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督付四平腔

科普小知识2022-12-26 15:05:45
...

齐都镇督府村的四平腔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戏种,开始于清朝末期,从“周姑子”戏演变而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传承了四代以上。

1、历史

督府四平腔的前三代传人全部为男性,从第四代开始,才有女性参与表演。督府村四平腔没有正式的曲谱和剧本,100多年来全部靠老艺人口、手传承,传人李心田在晚年时曾经将戏词和情节全部用文字记录下来了。

2、特色

四平腔产生于农村基层,流传于群众,完全是村民自编自演的民间戏种,在唱腔上保持了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以民间小调为基调,高亢嘹亮,尤其是其中的哭腔,完全采用了百姓哭丧时的腔调,听起来婉转悲切,既自然熟悉,又声声惊心。《刨》调,是一种吟诵,介于说与唱之间,同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四平腔的念白,则是京剧念白的方式,服装业与京剧服装相同,是地方小调与全国大剧种融合而成的一个民间戏种。

3、发展

四平腔从清末到现在,唱腔不断完善和发展,曲牌有《四平调》《娃娃调》《哭腔》《刨》《干谷楂》等。《娃娃调》一般为七句,《刨》为八句,所以四平腔有“七句娃娃八句刨”之说。《四平调》是四平腔的主要调式,一般为四句,分为头腔、二腔、三腔和四腔四部分,头腔和二腔之间有一个极短的小过门,二腔和三腔之间也有很长的间奏,四腔部分拖腔很长,由底到高,回环嘹亮,四部分轮流唱,高亢激昂,拖腔婉转悠扬。《娃娃调》轻松活泼,如小河淌水。《刨》调介于说和唱之间,一般是剧中角色向观众表达心理活动的道白,类似于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和现实生活中人的自言自语,一般为八句,中间以打板进行伴奏,角色在转入《刨》调之前,都要用一声长长的“噢——”,一是证明自己心中在想事情,二是向乐队提示开始伴奏。《哭腔》分为打悲和哭腔两部分,打悲就是哭腔的叫板,用铺垫的方式将后面的哭腔带入,《哭腔》是四平腔中地方特色最为浓郁的部分,如同临淄地区给亲人送葬时的哭声,深沉悲怆,悠长哀伤,好像从心底里发出的无望的哀叹。《干谷楂》是念白的一种,一般是男性丑角表演,以快板的形式,表现轻松活泼的气氛,语言押韵,幽默风趣。

4、伴奏乐器

四平腔的伴奏乐器主要是坠琴和月琴,另外还有堂鼓、钹、鼓板等乐器,坠琴作为中原地区特有的乐器,与四平腔高亢激扬而不失婉转的调式非常吻合,更增加了唱腔的地方特色。

5、经典剧目

经过100多年的创作和积累,四平腔有《双增寿》《金环记》《三宝山》《二堂赦子》《粉红江》《珍珠衫》《五福堂》《劈山救母》《北平府》《麒麟送子》《绫裙记》《修丁香》《井台会》《采药》《绣鞋记》《韩湘子挂号》等十多个剧目,大部分是当地百姓耳熟能详的传说或故事,亲切生动,以宣扬孝悌、仁义、忠贞、善良为基调,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说理和教化,深受群众喜爱,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地方老戏种之一。

上一篇:葛熙诚

下一篇:现世主义