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敏感性分析
利率敏感性分析是指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数量和组合的变化,来反映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变化,进而分析这种变化对利息差额和收益率的变动影响。
中文名:利率敏感性分析
对象:银行资产
类型:专有名词
相关:利息收入与负债的利息支出
1、利率敏感性
利率敏感性是指银行资产的利息收入与负债的利息支出受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大小,以及它们对市场利率变化的调整速度。如果利率浮动的资产和负债,其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它们就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相反,利率固定的资产与负债就不是利率敏感性的。
2、利率敏感性缺口
利率敏感性缺口(ISG)是指在一定时期(如距付息日一个月或3个月)以内将要到期或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如果资产大于负债,为正缺口,反之,如果资产小于负债,则为负缺口。当市场利率处于上升通道时,正缺口对商业银行有正面影响,因为资产收益的增长要快于资金成本的增长。若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则又为负面影响,负缺口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利率敏感性缺口等于一个计划期内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货币差额。商业银行通过对利率的预测,可以采用不同的缺口战略,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预测利率上升,可采用正缺口战略;如果预测利率下降,可以采用负缺口战略;如果预测利率不变,则可以采用零缺口战略。
3、分析作用
利率敏感性分析是银行实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它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数量和组合变化来反映利息收支的变化,从而分析它们对银行利息差和收益率的影响,与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缺口管理。运用利率敏感性分析可以量化计算由于利率变动给银行的生息资产和生息负债带来的影响程度,在判断利率未来的变动走势的情况下,引导银行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4、我国现状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金融抑制国家,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管制是主要特点。金融抑制会造成资金价格低于市场出清价格,从而必然导致信贷配给。*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担保使信贷流向意欲扶持的行业或者企业,而其他行业或企业即使能够支付更高资金成本,也无法获得廉价的融资资源,只能依靠内源融资或者其他高成本的民间方式融资。这就出现了两种融资市场和两套资金价格,能够获得廉价信贷资源的往往是国企、地方*融资平台这些有*背书、预算软约束的企业,而其他企业能够接触的贷款渠道则严重受限。但这两种融资市场并非完全分割,在资金价格套利驱动下,两种市场的资金仍然可以流动,因此,这两种资金成本仍然存在一定的联动性。
资金成本双轨制下,利率和投资间的关系变得复杂。首先,没有一个利率能够衡量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融资结构不同,企业融资成本对各种利率变动的反应也不同。其次,投资和利率之间并不一定完全负相关。部分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利率和投资之间的关系相对混乱,影响投资更重要的是融资量而非融资价格。部分原因在于,软预算约束主体对融资成本变化并不敏感,决定其投资增长的主要是融资量。
利率敏感性分析
5、不同影响
2013年下半年,我们观察到的资金成本抬升更多来源于利率市场化的助推。由于商业银行吸储成本抬升,为应对息差缩小,必然需要提高资产端的要求收益率。但在*内外利率收敛过程中,这种资金成本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一方面,对那些*背书的企业来说,其融资成本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但软预算约束下这些企业对利率波动并不敏感,其投资扩张受到的冲击也相对有限。从上市公司数据中可以看出,2009年以后国有企业投入资本回报率开始下行,且低于非国有企业,但其债务率却快速攀升,且高于非国有企业。这就表明,对国有企业以及类似的软预算约束主体来说,其投资决策并非受到市场化的成本收益对比的驱动。部分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也发现,中国利率和投资之间的关系相对混乱,影响投资更重要的是融资量而非融资价格。
另一方面,那些没有*背景,本来就被隔离在贷款资源外的企业,其资金成本却不会有显著变化。而且,当前中国表外融资发展迅猛,除了向国企和城投(包括房地产)曲线输血外,可能也扩大了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避免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投资)的过快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