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小儿腓骨肌萎缩症

科普小知识2022-12-25 09:32:02
...

1、概述

腓骨肌萎缩症又称Charcot-Marie-Tooth病(CMT),是一组最常见的家族性周围神经病,占全部遗传性神经病的90%。本组疾病的共同特点为儿童或青少年发病。慢性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状和体征比较对称,多数患者有家族史。本病以腓骨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征,故又称腓骨肌萎缩症。根据神经电生理,神经病理所见,将CMT分为Ⅰ型及Ⅱ型,CMTⅠ型称肥大型),CMTⅡ型称轴索型。

2、病因

CMT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部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和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

3、临床表现

1.腓骨肌萎缩症Ⅰ型

发病在儿童期或青春期,有2/3病例在10岁前发生,经常表现运动发育落后。男性比女性多见。本病在同一家族患病的个体中,发病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有较大变异。女性症状较轻。早期症状表现双下肢远端开始,双下肢无力,行走及跑步渐感困难,肌肉萎缩常由腓骨伸趾总肌及足部小肌肉开始,然后胫前肌萎缩渐向上发展。肌萎缩一般不超过大腿下1/3,故大腿和小腿形成鲜明对比。由于足部肌萎缩,可出现高足弓,足下垂,锤状或爪形趾。患者可有跨域步态。一般在晚期方累及手部及前臂肌肉,手指不能伸直,精细动作难以完成,而上臂发育正常。肌萎缩进展非常缓慢,部分患儿可有感觉障碍,深感觉受累常表现为黑天时步态不稳。有些患者肢端较冷,少汗或发绀,早期反射消失,随后其他腱反射相继减弱或消失。

2.腓骨肌肌萎缩症Ⅱ型

发病较晚,2/3病例在10岁后发病。进展较慢,肌肉萎缩和无力较CMTⅡ型轻,且感觉障碍不如Ⅰ型明显。

4、检查

1.脑脊液检查

CMTⅠ型,半数患儿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2.肌活检检查

肌活检显示为神经源性肌萎缩,神经活检CMTⅠ型的周围神经改变主要是脱髓和Schwann细胞增生形成“洋葱头”样改变;CMTⅡ型主要是轴突变性。

3.神经电生理检查

示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本病重要电生理特征,婴儿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低于正常值60%以上,大于3岁患儿NCV低于38m/s,CMTⅡ型的周围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正常低限的80%,神经传导速度在正常值低限或轻度减慢。

5、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遗传家族史,临床特征,神经电生理检查和神经活检。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分子遗传学分析也可以用于诊断。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的慢性运动感觉神经病,应考虑有本病的可能,根据青少年起病隐匿,进行性下肢远端肌萎缩,且有特殊的分布形式(以大腿下1/3为限,呈“鹤腿”),但肌力相对较好,腱反射常减弱或消失,套式感觉障碍等特点,诊断不难,有阳性家族史者可助确诊。

6、治疗

目前无特殊疗法,可对症处理,如外科手术矫形、穿矫形鞋,强调支持疗法。可进行康复训练改善肌肉功能。患儿进入青春期,为了减轻弓形足及足下垂,可进行踝关节融合术。

上一篇:热血战队

下一篇:空中杀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