持续4一7天,而单株雌花盛开期(传粉期)仅2一3天。

在雌花盛开期未能及时授粉的雌花,胚珠不发育或偶发育为无胚种子。在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科普区内,每年有大量的雌雄花盛开,虽雄花略早于雌花盛开,但各个花体个体盛开时间的差距,不须对花粉进行处理,在雌花盛开期间,基本都有成熟花粉进行人工授粉。

在授粉对照过程中,授粉和授粉后适当喷水比较,授粉后适当喷水效果更佳。完全授粉雌株每花结实最多可达360粒,人工授粉平均每花结实为70粒左右。在人工授粉过程中,极易形成大小年,我们采用的办法是分片分年进行,在保证攀枝花苏铁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进行人工授粉。

育苗

于第二年开进行催芽,胚根伸出,形成肉质幼根时进行装袋处理。采用湿藏法处理的种子,整个育苗过程近似于干藏法保存种子的育苗,但种子发芽时间较早,且种子发芽率达89%,幼苗一年保存率达69%,更适合攀枝花苏铁育苗。

分孽培育

分孽培育必需有足够的成年母树,且成年母树基部有分孽繁殖幼苗及芽包。进行分孽培育时,首先将幼苗及芽包从成年母树根部分孽出来,再进行人工培育。进行此工作受成年母树数量的限制,且对母树有较大影响,不宜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