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笃
延笃(?―167年),字叔坚,南阳郡犨县人。少年时跟从颍川人唐溪典学习《左传》,仅十来天就能讽诵,唐溪典十分敬重他。又从马融学习,博通经传及百家学说,能写文章,在京城洛阳(今河南洛阳)很有名气。延笃后被推举为孝廉,担任平阳侯相。到任之后,修葺龚遂的坟墓,树立墓铭祭祀,选拔龚遂的后人于田间出来做官。延笃因为老师逝世,弃官奔丧,五府都征召他,都不就任。后遭党事禁锢。永康初,卒于家乡。所著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凡二十篇。
:人物姓名:延笃
字号:叔坚
籍贯:南阳犨
生卒年月:?——167年
成就:著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凡二十篇
官职:平阳侯相
1、人物简介
延笃,(公元?年至一六七年)字叔坚,南阳犨人。生年不详,卒于汉桓帝永康元年。少从唐溪典、马融受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师。举孝廉,为平阳候相,以师丧弃官。桓帝以博士徵,拜议郎,与朱穆、百边韶共著作东观。又徙京兆尹,宽仁爱民,郡人欢戴。以怃梁冀,适病免归。家居为教授。后遭党事禁锢。永康初,卒于家乡。乡人图其形于屈原之庙。笃论解经传,多所骏正。所著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凡二十篇。
2、历史记载
东汉(公元25—220)后汉书范晔:列传54
延笃
延笃字叔坚,南阳犨人也。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之,典深敬焉。又从马融受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师。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
桓帝(公元147年)以博士征,拜议郎,与朱穆、边韶共著作东观。稍迁侍中。帝数问政事,笃诡辞密对,动依典义。迁左冯翊,又徙京兆尹。其政用宽仁,忧恤民黎,擢用长者,与参政事,郡中欢爱,三辅咨嗟焉。先是陈留边凤为京兆尹,亦有能名,郡人为之语曰:“前有赵张三王,后有边延二君。”时皇子有疾,下郡县出珍药,而大将军梁冀遣客赍书诣京兆,并货牛黄。笃发书收客,曰:“大将军椒房外家,而皇子有疾,必应陈进医方,岂当使客千里求利乎?”遂杀之。冀臱而不得言,有司承旨欲求其事。笃以病免归,教授家巷。
时人或疑仁孝前后之证,笃乃论之曰:“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笃论矣。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而如欲分其大较,体而名之,则孝在事亲,仁施品物。施物则功济于时,事亲则德归于己。于己则事寡,济时则功多。推此以言,仁则远矣。然物有出微而著,事有由隐而章。近取诸身,刵耳有听受之用,目有察见之明,足有致远之劳,手有饰卫之功,功虽显外,本之者心也。远取诸物,则草木之生,始于萌牙,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末虽繁蔚,致之者根也。夫仁人之有孝,犹四体之有心腹,枝叶之有本根也。圣人知之,故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然体大难备,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两兼者也。如必对其优劣,则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可无讼也。或谓先孝后仁,非仲尼序回、参之意。盖以为仁孝同质而生,纯体之者,则互以为称,虞舜、颜回是也。若偏而体之,则各有其目,公刘、曾参是也。夫曾、闵以孝悌为至德,管仲以九合为仁功,未有论德不先回、参,考功不大夷吾。以此而言,各从其称者也。”
前越巂太守李文德素善于笃,时在京师,谓公卿曰:“延叔坚有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欲令引进之。笃闻,乃为书止文德曰:“夫道之将废,所谓命也。流闻乃欲相为求还东观,来命虽笃,所未敢当。吾尝昧爽栉梳,坐于客堂。朝则诵羲、文之《易》,虞、夏之《书》,历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夕则消摇内阶,咏诗南轩。百家众氏,投闲而作。洋洋乎其盈耳也,涣烂兮其溢目也,纷纷欣欣兮其独乐也。当此之时,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不知世之有人,己之有躯也。虽渐离击筑,傍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暴雨,方之于吾,未足况也。且吾自束修已来,为人臣不陷于不忠,为人子不陷于不孝,上交不谄,下交不黩,从此而殁,下见先君远祖,可不臱赧。如此而不以善止者,恐如教羿射者也。慎勿迷其本,弃其生也。”
后遭党事禁锢。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笃论解经传,多所驳正,后儒服虔等以为折中。所著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凡二十篇云。
3、姓氏起源
延(yán)姓源出有:
源流一源自姬姓。据载,春秋时,吴国有公子季札,是吴王诸樊之弟,受封于州来称为延州来季子,其后裔有延姓。
源流二源自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据《汉书·西域传》载:“西域亦有延氏。”望出河南。另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可地延氏,随魏孝文帝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姓延姓。
4、迁徙分布
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延姓祖先奉旨大槐树下集中迁往: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
洪洞大槐树
全国各地都有延姓宗迹,而且有的地方十分集中,比如陕西绥德,山东广饶县,山西阳城县润城镇,河北赞皇秦林村、王家坪村等。
“延集村:
广饶县大王镇延集村是山东地区延姓最大的聚集地,目前有村民近2500人,延姓人占到了大概99%的比例,堪称绝高的比率。据称,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延集村全村曾都是延姓人,直到清朝时从邻村周庄刘姓人迁入才打破了它“独姓村”的状态。
绥德延姓:
公元1368年开始,洪洞大槐树人口大迁移,延氏家族一部分人迁往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安徽等地;其中于公元1376年,一少部分延姓人经由洪洞大槐树迁往黄河西岸的陕北绥德县,定居于绥德县西延家岔村。又繁衍到了绥德县的东延家岔、延家畔、延家坪、延家峰以及延家川。绥德县也是陕西及西北地区最大的延姓聚居地。
延姓的迁民祖先神位供奉于大槐树祭祖堂九号供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